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富豪酒店消费怎么样-泉州有多少千万富翁?

admin2年前酒店大全31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泉州有多少千万富翁?

泉州富翁,

1。郑周敏 福建石狮人 个人资产130亿美金 直逼李嘉诚!

2。蔡万霖 福建泉州人 个人资产46亿美金

3。陈永栽 福建晋江人 个人资产25亿美金

4。许荣茂 福建晋江人 个人资产9亿美金 中国富豪榜第4位。

5。王永庆 福建安溪人 个人资产30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176名

6。辜濂松 福建惠安人 个人资产28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198名

7。辜振甫 福建惠安人 个人资产25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213名

8。蔡万才 福建泉州人 个人资产23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231名

东莞,泉州,温州,那个经济比较好

此次来温州,已经是五年之后了。2001年初,我被公司安排到原浙江办事处,因此或者或少,对温州的印象还是蛮深的。带着故地重游的心情,我和来明等五人在酒店放好行李之后,就去“扫大街”了。第一感觉就是温州市区高楼大厦比泉州多,环境比泉州干净得多,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看不到城市的“牛皮癣”;城市街道比泉州宽得多,根本见不到小公交,还有象征“大城市”的双层BUS,从这一点来说,泉州只能算是“小城市”了。不可否认,泉州市区的整体规划存在着问题。市区拥挤狭小,实在有失经济强市的风范。

我一直很喜欢泉州和温州,因为“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泉州和“敢为天下先”的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如同两个火车头,拉动着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国人往往有种误区,认为温州各方面都比泉州强。这也难怪,从网上GOOGLE一下,“泉州”两字,有7,820,000查询结果,而GOOGLE一下“温州”,却有14,800,000相关结果,泉州只是温州的一半。由此可见,泉州的新闻造势不如温州,知名度一直不如温州,其实温州和泉州细细比较一下,还是有很多斟酌的地方的。

首先要说的是,二者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温州市概况, 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76.76万。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泉州市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四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三市和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2005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泉州GDP为1602亿,第23名;温州GDP为1402亿,第26位。两地的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差不多。

温泉对比焦点之首:谁是中国品牌之都?泉州市企业当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5件(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中国名牌产品33个。温州共有12个商标名列其上,中国名牌25个,相比之下,温州存在不小的差距。温州拥有红蜻蜓、美特斯邦威、奥康、庄吉、康奈等众多品牌,而泉州这几年企业发展更为迅猛,拥有安踏、七匹狼、三兴、爱乐、寰球、富贵鸟、贵人鸟、劲霸、匹克、恒安、柒牌、NBS、金鹿、拼牌、利郎、九牧王、中宇、申鹭达、辉煌水暖等品牌,温泉都是以鞋和服饰打天下的,二者目前拼得昏天黑地,但泉州占了上风。

温州生产了中国20%的鞋、80%的眼镜、60%的剃须刀和65%的锁,200多万人从事轻工业,形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锁都”等21个国家级生产基地。而泉州有“中国鞋都”,“中国服饰城”“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建材之乡”、“中国石材城”、“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中国伞都”、“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等称号,难分伯仲。

从汽车拥有量看,2005年,泉州汽车保有量为11.6万辆,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4辆多。而温州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05年底,温州市汽车保有量为33.5万辆,而居民家庭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2004年就已经高达16.75辆,远远高于泉州。论富裕温州市区是比泉州市区好很多,但是下属的县中,应当说泉州的更胜一筹。为何两者市区相差这么大,笔者认为,泉州的问题主要是县强市弱,泉州的GDP是靠下属县晋江、石狮、南安等上去的。你不能说泉州没有名气,但却不比晋江、石狮那么有名,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属于泉州的,这主要涉及一个整合问题。

现如今,温州的炒房团已经成为国内房地产界的特色产物,而从温州富翁涉猎山西的煤矿业,各省的纺织业等来看,温州人确实更有在外漂泊做生意的能力。泉州人则相对保守点,这与闽南人内敛的性格不无关系,我们经常可以从新闻媒体上看到对温州某某某富商的报道,却很少能见到泉州私企大老板们亮相银屏。

有人说,从高速公路两边的广告牌数量就能看出该地的繁华程度,从这点看,温州要比泉州好很多。温州沿线的密密麻麻的广告牌比泉州要多上许多。然而,从电视广告的投放看,CCTV5被好事之徒戏称为“晋江频道”,因为在上面做广告的很大部分是泉州晋江的运动品牌,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泉州的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比温州多的原因之一吧,电视广告在树立品牌方面的效应远远高于平面广告。

当然,我们必须用理性的观点来看待温州和泉州。

温州和泉州都是好样的,现在的好局面全是靠自己打下来,没有多少国家政策和投资,照样过的比很多城市好 。

温州和泉州民间资本都很雄厚,人民生活水平都比数据上的高得多,都有很好的前途。产业结构都很相似,是对手更是朋友。

希望温州和泉州两市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贡献。

在中国,在海外,提到闽南人,提到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首推泉州人。泉州 人骨子里流着商人的血。天生具有的经商能力与头脑使泉州人无论在海内外都是最有财富 的一批。前一段时间评出的世界华人团体财富排行榜,第一是潮汕帮,第二是闽南帮,第三是台湾帮。而如果我们继续深究,台湾属于闽南的一个分派,暂且称之为大闽南帮。可 以发现,大闽南帮名列第一。然而这不是主要的,我要说的是,如果继续深究,可以发现 ,大闽南帮的上榜富豪,大多是泉州籍,我为什么这么说 ,请诸位花几分钟时间看下面:

台湾前5富豪

蔡 万 霖 台湾新竹(祖籍泉州)

王 永 庆 台湾台北(祖籍泉州安溪)

郭 台 铭

蔡 万 才 台湾新竹(祖籍泉州)

辜 振 甫 台湾彰化(祖籍泉州惠安)

马来西亚华人前7富豪

郭 鹤 年 福建福州人

郭 令 灿 福建厦门同安人

林 梧 桐 泉州安溪人

郑 鸿 标 潮州人

张 晓 卿 福建闽清人

林 国 泰 泉州安溪人

李 深 静 泉州永春人

菲律宾前6富豪

陈 永 栽 泉州晋江人

郑 周 敏 泉州石狮人

许 寰 哥及家族 福建厦门人

吴 奕 辉 泉州晋江人

郑 少 坚 泉州永春人

施 至 成 泉州晋江人

似乎不用再继续列举下去了。在中国,若以从单个城市走出去的富豪来计算财富总量,泉州找不到对手。

中国对福建人的形容向来有“福建人在外是一条龙,在内是一条虫”。但是,作

为最能代表闽南精神的泉州人,却似乎在违背这个规律。从元明时期名震寰宇的东方第一 大港、世界第二大港口,到今天作为中国极少数可称为富裕的地方之一,泉州人从来不落于人后。虽然泉州人能拼敢拼的精神与华人中罕见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改革开放以前曾被短暂压抑住,但显然这种状况并无持久。改革开放前,泉州曾一度是福建倒数第二穷的城市。然而,祖先的血液毕竟流在泉州人的身体里。改革开放后,泉州的石狮于80年代首先起飞。各位可能难以想像,80年代的中国有哪个地方随处可见奔驰的踪迹?没错,那就是石狮。

石狮做了一个好的榜样之后,晋江于90年代实现经济的大跃进。到今,晋江与石狮被评为福建省唯一的两处进入富裕型社会的地方。然而,泉州人的能量不只于此,在晋江之后,紧跟着泉州的南安、惠安、安溪等地方崭露头角。泉州经济遍地开花。2000年,泉州经济总量跃居福建省第一!2003年,中国百强县市泉州占了五席,与苏州并列第一。然而区别在于,泉州的民营经济占了经济总量的98%!!可以想像这意味着什么。

然而,比之于经济上和生意上的巨大成功,泉州人实在有够低调。从政府到百姓

一概如此。它不象同样富裕的温州那样懂得经营自己的城市名声。泉州人的企业,习惯以 “福建”冠名,诸如福建达利、福建雅克、福建鞋业集团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做法成全了福建省,却牺牲了泉州自身的名气。但是泉州人在外的一掷千金却又难以掩盖,搞得许多外省人认为福建人最有钱。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品牌如恒安 ,安踏, 金鹿 ,七匹狼,富贵鸟, 柒排 ,拼牌 ,亲亲 ,别克 ,匹克 ,特步, 劲霸 ,雅客 ,九牧王, 爱乐 ,达利 ,福马 ,盼盼 ,利郎 ,鸿星尔克,德尔惠,金莱克,中宇,申鹭达,九牧,辉煌水暖 等等等等,大家可能知道是福建的产品,却未必知道这些通通来自泉州的民营企业。

毫无疑问,泉州人是富裕的。泉州的富裕令同省的福州和厦门折服。虽然泉州保

留了闽南人不唯美的传统,城市建设比较一般,但是没有人会忽视泉州人的口袋。泉州人也买房,但不怎么炒房。厦门每年约有70%的商品房是泉州人购买的。以至于常常有厦门人开玩笑说只要泉州的晋江和石狮这两个地方联合起来抵制,温州的炒房资本根本进不了厦门。但实际上作为泉州最富裕的两个地方,晋江人和石狮人似乎没有炒房的偏好。他们有钱,他们出国,他们开车只开双B(BENZ AND BMW)(据泉州市交通局透露:泉州地区、晋江地区,捍马17辆,奔驰14762辆,宝马15269辆,宾利21辆,凯迪拉克113辆,劳斯莱斯3辆,捷豹311辆,林肯157辆,法拉力9辆,玛莎拉蒂31辆,迈巴赫2辆,保时捷卡宴69辆······ ,)他们进入高档消费场所,他们可以花 80万元装修一个厨房,他们可以把别墅建得象古时的皇宫一样,但是偏偏不炒房。在厦门炒房的多是泉州的南安人和安溪人,他们在厦门低调地证明着一出手就买下上百套甚至几百套房子的豪气不独属于温州人。

近几年来,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经济发展都很快。已经富裕许久的泉州人当然也有

危机感,除了延续出国深造的传统,许多老板更是抽空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

最后归纳起来,泉州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经商天赋极佳,创业能力强大,敢打敢拼;

二,在消费上一掷千金,但平时却很低调,就连本文这样一篇介绍泉州的文章,也不是泉州人写的,而是由一个厦门人来写,帮忙宣传。

三,泉州人不喜欢打工,而是喜欢自己当老板 !

四,泉州人胆子特别大,甚至大到出了“赖changxing”这种反面人物(之前很多人都 以为赖赖昌星是厦门人)。

五,泉州人有逼迫人的霸气,一个领域只要泉州人进去了,就会迅速当上老大(

如鞋,服装等

__________________

请不要随便指责别人,因为这样只会突显出你自己的

2024央视公布十大合格净水器

2024央视公布十大合格净水器:

一、安吉尔净水器

安吉尔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独特风格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在高端净水器销量中长期第一。目前安吉尔家用净水器持续畅销美国、日本等全球65个国家,它是净水器行业的领导品牌,不论是品牌实力,还是市场口碑都稳居净水行业领先地位。安吉尔推出了行业首个水家装标准,奠定了其在净水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安吉尔也是净水器行业唯一国家七星级服务认证的净水器品牌。

二、史密斯净水器

史密斯是美国知名品牌,1874年成立,是北美最大的热水设备、水净化的制造商之一。A.O.史密斯公司在美国南卡州麦克比的水系统产品工程技术中心,为史密斯净水机提供国外先进的净水技术和标准。

三、美的净水器

美的净水器是国内的家电行业巨头,也是国内家用净水器品牌之一,它充分利用家电行业的影响力与销售渠道加速品牌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净水器行业的佼佼者,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美的产品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空调等,美的家用净水器销售模式和格力差不多。

四、沁园净水器

沁园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民用和工业水处理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过滤桶实力最强、厂家规模最大的企业,凭借深厚的影响力,迅速占据家用净水器十大品牌地位,所以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并且沁园拥有多个家用净水器生产基地。

五、3M净水器

3M有着高端的品牌形象,业务也很广,为了争夺火热的家用净水器市场,3M研发了很多净水技术,但其本土化工作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六、怡口净水器

怡口来自于美国,发展历史也非常悠久,是比较大的水处理设备制造商。怡口家用净水器有ISO9001国际品质认证。几十年来,怡口专注于家用净水器设备领域,申请了众多的全球专利,是大型的家用水处理设备制造商。

七、爱惠浦净水器

爱惠浦是一家外资企业,在净水设备的研发方面做得很成功,拥有多项科技专利,产品畅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爱惠浦净水器是全球最著名的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在水质评测方面获得了认定。也是一家靠谱的品牌。

八、海尔净水器

通常提到海尔,可能想到的就是冰箱,其产品质量受到国内外友人的欢迎,然而海尔净水设备公司也是拥有独立的大型专业净水设备制造工厂,生产能力领先于国内其他净水器厂家。凭靠着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多年积累的口碑,海尔家用净水器很快都获得大众的青睐,入选家用净水器十大品牌。

九、格力净水器

格力净水器是一家掌握了净水器核心技术的品牌,而格力在净水器行业也毫无半点落后,2010年在与专业净水器品牌合作,依托家电品牌优势加速净水行业渠道开发,凭借家电行业影响力在行业站稳迅速发展。

十、松下净水器

松下是日本的老家电品牌,以高品质洗衣机著称。松下净水器是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早的品牌,产品质量相当强硬,在消费者心中也是很得人心。而且松下擅长技术创新,收获了大批的忠实粉丝,其竞争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低调大亨,福建首富,创立31年让十多个品牌成为行业头牌

它旗下拥有十多个糕点、饮料、零食品牌,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成为占据市场数一数二位置的头部品牌。

有人说它才是中国食品行业的宝洁。

这是一家十分低调的公司,已经创立31年,而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些在市面上十分流行,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居然很少有人知道出自于同一个公司,那些品牌与品牌之间居然是系出同门。

创始人更加鲜为人知,身价超过400亿,默默无闻成为福建省首富。他叫许世辉,他的企业叫达利园。

提起达利园,很多人知道,不就是卖小面包的嘛。但其实,达利园旗下还有很多非常知名的品牌,但是你并不一定知道,它们是达利园集团的。

2024年3月份,达利集团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达利集团共实现收入213.8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208.6亿元)增长了2.5%。其中净利润38.4亿元,较去年稳步增长。集团整体毛利率为39.7%,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在报告中,达利集团指出,2024年是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落地的关键一年。经过两年时间的开拓与布局,现已经形成了家庭消费、休闲食品、即饮饮料三大产业格局。

最近几年来,达利园在家庭消费产业板块增迅速发力,成为拉动集团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刚刚发布的财报中,达利园提出,要继续在“每个产业中培养出百亿收入量级的明星品牌,打造中国消费产业一流品牌组合”。

福建,一个商业文化盛行,盛产商人的东南省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贫穷激发了众多的福建人走上经商之路。他们当中,有的失败,有的在今天成为实力强大的巨贾。从服装到运动鞋,从玻璃到对外贸易,从食品到饮料,这些看上去毫无高大上概念的产业领域当中,都充满了福建人的身影。

福建人挣的钱,都是辛苦钱,一点点把规模做大,绝没有投机取巧。

闽商当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富豪,比如曹德旺、陈发树、丁世忠等等。但是,许世辉的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1958年出生,当时泉州有非常多的食品小作坊,22岁的许世辉就开始进入了食品这个行当。直到1989年,许世辉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从一家小作坊里面开始创办了达利食品的前身惠安美利食品厂。其实当时的这家小工厂还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许世辉3年后成为了这个小工厂的代表。之后许世辉带领工厂转型成为了私人企业,并引起了加达公司的投资,从此开始了达利集团的发展之路。

达利成立以后,推出了首款达利品牌饼干产品,通过许世辉团队的积极开拓,饼干生意做得顺风顺水。1996年,达利饼干已经由一个东南沿海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质的名牌产品。

但是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后,90年代大家喜爱的果蔬罐头、鱼皮花生、五香瓜子都已经到了审美疲劳期,而且食品卫生问题也是备受担忧,因为这些罐头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公司生产的,所以市场迫切需要一款新产品来打开局面。

许世辉意识到, 食品业应该顺应消费潮流,在产品结构处理上寻求解决之道。 在都市人群里,很多人的办公桌、私家车或电脑旁,都会出现一些休闲小食品,或充饥、或消遣,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食品的“休闲化”已成为一大趋势。

从2001年起,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产品:达利蛋黄派。在许世辉手里,派被空前扩大,除了方形蛋糕外,蛋黄派、巧克力派、果多派接连推出,在食品界掀起了一股“派”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派类食品大王。

2004年11月16日,许氏宗族全资公司美利食物以840万元收购加达持有的福建达利42%的股权。至此,福建达利食品业务被许氏宗族100%掌控。

2015年11月20日,达利食品集团在香港上市,许世辉家族掌控达利食品IPO后85%的股票,身价高达506亿,问鼎2016年福建首富,此后2017年和2018年蝉联首富宝座。

2003年到2004年之间,达利园在蛋黄派大获成功之际,迅速又推出了可比克薯片跟好吃点饼干,以低于品客同类产品三分之一的价格切入商场,两款产品都风行了全国。

在拥有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三大食品领导品牌后,2006年,达利园进军饮料行业,投入8个亿,引进12条国际化标准饮料生产线,全面推出“和其正”凉茶、“优先乳”蛋白饮料、“青梅绿茶”八大品类、二十多个品种的饮料产品。

2013年,达利园推出功能性饮料“乐虎”。许世辉认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依然是饮料行业中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品类。随着聚焦细分消费场景以及赞助2024FIBA篮球世界杯,乐虎在国产功能性饮料的品类当中,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2017年,达利园再次创新产品体系,推出豆本豆豆奶,进军豆奶产业。

达利园旗下品牌

达利园的每一个子品类在产品运营 商 套路基本上都是 “渠道+广告”的方式,先是借着强大的网络、广告渠道去占领市场,紧接着进行全渠道的铺开。

达利园对产品利润率的控制比较好。达利园公司还要求产品的利润不能低于10%,还有比较好的产品利润更要保持在30%以上。

财报显示,达利园食品运作的效益要高于康师傅公司,根据康师傅食品公司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06.86亿元,同2017年增长了2.94%,公司股东占净利润为24.63亿元,就比2017年增长了35.42%。虽然从数据上看达利园的销售额不及康师傅,但是达利园的净利润比康师傅高许多。

“达利模式”即跟随战略——在多个品类里,它不是开创者,也不是引领者,但它是跟随 策略 的大佬,多个品类位居第一阵营,仅次于领军品牌。

一般来说,能在一个品类里做的不错,做到业内领先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是,能涉及多个品类,且能在多个品类里都能取得领先的几乎是凤毛麟角的顶级企业了,业内能做到这点的大佬非常少!

在国内,能做成这样的企业,基本都是行业巨头级的企业!而达利集团,无疑也是这种高水准的企业之一。达利净利润率一直都保持在17%以上,远高于康师傅及统一的3.8%和4.06%。

虽然产品的开创属于跟随策略,但是达利集团将每一款产品都做到了该品类当中的数一数二位置。

达利园蛋黄派是糕点类第一,可比克是薯类第三,好吃点是饼干类第二到第三,和其正是凉茶类第三,花生乳是复合蛋白饮料类第二,乐虎是功能饮料类第二到第三。这些品牌产品,大多数不是第一名,但合起来的利润却能超过绝大多数竞争对手。

在国内,达利园的产品线十分宽广,涉及竞争对手众多。饮料领域,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娃哈哈、王老吉、统一等。而在糕点、饼干领域的竞争会有盼盼、徐福记等等。

达利园多品牌的成功之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是,其中有一条,对比娃哈哈,达利园做得非常出色:

对于达利园来说,不同的品类选择不同的品牌,而且跟主品牌(达利园)无关,对新品牌选用不同的代言人,而且各个品牌之间的节奏感把握得特别好,搞大一个品牌再投入另一个品类,重点突出,稳扎稳打。

但是,对比娃哈哈来说,其同样也是跟随策略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但是娃哈哈的新品牌策略显然不如达利园成功。

娃哈哈除了营养快线等极个别产品,很多连前五、前十的市场位置都抢不到。另外,娃哈哈奉行低价、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这样的产品定位之下,品牌档次不高,很难获得主流消费大众的认可。

所以,如果对比达利园和娃哈哈的多品牌策略可以发现,达利园推出新产品之后,从中心城市辐射周边,集中优势兵力把品牌打响。但是娃哈哈恰恰与之相反,品牌推出速度过快,涉及品类过多,每个品类都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优势的心理定位和心智认知。

达利园旗下各个产品的PK策略,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和其正凉茶PK王老吉凉茶。和其正锁定于市场补充地位的角色,突出大瓶装的卖点,以大瓶装的诉求点填补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

达利园蛋黄派PK盼盼法式面包,徐福记等。达利园以市场领先开创者的身份在这一品类始终占据第一位置。

好吃点PK其他饼干类食品。其实好吃点从品类上来说并不属于正常的饼干,它更类似于一种独创性的休闲食品,饼干+干果的复合组合,吸引年轻人的多元化口味。

可比克薯片PK乐事。可比克在薯片领域开创另一种分支,可比克相对于乐事而言,薯片更厚,而且薯片原本的香味较之更加浓郁,牢牢吸引追求本味的口味偏好者。

在饮料领域,达利园推出的花生牛奶、乐虎、豆本豆等,基本上都跟其他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比如说豆本豆与原来的豆奶大王维维相比较,以罐装形式PK冲泡形式,具有显著的独创性。

在营销传播策略上,达利园更积极地发挥全国广大经销商的力量来投放广告。

达利食品给予经销商更低的出厂价,仅为零售价的约50%。相比较,加多宝55%,旺旺60%。

更低的出厂价,意味着达利食品给予经销商的让利更多。相对应的是,达利食品的经销商,在广告及推广方面的就更加愿意投入。但是,达利园集团自身的营销推广费用更低。

对经销商来说,这是一道选择题:是让厂家给予更高毛利,自己承受更多营销费用;还是让厂家打更多广告,而自己的毛利更低。

很显然,经销商选择前者,更高的毛利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全国每一个经销商投放广告能够让其他更多的经销商共同受益(品牌知名度提升),这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营销思路。

许世辉虽然有着经商头脑,又非常乐善好施。但是,命运的天平对他并不公平。

2012年,达利园少东家,福建首富许世辉唯一的儿子许亮亮在江西境内车祸身亡。当时在高速上,一辆大货车刹不住车把许亮亮的车给压扁了,同行3人全部遇难。

当时距离许亮亮结婚只有3个月,他的父亲许世辉还特意在惠安给他盖了一个五星级酒店作为结婚礼物。但是,酒店盖好了,儿子却已经不在了。

2024年胡润百富榜发布,许世辉家族财富值为600亿元人民币。许世辉的女儿许阳阳持有34%的股份。女儿和妻子陈丽玲以325亿元的财富成为福建女首富。现在,许世辉已经渐渐将公司职务交给了自己的女儿许阳阳。

许阳阳出生于1983年,于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而后留学英国数年。回国后便进入达利,从基层做起,先后做过车间主任、副厂长、工会主席等。2014年11月,许阳阳被提拔为达利集团董事,担任集团副总裁兼执行董事。在许阳阳担任副总裁之后,达利集团的产值和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规模也是越做越大。现如今,达利集团的相关日常事务都是由许阳阳来主持。

许阳阳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她也早已经被默认为是达利集团的接班人。但作为准接班人,她在公共媒体上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存在,关于她的报道十分少见。不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而她经常出席的场合多是一些慈善及颁奖晚会。

受父亲许世辉的影响,许阳阳也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曾荣获的“泉州市首届杰出经济女性”、“十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食品行业是一个十分传统的行业,消费者的口味随着时代的变化日异千里 ,所以,对任何一个食品企业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其一:

第一,营销沟通方式始终与时代的变化同步。比如说类似于可口可乐,始终传递年轻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第二,产品的不断翻新。类似于达利园这样,但是产品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可能每一个新产品都能得到市场的高度追捧。万一有产品卖不上去,将是企业巨大的负担。

第三,渠道的高度掌控。渠道对快消品来说太重要了,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到遍布各地的终端网点,任何一个渠道的不足,都有可能造成市场份额的巨大流失。

创立31年来,达利园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上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其 隐忧同样显而易见:

第一,如何赢得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之下的年轻人喜爱。很多品牌包括可口可乐,都在不断进行品牌的年轻化打造,比如说旺仔牛奶在其包装上对其卡通小人的多样变形,以充满戏谑和幽默感。在这一方面,很多传统品牌是非常欠缺的。

第二,一些市场口碑占有率稍稍偏后的品牌有可能成为拖累。对达利园来说,和其正凉茶、乐虎功能饮料跟它们本领域的头部品牌(分别对应王老吉和红牛)的差距是比较大的,稍有不慎,这些品类就有可能成为集团的拖累。

第三,如何始终保持产品的创新能力是个难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娃哈哈就已经进入了一个产品创新力不从心的夕阳时代。产品创新总有一天会枯竭,除非改弦更张进入另外一个全新的领域。

第四,继承人的风险。从娃哈哈的宗庆后到其继承者宗馥莉,从达利园的许世辉到其继承者许阳阳,对家族企业来说,继承的风险都如出一辙地摆在眼前。新一代的继承者在市场的敏感性,判断力和产品的开发、渠道的把控上,能不能还像他们父辈那样具有常人难以比拟的能力呢?

如前所述,食品企业挣的都是辛苦钱。相对于那些新兴企业或者高 科技 企业来说,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利润水平要远远低于新兴企业。

但是,食品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消费,关系到万千大众的口腹之欲。在外资品牌的大举进攻之下,国产食品企业几乎绝大部分不断收缩战线,在夹缝之中求生存。

它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不断投入广告和营销以保持品牌的活跃度。达利园虽然创立已经三十一年,但其在创新、营销和商业模式的精心设置上直到今天依然充满活力,可谓殊为不易。

相关文章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