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张忆东(全球策略)团队】高股息及回购是港股定价权的新基石
微信号
KTV1151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投资要点
—●●●●—
一、 港股是深度价值投资的沃土
1.1、港股市场现金派息回购金额远大于融资
2016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派息+回购总额始终高于当年融资总额,该差距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至近1.1万亿港元。2024年港股市场现金派息总额约12,444亿港元,回购金额约1,050亿港元,而当年IPO+上市后募资仅2,519亿港元,现金派息及回购金额远远超过募资金额。2024年年初至2024年9月,该差距已超过1.1万亿港元。
2024Q2,恒生指数的股息收益率3.51%、回购收益率0.42%,两者合计达3.93%。
1.2、港股公司拥有派息传统,大比例派息的公司占比较高
2024、2024年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中分别有338、331家公司进行派息,占恒生综指成份股数量的比例分别为65.38%、64.02%。
从恒生综指成份股的派息比例分布来看,2024年派息比例超过50%(含50%)的公司家数占比32%,派息比例大于70%(含70%))的公司占比高达18.43%。
二、谁是港股派息的主力?
2.1、从派息金额看:金融、能源、电讯、非必需性消费公司是港股派息的主要贡献者,资讯科技公司派息大幅增长,价值属性增强
金融业、能源业、电讯业和非必需性消费公司是现金派息的主要贡献者。2024年上述行业现金派息占港股市场现金派息的比例分别达到30.38%、11.01%、9.29%和6.28%。资讯科技业的派息在2024年快速提升,占港股现金派息的比例上升到4.3%,并且除了现金分红之外,还通过派发财产股利的方式增加了分红回报。
2.2、从公司数量看,地产(香港本地股为主)、非必需性消费、公用事业、工业等都有较多高比例且稳定派息的公司
截至2024年,过去两年中港股市场保持较高派息比例且派息金额稳定的公司有62家。行业分布上,地产建筑业(15家)、非必需性消费(9家)、工业(7家)、公用事业(7家)、必需性消费(6家)和电讯业(6家)的标的较多。
三、自2024年起,港股市场回购金额增幅明显
自2024年起,港股市场的回购金额开始大幅增加,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近1,050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668亿港元。2024年至2024年,港股市场年度回购公司家数逐年递增。2024、2024、2024年港股年度回购家数分别为167、188、234家。
分行业看,除地产建筑业以及必需性消费行业外的其他行业均在2024年实现回购金额正增长,其中资讯科技业、金融业以及非必需性消费回购金额较上年有明显增幅。
根据香港交易所要求,发行人在回购本公司股票后需要注销被回购的股票,因此回购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厚EPS。
四、新时代背景下,港股深度价值股对内地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配置吸引力,“北水”定价权在提升
4.1、未来相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能够提供稳定的高股息的资产难能可贵
挖掘类债券属性的优质行业龙头、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将是未来配置中国权益资产的主要投资策略之一。
一方面,展望中长期,全社会资金成本将呈现下行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盲目扩张冲动降低,自由现金流改善从而分红比例上升,增加了股东的股息回报。
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上市公司,分红比例都有上升趋势,自2018年以来全部A股分红比例持续上升,2024年恒生综合指数派息比例大于70%(含70%)的公司占比高达18.43%,达历史高位。
在港股市场派息、回购递增的支撑下,2024年以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跑赢恒生指数,且在市场波动率上行阶段明显跑赢。波动率方面,2024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段里,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的波动率也明显低于恒指
4.2、长线“北水”(内地资金)正逐步取得对港股价值股的定价权
自2024年初至今,我们持续推荐港股的高股息优质央国企价值股,提出“北水”是港股价值股重估的主要推动力。(20240107《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20241012《哪些港股受外资影响更小》、20241123《三论优质央企的战略性配置价值》、20240627《震荡市,结构致胜》)
一方面,近两年来,港股市场持续受到外资撤离的冲击,但以“三桶油”“三大运营商”“四大行”为代表的央国企龙头利空出尽,受外资影响趋于钝化,反而凭借低波红利的特征而走出独立行情。
另一方面,2024年初至今,中国内地经济增速回落、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到3%以下,“低波红利”的优质资产相对稀缺,因此,港股市场股息率8%甚至更高的优质央国企价值股获得内资青睐。保险、养老金、银行资金等为代表的内地长线资金持续增持,逐步取得低波红利央国企港股的定价权。
4.3、当前港股高股息股票依然具有很强的配置吸引力
纵向看,截至2024年10月13日,恒生高股息率全收益指数的股息率(近12个月)为8.13%,位于2016年以来的94.4%分位数水平。
横向看,截至2024年10月13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为145.1,位于2014年以来的93.7%分位数的高位。比较两地上市AH股的股息率(近12个月)角度看,H股较A股股息率(近12个月)更高,即使考虑扣除港股通投资港股将面临约20-28%的股利税,香港的高股息股票的股息率也更有吸引力。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风险;美联储政策紧缩超预期;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时代电气为兴业证券科创板做市公司。
—●●●●—
报告正文
—●●●●—
一、港股是深度价值投资的沃土
1.1、港股市场现金派息回购金额远大于融资
2016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派息+回购总额始终高于当年融资总额,该差距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至近1.1万亿港元。2024年港股市场现金派息总额约12,443亿港元,回购金额约1,050亿港元,而当年IPO+上市后募资仅2,519亿港元,现金派息及回购金额远远超过募资金额。
2024年年初至2024年9月,港股市场实现现金派息+回购总额约1.2万亿港元,同期IPO+上市后募资仅992亿港元,现金派息+回购与IPO+上市后募资金额差距进一步超过1.1万亿港元。
2024Q2,恒生指数的股息收益率3.51%、回购收益率0.42%,两者合计达3.93%。
1.2、港股公司拥有派息传统,大比例派息的公司占比较高
2024、2024年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中分别有338、331家公司进行派息,占恒生综指成份股数量的比例分别为65.38%、64.02%。
从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的派息比例分布来看,2024年派息比例超过50%(含50%)的公司家数占比近32%,派息比例大于70%(含70%))的公司占比高达18.43%
二、谁是港股派息的主力?
2.1、从派息金额看:金融、能源、电讯、非必需性消费公司是港股派息的主要贡献者,资讯科技公司派息大幅增长,价值属性增强
金融业、能源业、电讯业和非必需性消费公司是现金派息的主要贡献者。2024年上述行业现金派息占港股市场现金派息的比例分别达到30.38%、11.01%、9.29%和6.28%。资讯科技业的派息在2024年快速提升,占港股现金派息的比例上升到4.34%,并且除了现金分红之外,还通过派发财产股利的方式增加了分红回报。
2024年金融板块实现现金派息超3,500亿港元,位居所有行业第一位。细分来看,银行、保险、其他金融的现金派息金额占比分别为72.04%、19.90%、8.06%。中资银行股派息比例一直稳定在30%附近。
2024年能源板块实现现金派息近1,370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以及中国神华为板块中现金派息金额前三大公司。受到行业高景气以及相关公司派息比例上升拉动,2024年能源业现金派息金额同比增长率为119.35%。其中派息比例上升较明显的公司有中国海洋石油(2024年派息比例43.51%、2024年派息比例15.57%)、中国石油股份(2024年派息比例52.11%、2024年派息比例43.78%)等。
电讯业对港股现金派息有重要贡献,2024年现金派息总额占全市场比例9.29%,并且随着主要公司提高派息比例,派息金额快速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近30%。202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提高了分红比例。
2024年非必需性消费公司实现现金派息金额超过780亿港元,派息金额同比增长率近10%。板块中的港铁公司、周大福和安踏体育为现金派息金额前三大公司,2024年派息金额占板块比例分别为11.42%、6.39%和5.55%,其中周大福、安踏体育2024年派息比例较上年都明显提高。
2024年资讯科技业现金派息金额同比增长率近50%,其中软件服务板块2024年现金派息总额同比增长超65%,拉动板块派息增长。除现金分红外,香港上市公司也会以本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或实物向股东支付股息,即财产股利。资讯科技业中的腾讯控股作为发放财产股利的代表,在2024年以及2024年发放财产股利共计近3,200亿港元。腾讯控股1)于2024年中报宣布持有每21股股份获发1股京东集团A类普通股,按除净日(2024年1月20日)股价计算,约派发1372亿港元的股息;2)于2024年中报宣布持有每10股股份获发1股美团B类普通股普通股,按除净日(2024年1月5日)股价计算,约派发1,825亿港元的股息。如果现金股利加上财产股利,2024年腾讯分派的股利合计达到1,97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93.16%,以除净日股价计算的股息率达到5.86%。
地产建筑曾经是港股的分红大户,2024年现金派息总额占全部港股市场的现金派息总额超过13%,但2024年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2.2、从公司数量看,地产(香港本地股为主)、非必需性消费、公用事业、工业等都有较多高比例且稳定派息的公司
2024年及2024年港股市场保持较高派息比例[1]且派息金额稳定[2]的公司有62家。行业分布上,地产建筑业(15家)、非必需性消费(9家)、工业(7家)、公用事业(7家)、必需性消费(6家)和电讯业(6家)的标的较多。
[1]较高派息比例标准:1)2024、2024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若为正数则需满足两年分红比例均大于等于40%;2)若2024、2024年净利润为负且依然保持分红则保留;3)2024年实现现金分红。
[2]派息金额稳定标准:2024年现金分红金额不向下偏离过去五年现金分红金额均值-1倍标准差。
三、自2024年起,港股市场回购金额增幅明显
自2024年起,港股市场的回购金额开始大幅增加,2024年进一步提升,2024年港股市场回购金额达到近1,050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668亿港元。2024年至2024年,港股市场年度回购公司家数逐年递增。2024、2024、2024年港股年度回购家数分别为167\188\234家。
分行业看,除地产建筑业以及必需性消费行业外的其他行业均在2024年实现回购金额正增长,其中资讯科技业、金融业以及非必需性消费回购金额较上年有明显增幅。
资讯科技业:2024年资讯科技业共31家公司进行回购,回购金额共计近400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2024年回购近338亿港元,较上年增加312亿港元,大幅带动行业回购总额。
金融业:2024年金融业共17家公司进行回购,回购金额总计超过330亿港元,较2024年增长327.2亿港元,其中友邦保险2024年回购近280亿港元,拉动行业回购。
友邦保险于2024年3月11日发布股份回购计划公告,计划在未来三年于公开市场回购公司的普通股向股东返还高达 100 亿美元的资本,从而提升股东回报。
非必需性消费:2024年非必需性消费共计50家公司进行回购,回购金额约100.4亿港元,其中长城汽车回购62.6亿港元,拉动行业回购金额。
根据香港交易所要求,发行人在回购本公司股票后需要注销被回购的股票,因此回购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厚EPS。
从2024年港股市场回购来看,截至2024年9月22日,港股市场共计154家公司进行回购,总金额约782亿港元,占2024年港股市场回购总额的74.52%。行业上看,金融业、资讯科技业及非必需性消费延续2024年的表现成为今年回购的主力行业,截至9月22日,上述行业分别回购338亿港元、326亿港元和44亿港元,占2024年回购金额的101.71%\82.78%\43.50%。
四、新时代背景下,港股深度价值股对内地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配置吸引力,北水定价权在提升
4.1、未来相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能够提供稳定的高股息的资产难能可贵
挖掘类债券属性的优质行业龙头、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将是未来配置中国权益资产的主要投资策略之一。
一方面,展望中长期,全社会资金成本将呈现下行趋势。当前,企业投资增速相对温和。“房住不炒”大趋势下,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盲目扩张冲动降低,自由现金流改善从而分红比例上升,增加了股东的股息回报。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上市公司,分红比例都有上升趋势,自2018年以来全部A股分红比例持续上升,2024年恒生综合指数派息比例大于70%(含70%)的公司占比高达18.43%,达历史高位。
截至2024年10月13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和A股红利指数股息率相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分别显著扩大到5.5%和3.7%的历史高位。
在港股市场派息、回购递增的支撑下,2024年以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跑赢恒生指数,且在市场波动率上行阶段明显跑赢。波动率方面,2024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段里,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的波动率也明显低于恒指。
4.2、长线“北水”(内地资金)正逐步取得对港股价值股的定价权
自2024年初至今,我们持续推荐港股的高股息优质央国企价值股,提出“北水”是港股价值股重估的主要推动力。(20240107《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20241012《哪些港股受外资影响更小》、20241123《三论优质央企的战略性配置价值》、20240627《震荡市,结构致胜》)
一方面,近两年来,港股市场持续受到外资撤离的冲击,但以“三桶油”“三大运营商”“四大行”为代表的央国企龙头利空出尽,受外资影响趋于钝化,反而凭借低波红利的特征而走出独立行情。
另一方面,2024年初至今,中国内地经济增速回落、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到3%以下,“低波红利”的优质资产相对稀缺,因此,港股市场股息率8%甚至更高的优质央国企价值股获得内资青睐。保险、养老金、银行资金等为代表的内地长线资金持续增持,逐步取得低波红利央国企港股的定价权。
4.3、当前港股高股息股票依然具有很强的配置吸引力
纵向看,截至2024年10月13日,恒生高股息率全收益指数的股息率(近12个月)为8.13%,位于2016年以来的94.4%分位数水平。
横向看,截至2024年10月13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为145.1,位于2014年以来的93.7%分位数的高位。比较两地上市AH股的股息率(近12个月)角度看,H股较A股股息率(近12个月)更高,即使考虑扣除港股通投资港股将面临约20-28%的股利税,香港的高股息股票的股息率也更有吸引力。
五、风险提示
大国博弈风险:中美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围绕经贸、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摩擦或会影响相关行业、公司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
美国政策紧缩超预期风险:联储更超预期的加息,引发全球资产估值进一步压缩,甚至引发金融体系稳定性担忧。
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风险:美国经济动能持续回落过程中,存在外溢效应超预期风险。
时代电气为兴业证券科创板做市公司。
《高股息及回购是港股定价权的新基石》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