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分类-中国城市划分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城市划分
- 2、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什么?
- 3、我国城市的分类划分标准是什么
- 4、中国城市分级是什么?
- 5、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什么?
- 6、城市的划分是什么?
中国城市划分
中国城市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
全国共计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24年5月):
一线城市:4个
新一线城市:15个
二线城市:30个
三线城市:70个
四线城市:90个
五线城市:128个
2024年中国城市分类,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头部4座新一线城市中国城市分类的位次相对稳定中国城市分类,无锡则继2017年之后再一次跌出这一梯队。
扩展资料
城市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以城市影响力划分)
世界城市:能全世界(或全球)配置资源的城市中国城市分类,也称“全球化城市”。通常,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及腹地GDP总值达世界3%以上的城市,能发展为世界城市。目前,纽约、东京、伦敦已建成世界城市。
普华永道预测:中国205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GDP约占全球比重的20%。
国际化城市:能在国际上许多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也称“洲际化城市”。通常,城区人口500万以上、城市及腹地GDP总值达3000亿美元以上的城市,能发展为国际化城市。目前,芝加哥、大阪、柏林、首尔等已建成国际化城市。
国际性城市:能在国际上部分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通常,城区人口500万以上、腹地较小的城市,以及人口2000万以上新省区的省会城市均有望发展为国际性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能在周边各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通常,城区人口300万以上、腹地人口千万以上的城市均有望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
地方中心城市:主要在本城市、本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通常,城区人口300万以下、腹地人口千万以下的城市只能发展为地方中心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什么?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如下:
1、超大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
2、巨大城市:500-1000万人口。
3、特大城市:300-500万人口。
4、大城市:100-300万人口。
5、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
6、小城市:20-50万人口。
7、微型城市:5-20万人口。
8、城区人口5万以上,才有基本的生活服务业。
9、城区人口2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生活服务业。
10、城区人口50万以上,才有较发达的生活服务业。
11、城区人口10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产业服务业。
12、城区人口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
13、城区人口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容易建成全国性大都市。
14、城区人口500万以上,才能有较发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15、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才会有较发达的全球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全球化大都市。
我国城市的分类划分标准是什么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我国城市被划分为五种标准: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有4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和重庆;5个特大城市:天津、成都、广州、南京和武汉;10个Ⅰ型大城市:西安、沈阳、哈尔滨、昆明、郑州、杭州、济南、青岛、大连、长春;61个Ⅱ型大城市:太原、长沙、苏州、石家庄、南昌、汕头、南宁、福州、无锡、合肥和乌鲁木齐等。
中国城市分级是什么?
中国城市等级如果是按行政划分的话中国城市行政级别分7级:
1级:准国级,香港,澳门2特区。
2级:正部级: 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3级:副部级: 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济南,杭州,成都,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西安。
4级:准副省级: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十个市为"较大的市”。
5级:一般地级市。
6级:省直管县级市。
7级:一般县级市。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什么?
一、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新一线城市: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中国城市分类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变,依次是: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除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外,该榜单评出中国城市分类了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9个五线城市。
历年新一线城市榜单:
2024年: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2024年: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2018年: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
2017年: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宁波。
2016年: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2013年: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一线城市,百度百科—中国一线城市
城市的划分是什么?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是如下:
一、直辖市: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直辖市与省辖市、地级市管辖区域相同,下辖:区,县,市,现时中国大陆有四个直辖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二、副省级市: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同级。副省级是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中国国务院同意才能成为副省级市。
三、计划单列市: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的城市。中国大陆目前一共有五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 、青岛、大连 、厦门 。
四、较大的市:较大的市有多种版本,其中按照地方组织法的定义较为准确。地方组织法的定义是,“较大的市”专指经国务院批准、拥有与省会城市相同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权的城市。
与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相比,新标准有4点重要调整:
1、一是城市类型由4类变为5类,增设了超大城市。
2、二是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
3、三是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万提高到50万,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20万、50万提高到50万、100万,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50万、100万提高到100万、500万,特大城市下限由100万提高到500万。
4、四是将统计口径界定为城区常住人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