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张掖大佛寺位置在哪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张掖大佛寺位置在哪
张掖大佛寺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张掖大佛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张掖大佛寺的寺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那么网友们知道张掖大佛寺位置在哪吗?
1、 张掖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
2、 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3、 1996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对于张掖大佛寺位置在哪的全部内容。
张掖大佛寺万寿寺木塔建筑工程介绍?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带来关于“张掖大佛寺土塔”的详细介绍。
大佛寺弥陀千佛塔,即张掖大佛寺土塔,位于张掖市城西南隅的大佛寺大佛殿后中轴线上(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土塔建设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相传为天竺高僧迦摄摩腾灵骨安放处。塔为喇嘛式塔,明、清两代多次修缮。1927年,张掖地震,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
现大佛寺土塔为明代遗存,通高三十三点三七米,建于方形台基上,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第一层须弥座上有八座小塔,塔身之上又有一层须弥座,座四面各开五个小龛,内供佛像。塔顶置相轮。相传此塔是埋藏和尚尸骨和头发用。
历代以来,土塔作为信士檀越供佛、礼佛的重要场所沿袭至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为保护修复文物,将土塔塔内上下两层木构廊庑关闭。进入二十一世纪,为真实呈现大佛寺佛教文化的历史特点,本着“恢复原貌、修旧如旧、合理开发”的原则,规划对土塔塔内进行重新装修,设计一层塔柱做彩绘塑像和金佛阵,四周墙面绘佛经变故事壁画;二层塔柱做彩绘雕塑和金佛阵,四周墙面开龛供万佛阵。建成后的土塔“万佛堂”将重现万佛汇集、华美庄严的佛国圣境。
1996年,大佛寺古建筑群(含大佛寺土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大佛寺土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张掖大佛寺土塔建筑工程介绍?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带来关于“金昌永昌圣容寺塔”的详细介绍。
圣容寺塔,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有大小二塔,隔山谷相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建设于北周保定元年(561),初名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改名感通寺,又名感通道场。唐贞观十年(636),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路经此地,曾小住于寺内,言僧众逾千,香火鼎盛。安史之乱,吐蕃占据河西五州时,改名圣容寺。此后又改名为后大寺,至今仍沿用。塔建于唐代。塔因寺名,寺因塔兴。寺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代已重建),唯存于遗址背后及对面的山颠各一座唐塔。
圣容寺大塔
圣容寺塔建设于唐中宗年间,大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砖木结构,高十六点二米。塔基边长十点八米,塔身第一层西南辟门。塔内原有木梯可通塔顶,今已废。塔壁现残存壁画及题记。第一层北墙设一佛龛。塔檐层层迭涩挑出十三层,从下往上第四层和第八层砖挑出菱角牙子。
小塔造型同大塔,通高四点九米,实心。圣容寺塔造型简洁稳重,无抛物线状,形制颇具唐代风格。此塔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甘肃境内现存年代最早古塔。圣容寺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佛教寺院,其周围分布着汉、明长城、西夏石刻、元代墓葬等大量历史遗迹,构成了以圣容寺塔为中心的文化遗存群体,是研究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建筑的重要资料。在敦煌莫高窟二百三十一、二百三十七窟西龛盝顶东披绘有圣容瑞像壁画,榜题书“盤和都督府御山番禾县北圣容像”。“番禾县”即今永昌县,这幅壁画与历史上的河西圣容寺有关。
圣容寺小塔
2001年6月25日,圣容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