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消费复苏情况-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 2、海南疫情放开了酒店生意怎么样
- 3、清明假期酒店预订量增长4.5倍,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在逐渐复苏吗?
- 4、疫情过后酒店的标间会不会越来越少
- 5、酒店行业复苏明显,多品牌差异化发展是关键?
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初级阶段。
中国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尚处初级阶段酒店消费复苏情况,也正处行业协同共创的关键期。酒店考虑采用新技术的驱动因素酒店消费复苏情况:盈利能力、易用性、集成和技术支持。
就拿酒店智能前台来说,它是智慧酒店业务的一大核心版块。市面上的智能前台千千万酒店消费复苏情况:从硬件形态上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台式、立式、嵌入式、壁挂式,甚至还有可移动智能前台员工版手持终端。
从解决方案来看,有的强调辅助员工更高效办理入住(辅助员工、增强服务),有的则主打全自助服务(解放前台、降低成本);从软件系统功能来看,有的突出团客,有的侧重会员,有的重散客现场办理场景,有的重OTA订单办理场景等等。
2024年上半年,得益于疫情防控的成果,酒店业的复苏可谓一路高歌,势头喜人。STR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到6月初,业绩不仅明显好于2024年,甚至基本恢复到疫情爆发之前的2024年。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二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的统计数据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复苏明显的状况。
海南疫情放开了酒店生意怎么样
在本轮海南疫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三亚目前已全面恢复各类生产生活秩序,全市中高风险区域清零。作为热门优质的旅行目的地,在三亚政府和旅游商家及旅行平台侧的共同努力下,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三亚旅游市场也正逐步恢复往日活力。
据统计,三亚全市17家旅游景区中,国庆节期间将恢复开园的旅游景区已达13家,包括南山、大小洞天、天涯海角和海昌梦幻不夜城等。在酒店方面,全市约95%酒店已恢复开业,高星酒店恢复约85%。游客重游三亚的热情也开始重燃,近一周,携程平台上三亚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40%,国庆假期三亚旅游预订环比增长219%。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7年中国酒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2024年面临了不少新挑战。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酒店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求新求变,拉动本地消费内需,帮助酒店行业快速“回血”。根据前不久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从国内酒店2024年整体入住率来看,暑期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国内酒店复苏最好的时段。数据显示,6月19日至8月20日,国内酒店入住率相比2024年恢复至80%以上。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期将至,本地游带火了本地周边的酒店预订,其中度假型、城市高星级酒店预订情况良好,呈现酒店市场恢复现象。在此背后,是酒店行业通过新技术推出新体验,不断充实酒店+服务内涵所做的努力。
疫情下酒店行业分析2024
中国饭店协会1日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旅游市场大幅收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商业机会。
一二线城市,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但大量的单店规模在15-69间房左右小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低,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三四线城市,经济酒店的市场还是刚需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数字化驱动的连锁化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业内预计,在消费端旅游迭代升级需求的助推下,酒店行业会继续深入布局热门及新兴旅游目的地,践行下沉市场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赋能酒店业加速恢复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酒店行业逐步迈入智能化发展时期,而疫情的爆发又为酒店智能化发展添了一把火,无接触等智能化服务迅速发展。这过程中,不论是加码智能化产品的酒店,还是研发提供智能化产品的服务商都在不断增多,行业拥抱技术变革的愿望愈加强烈。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7年中国酒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清明假期酒店预订量增长4.5倍,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在逐渐复苏吗?
清明假期酒店预订量增长4.5倍,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在逐渐复苏吗酒店消费复苏情况?
一:数量激增
来自去哪儿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清明假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达4.5倍,其中成都、上海、三亚是酒店热度最高的三个城市,三亚价格最高平均达1052元,也是唯一一个过千元的。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疫情中心武汉也进入酒店消费复苏情况了酒店预订热门城市TOP10,而且高居第四,仅次于三亚,每晚的平均支付价格为319元,其中江汉路步行街、黄鹤楼、东湖风景区是最游客欢迎的三个景点。其他热门城市还有:北京、厦门、杭州、南京、林芝、重庆。作为被疫情限制了一年的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门游玩,放松心情,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我们的经济正在缓慢的恢复。
二:慢慢恢复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稳定,同时国内大部分地区持续升温,出游需求也在迅速反弹。眼下,距离清明小长假还有20多天,但是机票、酒店预订已经全面启动。这些商家对于疫情就能有一个最直接的反应,可能在去年年初,甚至是处于无人预定的状态,他们为了配合国家,也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现在清明假期的临近,他们的订单数量增多,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好的信号,国内的秩序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他们的生意也会慢慢的变好。
三:经济复苏
去年一整年我国的经济确实有所下滑,但是对比起全世界来说,我们还是比较的好的发展着,今年是新的一年,我们的经济也在稳中向好的发展,抗疫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管理与控制,经济复苏只是迟早的事情,我对中国的经济很有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疫情过后酒店的标间会不会越来越少
不会。
2024年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注定是难忘酒店消费复苏情况的一年酒店消费复苏情况,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酒店消费复苏情况我国的国内出游、商务旅行等人口流动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
2024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数仅为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受疫情打击,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酒店业严重受挫,在国内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后,第二、三季度商旅出行需求回升,但是由于国内占出行大头的旅游业始终未能完全恢复,因此酒店业的复苏较为缓慢。从疫情后短期内酒店行业的恢复进程来看,由于经济型酒店具有较低的价格,消费者对其需求更大,所以经济型酒店经营状况的恢复速度比中高端酒店更快;但是经济型酒店由于在资本和规模上抗风险能力不足,因此整体受到的打击也最严重。
酒店行业复苏明显,多品牌差异化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酒店消费复苏情况,酒店集团纷纷推出如生活方式、设计美学、 科技 电玩等各种个性十足的酒店品牌,在“聚光灯”下赚足了资本和消费者的眼球。
经过近十年发展,中端酒店市场渐有三足鼎立之势,随着锦江集团旗下的维也纳酒店和华住集团旗下的全季酒店开店规模先后破千家,谁会是第三强酒店消费复苏情况?
“我们现在的开店规模已经808家,在手签约酒店超过1500家。”
锦江酒店酒店消费复苏情况:境内业务恢复明显,酒店规模扩张显著
公司营收与利润受疫情影响同比出现下滑,国内酒店恢复较快,境外酒店业绩承压。
受2024 年疫情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0.02 亿元,同比下降 37.93%,归母净利润3.01 亿元,同比下降65.54%。
疫情在国内外的控制程度不同也导致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酒店营收数据的差异。
2024前三季度酒店业务贡献了 68.36 亿元,占总营收的 98%,但同比下降 38.38%,其中境内酒店创造营收53.29 亿元,占比酒店营收的 77.96%,同比下降 33.60%;境外酒店前三季度收入 15.07 亿元,占比酒店业务的 22.05%,同比下降 50.88%。
20Q3 公司营收为 29.12 亿元,同比下降 29.64%,环比提升 53.18%;归母净利润 0.16 亿元,同比下降 94.90%,环比提升 86.40%。
20Q3 营收环比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跨省 旅游 政策的逐步放开对国内酒店的业绩贡献较大。
从酒店关键指标的角度来看,20Q3 公司国内酒店ADR 为 196.22 元/间,OCC 为 73.69%,RevPar 为 144.59 元/间,分别恢复到 19Q3 的 91.09%、93.88%、85.52%,环比经营数据持续向好。
公司境外酒店业务则受到欧洲疫情二次爆发的影响,恢复不及国内酒店水平。
20Q3 公司境外酒店 ADR 为 55.07 欧元/间,OCC 为 44.56%,RevPAR 为 24.54 欧元/间,分别恢复去年同期的 95%、64.07%、60.86%,若欧洲疫情持续且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境外酒店业务预计在 2024 年全年将出现同比明显的下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
不过,好在近日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利好消息,公司整体酒店业务有望获得提振。
疫情中,逆势进行国内酒店拓展,为疫情完全恢复后提前进行战略布局。
疫情期间国内不少酒店因为经营的压力被迫停业或关闭,整体酒店市场表现低迷,但公司却坚持在疫情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逆势开店。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开业酒店 1,266 家,退出酒店 663 家,净增开业酒店 603 家,其中直营酒店减少 55 家,加盟酒店新增 658 家,中端酒店净开业 587 家,经济型酒店开业 16 家。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公司已开业酒店总数达到 9,117 家,客房总数达到 896,121 间。
中端酒店 4,150家,经济型酒店 4,967 家,分别占比已开业酒店总数的 45.52%、54.48%;已开业加盟店 8,183 家,直营店 934 家,分别占比已开业酒店的 89.76%、10.24%。
公司在新开店中注重中端酒店的拓展,符合我国中端酒店市场需求增加的趋势。国内出现疫情后,单体酒店由于抗压性较弱,加速了出清的速度。
反观公司在疫情期间加速开店,其中以成本控制为特点的加盟酒店数量新增较多,符合酒店行业管理输出的轻资产发展路径。
未来公司预计能够在酒店和客房数量进一步增加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凭借多年积累的会员客户和品牌忠诚度,预计公司将继续巩固A 股酒店龙头地位。
成立中国区公司,保留前端品牌特色,整合后台职能部门,有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公司于2024 年 5 月对集团进行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宣布设立中国区公司,在上海和深圳设立双总部。
在锦江都城、铂涛、维也纳酒店保持各自独有基因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每个品牌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将原各品牌公司的后台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竞争性合作发展的局面。
公司成立中国区公司是推进“深耕国内、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世界一流酒店集团的序章,未来公司其酒店消费复苏情况他品牌整合、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落地,预计公司组织架构将和运营效率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 旅游 、旅行、机票、酒店、航空、旅行社、景区”,且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 旅游 相关企业数量超340万家。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自2013年开始,我国 旅游 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此类企业的注册增速仅为14%,此后的几年一直上涨。
2015年至2024年, 旅游 相关企业注册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年度注册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34.3万家增至2024年的约70.2万家。
截至2024年10月9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新增 旅游 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3万家。
首旅酒店酒店消费复苏情况:年内首次实现利润扭亏为盈,新开酒店加速版图扩张
今年疫情对公司营收与业绩影响较大,年内归母净利润在第三季首次度录得正值。
受到国内疫情在上边年较为突出的影响,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5.76 亿元,同比下降 42.60%,归母净利润亏损 5.55 亿元,同比下降 177.17%。
随着我国文旅部对 旅游 出行政策不断地放宽,主营业务酒店营收获得提升,公司 20Q1、20Q2、20Q3 的营业收入实现较为稳定的增长,分别实现营收 8.01 亿元、11.04亿元、16.72 亿元,同比降幅不断收窄,分别为-58.80%、-46.08%、-25.37%。
虽然成本端因会计政策调整,将部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调整为营业成本叠加疫情影响导致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仅为 3.45%,但单季度毛利率从 20Q1 的-43.53%上升到 20Q2 的 0.51%和 20Q3 的 27.93%。
持续发力中高端酒店市场,轻资产化运营既符合行业格局,更突出公司品牌运作能力。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酒店总数达到 4,638 家,客房数达到 321,497 间,其中经济型酒店数量为 2,466 家,客房数量 241,726 间,分别占比 53.17%、57.35%;
中高端酒店数量 1,079 家,客房数量 121,213,分别占比 23.26%, 28.76%;
云酒店数量达到 651 家,客房数量 35,927间,分别占比 14.04%、8.52%;
其他类型酒店 442家,客房数量 22,631 间,分别占比 9.53%、5.37%。
虽然 2024 年公司整体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下降明显,但从中高端酒店开业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来看,公司重视迎合国内酒店业中高端增长趋势对未来进行战略布局。
此外,打造轻奢和个性化品牌的云酒店整体也保持稳定增长,说明公司针对年轻化出行群体的住宿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良好的反响。
公司近些年紧跟国内酒店市场轻资产化发展趋势,主要采取特许经营等品牌输出的模式来提升加盟店的占比。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前三季度,公司全部酒店加盟店占比达到82.56%,同比增加 2.65pct,其中经济型酒店加盟店占比达到 75.30%,同比增加1.34pct;
中高端加盟店占比 81.65%,同比增加 2.53pct;云酒店加盟店占比一直维持在 100%;其他酒店加盟店占比达到 99.55%,同比增加 0.14pct。
公司 20Q3 新开酒店的数据能够更好地说明轻资产化和中高端化的发展战略,期间新开店 298 家,其中加盟店为 288 家,占比新开业酒店的 96.64%,中高端新开业酒店 84 家,占新开业酒店的 28.19%,分别均超过了 2024 前三季度加盟店占比和中高端酒店占比。
短期看,疫情期间公司新开店加盟比例提升预计能够降低公司进行门店扩展的成本,从而确保在年内新开业酒店数量达到既定目标。
中长期看,中高端酒店比例的提升能够迎合消费分级的趋势,结合公司不同档次品牌的完善形成不同酒店品牌的差异化矩阵。
20Q3 中高端酒店环比提升较为明显,疫情受控后酒店整体量价齐升。
20Q3 公司经济型酒店 ADR 为149 元/间,OCC 为 71.7%,RevPAR 为 107 元/间,同比分别下降 15.82%、13.8pct、29.61%,环比二季度分别提升 17.32%、14.1pct、46.58%;
中高端酒店 ADR 为 254 元/间,OCC 为 67.7%,RevPAR 为 172 元/间,同比分别下降 23.26%、9.3pct、32.55%,环比二季度分别提升 20.95%、16.4pct、59.26%。
20Q3 经济型酒店 RevPAR 已恢复去年同期水平的 70%以上,中高端酒店 RevPAR 已恢复去年同期近 67%,表明国内疫情受到控制后,公司酒店 ADR、OCC 均环比稳定增长,实现了量价齐升。
在国内大概率不会发生大面积疫情二次爆发的背景下,预计公司酒店业务主要指标及业绩有望持续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大型赛事有利公司华北酒店业务的中期发展,国际大型主题公园利好公司品牌宣传。
2024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利好我国文旅行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国内外游客在比赛场地(馆)附近的住宿需求将出现明显的增长。
截至 20Q3,公司在华北及山东地区已经布局了 1,221家酒店,客房数量达到 110,277间,预计2024 年冬奥会将直接利好该地区的酒店 RevPAR。
此外,冬奥会也将会吸引国内外游客借参加大会的机会游览中国较为有名的 旅游 城市,利好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地区的酒店业务。
2024年春季,北京环球影城终于开业迎客,作为中方最大股东首旅集团旗下的酒店业上市公司,公司将有可能获得品牌宣传和积累口碑的重要契机,为公司继续公共北京市场以及华北市场的市占率带来机遇。
在我国中端酒店市场盛宴面前,外资品牌能否后来居上,分得一杯羹,有待市场检验。但中端酒店品牌如此之多,却恐将遭遇一次大浪淘沙过程。
而好品牌来自真正能带给门店流量的会员系统和订房平台。因此,赵焕焱认为,不出几年目前纷繁的品牌会被洗牌一半,各大中端酒店品牌应该加强内功,投资自己的系统建设,而非花里胡哨的外在。
“明后年收入速度会恢复到此前20%-30%的增长水平。”莫敏俭说道。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中银证券,零售资本论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