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酒店消费增长率多少-2024年1到3月份上海酒店入住率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2024年1到3月份上海酒店入住率
- 2、2024年春节新趋势:包个酒店过大年
- 3、2024广东经济型酒店占比
- 4、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 5、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
- 6、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增速5%以上呢?
2024年1到3月份上海酒店入住率
53%。根据市场调研显示:2024年1到3月份上海酒店入住率为53%,北京为47%、香港为50%。
2024年春节新趋势:包个酒店过大年
在各地科学防疫政策推行下,选择就地过年的人数激增。
在去哪儿平台上,各大城市酒店热销。截至1月13日,预订在2024年春节期间入住酒店的预订量和间夜量均比2024年增长了近三倍,也比疫情前增长了五成,越贵的酒店房型越早被预订完。据悉,用户平均提前预订天数同比往年也提前了35天,“包个酒店过大年”成为2024年春运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独栋别墅、带小院的屋子、山景温泉房型热销。人们愿意在特殊的假日里花更多的钱,住得好一点儿。春节酒店预订每晚均价达到716元,比疫情前上涨两成。
不能去远方,就地找“诗意”。在当地寻找一个设施齐全的酒店或民宿,一家人其乐融融度过7天,成为许多就地过年一族的选择。
三亚、上海、北京、重庆、凉山、广州、成都、海口、大理、苏州成为酒店住客最青睐的十大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人选择提前预订景区住宿,拥有泸沽湖、邛海、会理古城的凉山日照时间长,有四川“小三亚”之称,在冬季一直受到游客的欢迎。
其中,三亚酒店的每晚均价达到1471元,为各大城市中最高;不少度假酒店间夜价格达到数千元,春节期间的家庭套房已经售罄。
哪些人最爱选择“包个酒店过大年”?广东人!去哪儿大数据显示,广东省连续三年蝉联春节酒店住客客源地第一名,四川、上海、北京人紧随其后。四地消费者贡献了春节酒店预订量的半壁江山。
从城市维度看,最喜欢在春节“包”酒店的是成都人,占到客源比例的13%,其次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深圳,前六大城市客源合计占比达到50%。
有了“自家人”的撑场,上海、成都、北京、广州、重庆的酒店市场也领跑全国。去哪儿数据显示,在2024年,从预订数量来看,上述五城位列全年酒店预订量TOP榜前五位。
与元旦假期出行客源以90后为主不同,春节出行大多是携家带口。去哪儿数据显示,70后、80后是春节“包”酒店的主力,占到客源的近七成。
主动选择“就地过年”,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发现,在北上广深成春节酒店预订中,本土消费者占比均超过六成。其中,北京本地预订比例达到近八成。
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酒店也有不同的口味。上海人喜欢在周边山清水秀的地方居住。崇明岛是上海人近几年最青睐的酒住商圈,每晚预订均价超过千元,朱家角在今年也有崛起之势,太湖风景区也吸引了不少上海游客。
北京人青睐京郊高端酒店和民宿,京郊住宿价格明显贵于城里。怀柔区域最火爆,延庆、古北水镇、房山、顺义都是也是比较热门的选项。乡村独立小院、独栋别墅虽然房价较高,但还是一房难求。如怀柔某温泉度假民宿,春节期间每晚价格在2000元以上,但大部分房型已经售罄。
广东人既青睐城市景点和市内商圈,又喜欢打卡度假区酒店。番禺长隆/广州南站一直是热门的酒店住宿区域,海珠广场/北京路步行街多年来也未褪流行。南澳岛度假区的许多酒店春节也已售罄,从化温泉的预订均价达到近1900元。
成渝消费者喜欢选择 时尚 街区和近郊古镇酒店居住。解放碑/洪崖洞是重庆最热门的酒店打卡地,春熙路/太古里商业区在成都最受欢迎。此外,青城山、乐山的酒店也吸引了很多住客。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短途游、近郊游游客比重达到七成以上。
各地主题乐园持续火爆。去哪儿数据显示,珠海长隆预订量是去年春节期间的5倍,迪士尼的预订量是去年的2.5倍。春节期间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是此前一周的4倍。
周边酒店+短途游销售旺盛。去哪儿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内的短途游套餐销售是去年的2倍。如中山三乡泉眼温泉酒店、珠海长隆企鹅酒店、珠海御温泉度假村、常州恐龙人俱乐部酒店、佛山美的鹭湖岭南花园公寓酒店及温泉销售量位列酒店套餐前五。
冰雪游的持续火热,带动了酒店销售。去哪儿数据显示,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春节周边酒店预订量是去年的6倍,长白山附近酒店春节预订量是去年的5倍。
湖北地区疫情两年后,出行 旅游 全面回归。据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武汉在铁路运输方面为热门出发城市与热门目的地,同比2024年春运神农架去年机票预订增幅达24倍,多条航线设计“经过汉飞”路线。
从去哪儿平台上的春节酒店预订量来看,增幅最高的TOP10城市中,有三个城市都来自湖北,分别是孝感、荆门、荆州。武汉的酒店预订量增幅也较高,其中,楚河汉街/东湖风景区商圈酒店预订量是2024年春节的15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2024广东经济型酒店占比
经济型连锁率11.19%
截止到2024年8月,广东省15间以上酒店存量31360家(房间1862246间),整体酒店连锁率24.32%(中端酒店连锁率在40.34%,经济型连锁率11.19%)。
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近年来2024年酒店消费增长率多少,中国酒店业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连锁酒店规模增长迅速,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连锁化趋势。与单体酒店相比,连锁酒店拥有多方面的优势,对单体酒店的替代是行业步入成熟后的必然现象。
从连锁化率看,2024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为31%,同比有所上升,但与欧美成熟市场60%-70%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前瞻认为,外部环境(居民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繁荣)和酒店业内部的连锁化整合都将是未来连锁酒店发展的动力。预计至2026年,中国连锁酒店客房数可接近800万间,酒店连锁化率将超过5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24年酒店消费增长率多少: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首旅酒店(600258)、锦江酒店(600754)、华住集团(01179.HK)、格林酒店(NYSE:GHG)、岭南控股(000524)、西安旅游(000610)、华天酒店(000428)、金陵饭店(601007)等。
本文核心数据:连锁酒店客房数、酒店业连锁化率
1、连锁酒店的优势
连锁酒店是指以加盟经营模式运营的酒店,连锁酒店一般都具有全国统一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全国统一的会员体系和营销体系、价格相比较很有优势符合大众化消费。
连锁酒店相对于个体酒店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用户而言,连锁酒店拥有标准化的房间设施和服务,住宿体验和服务质量更能得到保障。同时,连锁酒店品牌知名度更能吸引用户入住。
第二,对经营者而言,连锁酒店能够发挥规模经济,门店能够享受集团的会员资源、并且统一后台信息技术支持和营销系统,从而提升经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第三,对投资者而言,连锁酒店投资更具经济性。集约化的产品采购带来初期投资成本的节省,成熟的运营体系则保证了投资回报的稳定性。
2、连锁酒店整体规模逐年增长 酒店业连锁化率提升空间较大
连锁酒店的消费需求将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带来的旅游市场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带来的渠道下沉机会。随着国内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来放松自己,疫情前2024年酒店消费增长率多少我国旅游人次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住宿需求上升,从而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而酒店业中,连锁酒店坐拥品牌优势,成为出行者的首选。
近年来中国连锁酒店整体规模逐年增长,2024年客房数达452万间,同比增长7.9%,4年(2016-2024)复合增长率达15%。2024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延续了正增长态势,全年客房数为469万间,同比增长3.8%。
尽管近年来我国连锁酒店规模增长较快,但从全国酒店行业发展来看,我国酒店行业连锁率仍然偏低,2024年,全国酒店客房数约1532.6万间,连锁酒店仅为469万间,连锁化率为31%,远低于欧美成熟市场60%-70%的水平。从近年走势看,中国酒店业连锁化率有上升趋势,未来我国连锁酒店增长空间仍然较大。
3、2026年中国连锁酒店客房数有望接近800万间,酒店连锁化率有望超50%
中国连锁酒店的增长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来自行业内部。中国酒店业经历过去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成熟期,业内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显著,头部集团优势将愈发明显。行业整合是必然现象,品牌化、连锁化是体现。从行业内部看,连锁酒店将占据酒店业越来越大的比例。
第二个来自行业外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居民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繁荣。一方面,居民对酒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所提升,能够负担更高的房价以换取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热潮令居民对酒店的需求量上升,以上都会促进连锁酒店业的发展。尽管2024的新冠疫情对酒店业造成较大冲击,但全国连锁酒店客房数仍不降反升,凸显强大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内疫苗的普及和疫情的好转,中国连锁酒店的高速发展是未来趋势。
前瞻预测,2024-2026年连锁酒店客房数将恢复较高速增长态势,但增速相比2016-2024年有所放缓,保守估计年度增速在10%,主要是由于未来行业逐渐趋向成熟。至2024年中国连锁酒店客房规模将达到793.1万间,酒店连锁化水平将大大提高,预计将超过50%。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
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如下:
据报道称,我国绝大部分的酒店都分布在除一线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区域,我国酒店业产业规模巨大,但区域、规模和档次、产品结构等方面分布尚不均衡,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连锁发展、价值驱动等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二线城市,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但大量的单店规模在15-69间房左右小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低,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四线城市,经济酒店的市场还是刚需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数字化驱动的连锁化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27年酒店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酒店行业的经营水平、景气度与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呈现正相关。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时期,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导致旅游消费相应下降。从而限制酒店消费需求增长。同时中小企业经营临生产经营压力,从而导致商务出行和酒店住宿需求下降。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时酒店的景气度则相反。
因此,酒店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此外虽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也会因全球性突发事件或全球经济的变化而导致出现周期性波动,进而影响酒店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国内酒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20家,其中A股公司为15家。截止2024年5月23日,中国中免收盘价位列第一。
随着各地旅游业的不断发掘开发利用,酒店业也是投资者们投资又一衍生的红利项目。但在未来两年的酒店投资中,仍然需要谨慎向前。
酒店市场依旧是存量洗牌整合阶段,优秀的产品会脱颖而出,低廉的产品会加快淘汰。未来酒店产业是更加高效,拒绝臃肿,朝着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去发展。作为各大酒店集团来说,品牌做到赋能,才能收益与品牌价值的双向发展。
2024年的酒店业依旧是不确定的一年,无论是酒店品牌方还是酒店业主或者是酒店从业人员,做到谨慎,稳重求胜,并且活下去,挺过去,才能迎接下一轮的变革。
中国饭店协会1日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旅游市场大幅收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商业机会。
报告称,疫情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等,人们的旅游消费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加,刺激着酒店业需求的增长。
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拥有住宿设施总数为36.1万家,较2024年减少了8.6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较2024年减少了2.7万家,其他住宿业较2024年减少了5.9万家,疫情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但伴随着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3个方面43条具体措施,力度空前,进入疫情以来力度最大的纾困政策周期,也显示出政府纾困的决心。
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增速5%以上呢?
还是从股市的角度来说一下,在今年经济形势极差的情况下,稳增长如何演绎。今年以来基本大家能看到的,3月中上海开始封控,5月北京逐步分区封控。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还算中规中矩,二季度的大概率会比较难看了。五一之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核心主题也是稳增长促进经济,为了达到年初两会定的增长目标5.5%。
这里也简单插一句,政治局会议每年基本是4次,五一之前这次会议有个非常直白的信号:通稿是在盘中发布的,所以当天市场就大涨。之前的政治局会议通稿其实都是盘后才发。上一次还是3.16政经委也是盘中发的,确实是可以看见国家稳经济的决心,给市场足够的信心。总的来看,就是政策底肯定是已经看见了,但是整体宏观经济还在持续探底。
如果从更细节的角度出发,这次会议其实可以从4个层面看:
第一层面,刚才提到的盘中发布通稿(给市场信心,赶紧给我涨)
第二层面,知道5.5%很难,但是还是说努力实现,说明国家肯定会加码
第三层面,对房地产、基建、消费、制造业都有积极表态
第四层面,对资本市场、平台经济的表态都较为正面(不像去年一杆子打死)
但是,市场涨不涨,还是得看这些政策落地。所以,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市场确实有小幅反弹,但是其实还是在反复震荡,核心还是在等最重要的变量——疫情的演化。
稳增长其实是一套组合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地产、基建、消费等等。接下来从地产、基建、消费分别来说一下。
首先看消费,消费今年上半年就不用想了,下半年如果想恢复,难度可谓非常大。疫情之前,2018、2024 消费增速大概8-10%。2024年-2024年消费增速5%左右。今年开始随着几个大城市不让堂食等等,可以说是对消费致命一击。最新的数据来看,消费增速是-3.5%。
所以,之后的消费发力点最主要的还是看两点:疫情的控制以及地产的恢复。
1. 疫情后周期:比如酒店、航空、线下经济等会爆发(具体数据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 地产后周期:消费也非常取决于房地产。地产现在基本每个月都是-30%-40%的负增长,但是地产行业是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整体产业链在gdp占比都是达到20-25%),所以对消费影响面很大,比如装修、家具、家电等等。
这两方面来看,疫情确实难以判断,所以消费下半年要恢复,可能还是得靠房地产。
然后,我们先来说一下基建,最后说房地产。其实过去两年来看,国家都有一定程度的放水,货币财政都较为宽松(比较克制得宽松),但是基建其实没有非常助力。不过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今年是确实发力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向:
3月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基建4个方向:水网电网;管道更新;数据中心新经济;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
4.27 中央财经委关于基建会议的3个方向:老基建要提高质量;新基建要扩大数量;增加国家的安全基建。
最后,看看房地产。今年2月份有个数据,居民按揭贷款是负200多亿,可以说最近十几年都是没有出现过负数的。原因基本无外乎几点:大家开始认为房价不会大涨了;地产宽松得不够;手里没钱。反正不管是出于哪个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去买房了。
前面也提到了,地产全产业链占gdp大概20-25%。而上半年这几个月都是-30-40%的下滑。如果没办法控制到比如-10%,对整体经济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政策上确实在放松/支持:比如支持各个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房地产政策(地方可放松);优化商品房(开发商赶紧给我拿地盖房);包括这个月针对房贷利率的精准降息。
但是,同时也强调“住房不炒”。所以地产能不能恢复,能恢复多少,真的要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