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委会成员-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产生方式?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产生方式?
一、支部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式:
党章规定,党的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在党员大会上,党员根据党的干部标准,认
真负责地直接选举支部委员会,并由委员会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副书记。
党支部委员会的选举,采用候选人数多余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差额不少于应选名额的20%。对候选人应进行充分的酝酿,实行无记名投票,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证选举人的权利。
在选举过程中,选举人有了解被选举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党支部委员会的选举,是保证支部领导核心是否坚强有力的大事,也是保证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大事,因而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严肃认真地进行。
二、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组成:
党支部委员会的设置,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确定,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党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最多不超过7人,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党员人数较少的党支部(如党员不足7名的党支部),可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拓展资料:
三、支部委员会简介:
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支部的重大问题。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是党支部的最高领导机关。支部的一切重大问题,如研究如何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接受新党员,决定对犯错误党员的处分等,都要经过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支部委员会要对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负责,定期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接受支部党员大会的审查和监督。对于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决定,支部委员会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意改变或推翻。
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党员大会的会议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工作需要确定。为了便于支部党员大会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支部委员会可以提出初步意见或方案,但不能把支部委员会的意见强加给支部党员大会,更不允许把支部委员会的意见置于支部党员大会之上。
对支部委员会做出的决议或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支部委员会如果认为或发现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时,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参考资料:党支部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_服务_共产党员网
党支部委员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党建-人民网
一般情况下,党支部委员会由哪几个委员组成?
党支部委员会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组成。
一般情况下,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并根据支委名额的多少和实际需要,酌情设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保密委员、保卫委员、青年委员、统战工作委员。
另外,如果党员少的支部,也可设3名支委(一般设正、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或不设支委,只设正、副书记。支委名额少的支部,一个委员可以兼管几个委员的工作。
扩展资料:
党的基层支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企业党支部
企业党支部是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是企业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
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2.农村党支部
农村党支部领导本村的工作,支持和保证本村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农村党支部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3.机关党支部
机关党支部是带领党员,团结、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努力完成机关所担负任务的战斗堡垒。机关党组织要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4.高校党支部
高等院校中党的基层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各项工作在高校的落脚点。党对高校的领导工作和高校这块社会主义阵地的巩固和加强,最终要通过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
5.科研院所党支部
科研院所中的党支部,是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做好科研院所所属部门及基层单位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组织保证。
6.街道社区党支部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7.军队党支部
党支部建在连上,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人民解放军基层单位设立的党支部,是党在军队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官兵的纽带和桥梁,是基层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8.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
党章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9.社会组织党支部
目前,各地在社会组织党支部的管理体制上,大多采用“属地”、“属业”两种形式。所谓“属地”,就是社会中介组织的党组织关系挂靠在所在地的区、街道,或挂靠在注册、经营地的有关党组织;所谓“属业”,就是社会中介组织的党组织关系归本行业的党组织管理。
10.联合党支部
正式党员不足3人,没有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的生产单位、工作单位、行政单位及其他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其党员可以与同一地区邻近单位或行业接近的单位的党员联合组成党支部。
由于联合党支部的党员分布在不同单位,彼此缺少了解,组成党支部时,应由上级党组织派人主持或指定召集人酝酿协商,做好组织工作,待党员互相熟悉后,再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党的支部委员会。
11.临时党支部
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执行临时任务需要一段时间,或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成立不起来正式党支部的,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会成员可由大会推举,也可由上级党组织指定。
设立临时党支部,要经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临时党支部不能接收新党员,但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应加以培养,在临时任务完成后,将其表现情况向本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部委员会
支委成员的工作职责
支部委员主要职责
(一)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书记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2.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3.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4.经常同行政领导以及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情况,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抓好支部委员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组织生活会,搞好党支部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党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的职责党支部组织委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组织工作。主要职责是:
1.了解和掌握支部的组织状况,根据需要提出党小组的划分和调整意见,检查和督促党小组过好组织生活。
2.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协助宣传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收集和整理党员的模范事迹材料,向支部委员会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
3.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情况,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党员的意见,具体办理接收新党员手续;做好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具体办理预备党员的转正手续。
4.做好党员管理工作,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搞好评选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活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收缴党费,定期向党员公布党费收缴情况;做好党员和党组织的统计工作。不设纪律检查委员的党支部,有关纪律检查方面的工作一般由组织委员负责。
(三)党支部宣传委员的职责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宣传工作。主要职责是:
1.了解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和任务及上级党委的批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计划和意见。
2.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时事政策,组织党课学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鼓动活动,活跃党员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4.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办好本单位的宣传阵地。
支部委员有哪几个职务
法律分析:党支部委员有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律检查委员、群团委员(青年委员)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支部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统称,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组织工作。党支部青年委员,负责党支部的青年工作。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支部的宣传工作。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二十条 有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当设立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一般不超过7人。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必要时可以设1名副书记。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设1名书记,必要时可以设1名副书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党支部有哪些委员
党支部主要委员有: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青年委员、保密委员和统战委员。
1、党支部书记
支部书记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部委员会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主持和领导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2、组织委员
党支部组织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组织工作。
3、宣传委员
党支部宣传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宣传工作。
4、保密委员
党支部保密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党支部的保密工作。
5、青年委员
党支部青年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党支部的青年工作。
6、纪检委员
负责党的作风建设,经常对党员进行党规、党法和党纪教育,防止和纠正党内不正之风。
7、统战委员
统战委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统战工作。
扩展资料
支部委员的设置
1.党的支部委员会委员的名额。党支部委员会的设置和职数,应根据支部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来确定,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应设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不足7名的,只设书记1名,必要时可设副书记1名。支委人数不应超过或等于支部正式党员的半数,一般以3~7人为宜。支部委员会一般应从基层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党员骨干中选举产生。
2.支部委员会书记和委员的设立。一般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并根据支委名额的多少和实际需要,酌情设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保密委员、保卫委员、青年委员、统战工作委员。党员少的支部,也可设3名支委(一般设正、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或不设支委,只设正、副书记。支委名额少的支部,一个委员可以兼管几个委员的工作。
3.支部委员会的产生。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经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以后,应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不能采取由委员会协商分工的办法产生书记、副书记。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或3年,期满后应按时改选。委员如有缺额,应当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及时补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部委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部委员会
支委会成员一般有几个人
党总支委员一般有五人,党总支设书记及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保密委员。
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集体名称由党组成员大会选举产生。通常情况下,分支机构成员必须分工,除了分支机构秘书(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副秘书)之外,还有组织成员和宣传成员。
根据工作需要,人数众多的分支机构还可以设有纪律检查委员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团委书记),统一战线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和妇女委员会。各分支机构的委员会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扩展资料
党的基层委员会一般不设常务委员会,少数设立常务委员会的,一般设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委员名额多的,还可设青年委员、统战委员、群众委员、保密委员等。委员名额少的,可兼多职。
党的基层委员会,一般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3—5人组成为宜,一般不超过7人。
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2人。通常情况下,有党员7—15人时,党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党员在15人以上时,党支部委员会可由5—7人组成。党员人数在7人以下时,一般不设党支部委员会,只设党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可增设副书记1人或设支部干事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