醉翁亭在什么地方-醉翁亭位于哪个地方?

admin2年前生活百科19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醉翁亭位于哪个地方?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西南琅琊山麓,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

醉翁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9处互不相同的景致,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醉翁亭在哪里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琅琊山麓。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由智仙和尚为了方便欧阳修游玩而建。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并作记《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得名。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数百年,醉翁亭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一,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中的瑰宝,也是需要保护的遗产。

醉翁亭在哪里个城市

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醉翁亭在什么地方,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欧阳修醉翁亭在什么地方的《醉翁亭记》是醉翁亭在什么地方我们中学时代必学的古文,其中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不知道醉翁亭在哪个城市,下面我来给大家科普下。

详细内容

01

醉翁亭简介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1956年,醉翁亭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02

建筑特点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在什么地方: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03

热门景点

二贤堂

二贤堂为醉翁亭北面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占地约70平方米;

宝宋斋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

意在亭

宝宋斋再西就是意在亭,亭名是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句意而来;

玄帝宫

醉翁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登台环视,可见醉翁亭及琅琊山景色。

醉翁亭在什么地方?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安徽省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这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

地理位置

醉翁亭屹立于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俗称“皖东”,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

基本构造

醉翁亭内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因《醉翁亭记》影响深远、千古传诵,醉翁亭位居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之首,又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醉翁亭记》

简介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醉翁亭详细介绍

介绍如下: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前有“让泉”。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1956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据传北宋年间,琅琊山宝应寺的住持方丈叫智仙。他每天除了烧香拜佛,便在庙前摆3个茶水摊,向过路的樵夫、猎人供给茶水。这一带人们都称赞智仙方丈心地善良。

有一天,有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从此路过,喝了几杯茶后,便称赞起智仙方丈来了,并记得智仙方丈供应茶水,已经是9年9个月,外加9天了。

这老人告诉智仙方丈,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经常在一块秀丽的地方歇息,那里风景美,来往过路的人也很多,就是缺少一个茶摊。

智仙方丈一听,忙请老人领路,前去看看。两人到了那里,智仙一看,果然是个好地方,林木茂盛,泉水清澈,风景秀丽。智仙方丈决定在此设个茶摊。

两人正在说话,忽然天色大变,下起了瓢泼大雨。老人叹了口气说:“要是在这里修个亭子就好了。”

老人本是顺口一说,没承想,智仙方丈却将此话记在心头。不几天,就在这里修了个亭子。亭子修好了,但始终起不出个好名字让两人都满意。时间一长,两人渐渐把给亭子起名字的事就给忘了。

后来,欧阳修到滁州当太守。他为官清正,体察民情,这里的百姓过着太平生活。他经常到琅琊山,与智仙方丈交往较深。

智仙方丈邀请欧阳修为亭子起个名字。欧阳修说:“我来到滁州,能与民同乐,真使我心醉。我看就叫它‘醉翁亭’吧!”

相关文章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