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没有提示收费属于误导消费吗怎么办-被商家误导和欺骗消费怎么办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被商家误导和欺骗消费怎么办
被商家误导和欺骗消费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消费者在使用某物前未告知需要收费,事后对方收费算诈骗吗?
一、目前这种情况还不能够被称之为诈骗,诈骗所涉及的财产金额较大,并且主要是以虚构事实的方式使其他人产生错误的认识。
这样的欺骗行为如果金额超过¥3000以上,那么可以到公安机关去申请立案,同样可以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但是如果所涉及的金额只有几十元而已,那么只能够说是欺骗消费者的一种行为。虽然他这种行为确实很像诈骗当中的一种犯罪手段,但是他还不构成所谓的诈骗。所以只能够按照消费者法律的相关知识来处理这件事情。
二、这种情况只能够被称之为在消费过程当中,模糊事物本身,造成了消费者误导行为,引起了最终的消费纠纷,让消费者认为自己是被骗了。
在商品买卖过程当中,商家必须明确的告知某一些物品是需要收取相关的费用,费用金额是多少,所涉及的产品是哪一些,这些都是商家必须明确列名的情况。不能够在消费者已经购买的情况之下,又采取其他的方式收取相关的费用,这实际上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因为这一次消费让商家和消费者都产生了争端,发生了不必要的纠纷。
三、其实如果发生这样的行为,那么承担责任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商家,因为他没有承担起一个商家应有的责任,在消费者使用的时候告知具体情况。
商家在消费者协会保护法里面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他们在商品销售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要谋取利润,还需要按照标准的市场规律和法律来引导消费者消费。如果商家故意以低劣的手段来,让消费者强制购买某些物品,那么这样的行为,就违反了消费者保护法的相关条例,应该受到处罚。如果只是商家单纯没有告知消费者造成的消费者误会,那么商家也应该承担其中的责任。
不标明要收费然后收费犯法吗?
不标明要收费然后收费是犯法的,这种行为可能会涉嫌价格欺诈。如果情节严重,造成的后果恶劣可能会处以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分析
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价格欺诈行为主要体现在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价格承诺三个方面。市民在一些购物过程中,明明发现商场的标价形式有欺骗之嫌,但是投诉了,商家只能是改正,很难得到处罚,因为没有发生交易行为。国家发改委新的解释意见表示,“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是指该行为不论是否形成交易结果均构成价格欺诈行为。而馈赠物品或者服务标示价格(或价值)的,应当真实明确;不如实标示的,也属于价格欺诈行为。商家采取返还有价赠券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有价赠券在使用上有附加条件,且没有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明确标示的,同样属于价格欺诈。
法律依据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第七条 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