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苏联解体后,分成哪些国家?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苏联解体后,分成哪些国家?
苏联解体以后分为十五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文缩写СССР,英文缩写USSR,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简称苏联,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苏联解体后的国家。
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地域跨越欧亚两大洲,海岸线从北冰洋伸展到北太平洋。
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苏联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
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主体由俄罗斯联邦继承。
苏联国徽为椭圆形,图案中心绘的是:在一轮红日的万道光芒上照耀下的地球,地球上有镰刀和铁锤的图案,其含义与国旗同,冉冉升起的红日象征人类光明的未来。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哪十五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
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苏联解体事件影响:
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
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多少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苏联解体后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十五个国家的名字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瓦解的事件。
当时的苏联最高统治者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后,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苏联的统治阶层成苏联解体后了勃列日涅夫一帮人的特权阶层。在这种情况下贪污腐败之风非常严重,贿赂成风,社会风气败坏,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统治的时代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扩展资料:
总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扭转这种经济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导致经济持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引发了苏联的社会动荡。经济改革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这样削弱了共和国的领导地位,反对派崛起,社会动荡加剧。
在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也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到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苏联解体后成为哪些国家了
1991年苏联解体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各自成为独立国家: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共15个国家。
至1991年12月22日为止,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已于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会议上宣布退出)、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而格鲁吉亚则于1993年12月加入,于2008年8月宣布退出。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始终拒绝加入独联体。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15个国家。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1、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2、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3、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4、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5、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6、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7、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8、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9、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10、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11、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12、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13、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14、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15、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0年6月宣布收复主权)。
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
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上苏联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