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是怎么回事?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是怎么回事?
- 2、怎样用无差异曲线消费预算线推出需求曲线,简单讲一下推导过程?
- 3、消费者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
- 4、8.试作图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是如何推导的?
- 5、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是怎么回事?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
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四种应用
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怎样用无差异曲线消费预算线推出需求曲线,简单讲一下推导过程?
前提问题:
(1)、序数效用论对于消费偏好的三个假定:
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一定可以确认自己两个商品的偏好(AB,AB,A=B,三者中的一种)
可传递性(若AB,且BC,则必有AC)
不饱和性(东西越多越好)。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效用程度却是相同的。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X1和X2,则这位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通常如下图所示:
主要观察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就好,数轴上的数字仅仅是例子。
注: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1、同一个坐标轴中两条无差异曲线中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商品组合是无限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有无数多条,只是没画出来而已);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4、同一坐标轴下没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会相交。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1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2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具体公式如下:
(4)预算线的概念: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I和商品的价格P1和P2(假定这个消费者只消费商品1和商品2两种商品)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我们比较容易得出预算等式:P1X1+P2X2=I,商品1的价格P1乘以商品1的消费数量X1,加上商品2的价格P2乘以商品2的消费数量X2,正好等于消费者的收入I,收入也可以看成这个消费者的消费预算,故称之为预算方程。
图中的AB直线就是在既定收入(I)和两种商品价格(P1、P2)前提下的预算线
(4)预算线的变动(与题主有提问的点有重要关系)
由上面0(4)-1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确定一条预算线(或者说决定一个预算方程)的参数有三个:消费者的收入,商品1的价格P1,和商品2的价格P2。也就是说,只要这三个参数既定,我们就能确定唯一的一条预算线。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当这三个参数里的其中一个发生了改变的话,预算线的变动将会是怎样的:
一、当消费者收入I变动时:
因为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故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使预算线平移,收入增加向左平移,收入减少向右平移。
二、当商品1的价格P1变动时:
商品2价格P2和收入I不变的情况下,商品1价格P1的变动将改变预算线在X1轴上的截距OB。若P1下降,OB会增加到OB#39;,若P1上升,则OB会变化到OB#39;#39;。(因为OB的长度|OB|=I/P1)
三、当商品2的价格P2变动时:
商品1价格P1和收入I不变的情况下,商品2价格P2的变动将改变预算线在X2轴上的截距OA。若P2下降,OA会增加到OA#39;,若P2上升,则OA会变化到OA#39;#39;。(因为OA的长度|OA|=I/P2)
(5)、消费者均衡(消费者最优购买行为)
如下图所示,在消费者的预算I、商品1的价格P1、商品2的价格P2既定,也即预算线AB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消费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2的切点E(X1*,X2*)的商品组合。因为在这个点上,消费者能在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为什么?因为坐标轴里其他的点只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预算小于或等于E点的消费组合(即AB线上的点及AB线下方的所有点),效用水平没有E点高;
二、效用水平大于或等于E点的消费组合(即U2预算线上的点以及预算线右上方的所有点),消费者都消费不起(因为都在预算线外)。
三、效用水平小于E点,消费者又消费不起的点,体现为AB线右上方,U2线左下方的区域,这些消费组合就是俗称“又贵又不划算”的消费组合了。
正题分割线。
在简略阐明了上述前置知识以后,可以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要搞懂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关系,只需要搞懂价格消费曲线的概念以及推导过程就好。
先看价格——消费曲线的概念: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不知道大家读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价格——消费曲线的概念,跟上面的预算线的变动的中的某两种,很有关系?
没错,这正跟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息息相关,请看下图:
图(a)展示了一条价格——消费曲线的诞生过程。我们假设消费者的收入I以及商品2的价格P2不变,变动的只是商品1的价格P1。
所以当商品1的价格为 时,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1相交于均衡点E1点,在E1点消费者的效用达到了最大化。我们可以注意到,此时E1点的横坐标 ,就是当商品1的价格为 ,消费者会消费的商品1的数量。
在商品2价格P2不变,消费者收入I不变的前提下,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到 时,预算线AB将变动为AB'(参考前置知识:预算线的变动),并与无差异曲线U2相交在新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E2。而此时消费者会消费 个单位的的商品1。
同理,在商品2价格P2不变,消费者收入I不变的前提下,当商品1的价格再次下降到 时,预算线AB将变动为AB'',并与无差异曲线U3相交在新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E3。而此时消费者会消费 个单位的的商品1。
最终我们将E1、E2、E3三个均衡点连接起来,就能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
(PS:在假设P2和I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不同的P1来考察预算线的变动从而得出无限多个均衡点E,在上面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只选取了三个均衡点E1、E2和E3来进行讨论)。
不知道看到这里,再加上上面图(b)的剧透以后,聪明的题主有没有自己发现了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关系了呢?
没错,我们只需要将商品1不同的价格(如 )与消费者的对商品1的消费数量(如 ),一一对应地放在一个坐标轴里头,就能得到一条消费者对于商品1的需求曲线啦!所谓的需求曲线,是在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其他商品价格既定不变的前提下,一个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化效用,由某种商品价格所决定的,消费这种商品的数量曲线(即X1=f(P1),商品1的消费数量是商品1的价格的函数)。同样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吉芬物品,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消费者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
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价格因素。
一: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
二:需求的变动是指由该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动,比如消费习惯、工资变动等等,在图上表现为需求曲线发生位移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该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表现为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关系
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是价格引起的变化,就是需求量的变化,直观的表示就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从A点移动到B点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如果价格不变,但其他条件引起发生的变化就是需求的变化,直观表示就是需求曲线本身(整条)在位移。
四: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要满足同一种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反之,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在经济学中,商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这种影响称作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五:另外,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的时期内是既定的,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时候,消费者将感觉到实际收入下降而减少购买这种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反之,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在经济学中,商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这种影响称作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消费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存在,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自身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六:需求量是消费者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它必然受到消费者偏好的制约。如果消费者对商品X的偏好强于对商品Y的偏好,他对商品X的需求量就会大于对商品Y的需求量。生产者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不仅在于告诉人们有什么商品,而且还在于通过改变人们的偏好而增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8.试作图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是如何推导的?
在消费者货币收入不变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必然引起预算线斜率的改变,使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把该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价格一一消费曲线(Price-ConsumptionCurve)。
因此,价格一一消费曲线就是在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如图1)
图丨
在图1中横轴表示商品X的消费量,纵轴表示对其他商品Y的开支,当预算线为LM1时,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均衡点为E1,如果商品X的价格不断下降,预算线就会以L为轴点,向外旋转到M2、M3,分别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I2、I3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E2、E3,把E1、E2、E3连接起来,就得到价格一一消费曲线。正如从收入一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恩格尔曲线一样,从价格一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基数效用论的分析表明: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购买物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的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解释方法有所不同,按照它的分析,在消费者偏好和货币收入为一定的条件下,他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随之确定,消费者为人对酒店的消费需求曲线图了获得最大满足而购买的物品数量也随着确定。如下图2所示。
图2
供参考。
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市场需求曲线:指表示商品价格与消费者购买数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人们在某一时间所要购买的商品数量取决于价格。市场价格越高,人们购买的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人们购买的数量越多。图示如左。纵坐标P代表某种商品各种可能有的价格(以元为单位),横坐标Q代表某一段时间内购买商品的数量。A、B、C、D、E各点为相应的P、Q数字在图中的交会点,连接各点所形成的平滑曲线dd即为需求曲线。人们依据这一曲线,可测定任何价格时的商品需求量。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些倡导者认为,这一概念也适用于教育需求。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显示在特定时间内,某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反映了需求表两个向量的线性关系。
需求曲线是需求表和需求函数的图像化表达,并且和供给表或供给函数交接组成均衡点,用以表示市场上生产者和需求者能够构成交易的物品数量和价格。需求曲线既可以以“曲线”出现,也可以使用“直线”方式出现。理论上,可以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所以韦伯伦商品和吉芬物品便是泛指那些需求曲线并非从左到右倾斜的物品。
扩展资料:需求曲线平行移动
不论需求曲线每点的斜率为何,只要其向左右平行移动,即是市场上的需求发生变化。需求曲线平行移动与线上点移动的最大分别在于前者在同一价格水平之下的需求量改变,后者的需求量改变即代表价格同时变动而非维持于同一价格。需求变化等于市场买家的边际效用改变,假设价格和边际效用成正比关系,需求量D向左右分别移动为D№1或D№2,其需求价格仍然处于同一水平(P)。消费者对于该物品的效用产生变化,愿意以较高或较低的价钱(P№1或者P№2)购买跟以前同一数量的物品;或者他们只愿意以某价格Y购买比之前数量(D)多或少的同一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