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前一句-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露从今夜白”
原诗:
月夜忆舍弟
[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注释: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 月是故乡明前一句是什么
1、是露从今夜白。
2、“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3、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原诗如下: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啥(月是故乡的明的前一句是什么)
1、月是故乡明,前一句是什么。
2、月是故乡明前一句是啥。
3、月是故乡明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4、月是故乡明 前面一句是什么。
1.“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露从今夜白。
2.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5.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7.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8.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9.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公元前759年,正是唐朝安史之乱期间。这一场浩劫造成了无数家庭破碎,家毁人亡。古代环境下,当一家人在战乱中被分散于不同地方时,那种焦虑惶恐,现代人可能不太能体会得到,很多时候,一次分离就是永生得不到消息。
经历过这种煎熬的诗圣杜甫,有一首千古名篇《月夜忆舍弟》,可以说是把这种亲人生离之苦描绘得淋漓尽致了,尤其是颔联一句“月是故乡明”,其中饱含的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国人,至今仍是人们在表达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时最常用到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