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大学生消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
女性就不用多说了,也就是吃吃喝喝,然后买衣服、化妆品之类的。而男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就比较复杂了,大致分为四类:饭店吃饭、游戏充值、交女友、开房。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每个月在游戏中的充值金额就达到了1000元。而且,在进行游戏充值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心疼。还有一部分学生宁愿忍受“饿肚子”的痛苦,也要在游戏中进行充值。
其次就是饭店吃饭,不过这不是主要的,即便是大学生,其实对吃饭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最后就是交女友和开房了。大学生交女友的事情其实很正常,但是交女友就要涉及到金钱,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有一部分男性大学生表示,每个月在女友身上花掉的钱就要占据自己三分之一的生活费,如果遇到过节的时候,可能要达到2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最大的消费可能就是开房了,大学里面都是有宿舍的,然而根据学校周边的宾馆老板表示,每个星期天,基本上都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
大学生的生活费是多少?
大学生生活费一个月一般为三千到四千元以我为例酒店大学生消费,我早餐要吃二十元酒店大学生消费,午餐要吃三十元,晚餐要吃三十元,一天酒店大学生消费的话就是八十元那一个月就是两千四百元,那如果周六周末出门看电影的话就会花不少,如果有女朋友的话,那就可能会花费更多,跟女朋友逛街,吃饭,看电影,晚上住酒店,我跟我女朋友出门最多的一天花费小一千元,我们去了动物园,花费三百元,加上吃的零食午饭,晚饭就是两百元,还有看电影喝奶茶,一百元,晚上住宿费又是三百元,还要打车回家又是一百元,所以有的时候就是一笔不小的消费。和朋友聚会,聚餐,都是一比不小的消费有的时候请客也会花费不小。所以说大学生生活费也说不定,也分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所以说大学生们的消费也要量力而行酒店大学生消费!
低碳旅游消费描述统计分析怎么写
上海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张庆庆[1]一、研究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低碳旅游的总体知晓率为72.6%,反映出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相对较高。
上海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上海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
张庆庆[1]
一、研究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均囊括于其中。
就低碳旅游研究而言,相关著述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研究中,蔡萌等人(2010年)梳理了低碳旅游的发展历程,提出低碳技术、碳汇机制和低碳旅游消费是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机制;周梅(2010年)认为低碳旅游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曹会林(2010年)则阐述了中国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并重点分析了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等企业或机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的举措。此外,侯文亮(2010年)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生态足迹理论和脱钩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低碳旅游的概念体系,确定了旅游业碳足迹主体,并提出了相关碳减排对策。同时,任力(2009年)、刘啸(2009年)从低碳经济视角作出的相关论述,也是对低碳旅游研究的较好补充。
二、研究方法与有效样本来源分布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测量题项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共计30个指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进行计量,分值从1到5,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4表示满意,3表示一般满意,2表示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
调查对象来自上海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1月2日,具体地点分布于各高校的教室、图书馆、寝室楼等,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达90.64%,样本具体来源分布见表1。
表1 有效样本来源分布统计表

对于数据分析,笔者重点引用了马耀峰(2006年)提出的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评价模。在式中,Mj表示第j项指标的评分结果,mi表示该影响因素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1~5分),ni表示选择该评分mi的人数,N表示填写问卷的总人数。
三、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总体分析
(一)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知晓率分析
低碳旅游知晓率分析以是否听说过占总样本数的比例为计量标准。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低碳旅游的总体知晓率为72.6%,反映出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相对较高。其中,女性对低碳旅游的知晓率高过男性11个百分点,本科在读学生低碳旅游知晓率高过研究生在读学生10个百分点;25岁以上学生低碳旅游知晓率最低仅为33.33%,理工科专业学生低碳旅游知晓率最低为65.42%。此外,就具体学校而言,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对低碳旅游的知晓率最低为51.67%,见表2。
表2 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知晓率统计表(单位:%)

(二)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总体评估
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构成要素中,大学生青睐的低碳旅游消费项目从高到低依次是购物、娱乐、交通、饮食、游览、住宿,其得分分别为3.75分,3.51分,3.26分,3.23分,3.15分,3.14分,见表3。总体评价分值均处于3至4之间,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低碳旅游消费意向,但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并不突出,特别是在住宿、游览、饮食和交通方面。
表3 上海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统计表

四、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的分类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饮食消费的意向分析
1.大学低碳饮食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在低碳饮食消费中,大学生消费意向评价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品尝时令性食物”、“购买当地产品”、“自带水杯”、“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备食物”,得分分别为3.82分,3.29分,3.13分,2.95分,2.94分[2]。可见,大学生低碳饮食的消费意向特征表现为受日常用餐方式左右并追求便捷性。如外出旅游时,大学生更喜欢在当地饭店吃饭、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2.大学生低碳饮食消费意向差别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4,性别不同,大学生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品尝当季食品的意向均有显著差异(p<0.05),自备食物的意向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年龄不同,大学生自备食物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24岁及以下年龄组的意向评价要高于其他组别。学历不同,大学生自带水杯的意向有显著差异,而研究生对此项的消费意向评价最高。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对当地产品的消费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理工科专业学生此项的意向评价最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评价最低。所在高校不同,大学生使用一次性餐具和购买当地产品的意向均有显著差异,自备食物和自带水杯的意向均有非常显著差异。月消费不同,大学生自备食物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对自备食物的意向评价最高。
表4 多因素影响下大学生的饮食低碳消费意向方差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二)大学生低碳住宿消费意向分析
1.大学生低碳住宿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在低碳住宿消费中,大学生消费意向评价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淋浴”、“住环保酒店”、“关夜间照明”、“更换床单”、“提供一次性免费用品”,得分分别为3.92分,3.68分,3.40分,2.41分,2.30分。可见,大学生住宿低碳消费特征除表现为受生活习惯影响外,对一次性日用品有实际需求。同时,由于受消费心理的驱使,消费者对卫生标准的选择远远超过自身在家中的需求,如更注重要求酒店每天更换床单和被罩等。
2.大学生低碳住宿消费意向差别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5,性别不同,大学生淋浴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女性的意向评价高于男性。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每日更换床单的意向有显著差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更换床单的意向评价最高,理工科专业学生对更换床单的意向评价最低。所在高校不同,大学生住环保酒店、更换床单和淋浴的意向均有非常显著差异,非重点大学学生对住环保酒店的意向评价高于重点大学学生,重点大学学生对更换床单的意向评价则高于非重点大学学生。
表5 多因素影响下大学生的住宿低碳消费意向方差分析

(三)大学生低碳交通消费意向分析
1.大学生低碳交通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在低碳交通消费中,大学生消费意向评价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少带行李”、“徒步旅行”、“团队出行”、“自驾游”、“乘坐飞机”,得分分别为3.68分,3.30分,3.13分,3.11分,3.10分。可见,大学生交通低碳消费意向青睐于运动、轻便。
2.大学生低碳交通消费意向差别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6,性别不同,大学生行李携带量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男性行李携带量意向低于女性。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团队出行的意向有显著差异,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对此类的需求最高。所在高校不同,自驾游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团队出行的意向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非重点大学学生对自驾游的意向评价比重点大学学生高,后者则相反。
表6 多因素影响下的学生交通低碳消费意向方差分析

(四)大学生低碳游览消费意向分析
1.大学生低碳游览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在低碳游览消费中,大学生消费意向评价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选环保机构”、“用卡制门票”、“设施齐备”、“乘坐缆车等”、“垃圾分类”,得分分别为3.47分,3.35分,3.03分,2.98分,2.90分。可见,大学生低碳游览消费更青睐环保机构,但对景点低碳服务的配置要求并不明显。
2.大学生低碳游览消费意向差别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7,年龄不同,大学生依托环保机构出行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女性选择环保机构出行的意向高于男性。学历不同,大学生乘坐缆车等的意向有显著差异。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青睐于卡制景点门票和乘坐缆车的意向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对用卡制门票的意向最高,人文社科学生对乘坐缆车等的意向最高。所在高校不同,大学生在卡制旅游景点门票或旅游通行凭证使用的意向上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重点大学学生意向评价均高于非重点大学学生。
表7 多因素影响下的大学生游览低碳消费意向方差分析

(五)大学生低碳购物消费意向分析
1.大学生低碳购物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在低碳购物消费中,大学生消费意向评价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以货易货”、“适当购物”、“简易包装”、“买当地产品”、“去当地市场”,得分分别为4.02分,4.01分,3.70分,3.55分,3.46分。可见,大学生在购物消费方面更具有低碳性。
2.大学生低碳购物消费意向差别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8,性别不同,大学生购买当地产品的意向有显著差异,选择简易包装和前往当地市场的意向均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女性对上述项目的消费意向均高于男性。学历不同,简易包装和适当购物的意向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生对简易包装的意向评价比本科生高。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选择以货易货的意向有显著差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以货易货的意向评价最高。所在高校不同,大学生选择简易包装、前往当地市场和以货易货的意向均有非常显著差异。月消费不同,大学生前往当地市场的意向有显著差异,月消费额501~1 000元的大学生在当地市场的消费意向评价最高,月消费额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对前往当地市场的意向评价最低;同时,购买当地产品的意向则有非常显差异,月消费额501~1 000元的大学生对购买当地产品的意向评价最高,月消费额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对前往当地市场的意向评价最低。
表8 多因素影响下大学生的购物低碳消费意向方差分析

(六)大学生对娱乐低碳消费意向分析
1.大学生低碳娱乐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在低碳娱乐消费中,大学生消费意向评价项目由高到低依次是“当地民俗”、“电子资讯”、“环保公益”、“入乡随俗”、“现代歌舞”,得分分别为3.84分,3.60分,3.59分,3.51分,3.00分。可见,大学生低碳娱乐消费具有一定的本土化倾向,娱乐工具选择信息化。
2.大学生低碳娱乐消费意向差别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见表9,性别不同,大学生积极响应环保公益活动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女性响应环保公益活动的意向评价比男性高。年龄不同,大学生消费现代歌舞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入乡随俗的意向也有显著差异。学历不同,大学生选择现代歌舞的意向有显著差异,其中,本科生的意向评价高于研究生。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入乡随俗的意向有显著差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意向评价最高,理工科专业学生评价则最低。所在高校不同,大学生选择现代歌舞的意向有显著差异,使用电子资讯的意向有非常显著差异,非重点大学学生对上述两项的意向评价均高于重点大学学生。
表9 多因素影响下大学生的娱乐低碳消费意向方差分析

五、结论
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群体对低碳旅游的总体知晓率较高,但其低碳旅游消费意向并不突出。同时,就旅游的六大要素消费而言,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向表现出了如下特征:
(1)低碳饮食消费意向受日常用餐方式左右并追求便捷性。
(2)低碳住宿消费意向受生活习惯影响,且对一次性日用品有实际需求。
(3)低碳交通消费意向青睐于运动、轻便。
(4)低碳游览消费侧重于组织机构的选择,但对景点低碳服务配置要求并不突出。
(5)低碳购物消费意向最为明显。
(6)低碳娱乐消费具有一定的本土化、信息化倾向。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尚需时日,特别是在低碳旅游消费理念培育、低碳旅游消费促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马耀峰,张佑印,梁雪松.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06(1).
【注释】
[1]张庆庆,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2]计算方法同表3,大学低碳消费意向评估及其特点分析中涉及的计算方法与此处相同。
如何看待大学生生活费问题
大学生消费行为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前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大学生消费,已经失去酒店大学生消费了对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判断,针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内容掌握较少,不能真正学习到大学生的
精神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未来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强自立
第一,大学生消费普遍依靠父母和家人,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现状,随意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随处可见,总是伸手就像父母要钱。
第二,大学生在校园中,很多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消费的一种习惯和做法,因此无法安排好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愿意参与劳动,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在道德上与消费的价值观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奢侈浪费比较严重,攀比现象严重
第一,校园内部的宴请风很严重,导致了校园周边存在很多餐馆和酒店,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去消费,人情世故在校园内盛行,很多学生根本没心理会真情与道德,
而是先将社会上的一股歪风邪气带进了校园,比如生日宴、老乡宴等,还有情人节、圣诞节消费活动也是举不胜举,学校食堂下午5点就下班了,甚至有的学校没有
食堂,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占据了主导思想,学生认清交往变成了大学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学习需要为名,暗中较劲为实,不考虑自己的消费能力、
消费需要和消费效用,只一味追求消费上的胜出,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比别人的好,在大学校园内这种盲目消费主要表现为疯狂地购买最新款的手机、昂贵的名牌电脑
等。
(三)学生热爱电脑游戏,学习意识和积极性较差
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就业和招聘中都会说大学生没有太多能力,
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性也并不强,不能发挥实际用途,这些其实根本原因都在于大学生在校园中热爱网络游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已经降低很多,一些男生
彻夜泡在网吧和酒吧,一些女孩子没有太多生活费也要每个月大量开支,为了满足自酒店大学生消费我的虚荣心,她们甚至可以出卖身体,她们投靠“大款”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
求,这种畸形消费污染了校园环境,可谓伤风败俗。
(四)道德品质不良,诚信意识淡薄
第一,大学生消费意识是“只买贵,不买
惠”,命名见到有些产品是假冒伪劣,但是顾忌面子和同学的看法,知道是假的也会去购买假货,一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并不重视社会道德,而是重视面子和个人
的虚荣追求,例如一些大学生购买了盗版和山寨货,还硬要说自己的是名牌产品,吹嘘自己的东西几千块或者上万块,让自己成为同学之中的富人,这样不仅对学校
风气产生影响,还影响了其他一些不愿意攀比或是吹嘘,爱面子的同学,也走向错误的道路。
第二,大学生存在借钱不还的不讲信用现象,国家为帮
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但部分受益的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毕业后不及时还款甚至干脆不还款。鉴于部分学生的信用缺失现象,现在的校方和教
职工个人不敢为学生的贷款进行担保。还有些学生向老师借钱,有的张口就借上千元,到时候却并不及时还钱或干脆不还。
二、现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走向成熟却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从小受家长的照顾和关怀。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压力过大、精力分散,不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经济状况,
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家庭的困难,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知道金钱得来不易。同时他们又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理财经验,家长不在身边照顾和指点,极容易受错
误的消费观的误导,开支上没有计划,没钱便向父母要;再加上部分学生存在着虚荣心,认为自己在消费水平上不能低于其他同学,为了自己消费水平不断升级而不
惜牺牲健康、教育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此外,大学生中经常出现情绪化消费。
(二)家庭的原因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是家中的独
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就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宝贝,不能被人骂,不能被人说,家长普遍对自己的儿女纵容和娇惯,在消费上对孩子更是无限制的满足。这些独
生子女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动力没有上涨,而是在消费动力上源源不断的上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每个月高消费后还要吹嘘,误导了其他学生价值
观,让大多数学生以为高消费才是能力强的表现,让自己也有一种落魄感,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孩子的消费需求也有限,往往被误导才有很多学生存在大手花钱的习
惯。
(三)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健康的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这些
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追求高消费的心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并不
成熟,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
三、现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对策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我国大学校园要树立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消费动力,要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大学生要认清当前的发展环境,了解消费
环境,掌握好每个月的生活费用,选择理性消费,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消费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意识,让
学生学会如何去消费,如何有效消费,如何让钱花的实在,花的值。大学生要在新环境中,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培养适合现代化校园环境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让自
我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让学生追求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不要互相攀比,追求物质生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产生在高
校校园内,以校园为依托,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这种群体文化以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灵魂,以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
和精神支柱为根本,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杜威在《民
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倾向。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
响”。校园文化的这种“无意识”、“不设任何目的”,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教育和塑造作用。
(三)加强消费观教育
第一,开展消费
的文明教育,定期为大学生开设消费文明教育培训,让大学生意识到在校园中不必开展高消费活动,不要攀比和炫耀自我的消费,不要追求物质生活,一切要节俭,
消费不能只是反映出家庭的富有,更多的是反映出家庭和个人的精神文明状况,反映出个人和家庭的文化意识、消费伦理观、消费动力等等。
第二,和谐社会消费观念,在新经济发展时期,提倡和谐消费观念与生态消费意识,让大学生重点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消费价值,要在消费时也考虑到社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消费与市场发展的平衡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消费的教育中,消费观念与自身的消费实践做法要有效结合,要实现自我消费心理、消费计划、消费方式、消费市场的完美结合,保证自我消费的理性与能力是吻合家庭与社会发展节奏的。
第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理财能力,其实每个月的生活费没必要都去消费,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做到从个人生活和个人消费中节俭一部分钱出
来,才能实现理财,日积月累,会有一笔小小的财产和收入,可以作为未来进入社会后的资金,这也体现出来一个人的消费素质,只重视消费而不重视理财的人只是
一般或者较低的消费素质,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素质,才能控制住浪费的观念,停止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