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事迹-钱三强 事迹 (简介)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钱三强 事迹 (简介)
早年经历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事迹,出生于浙江绍兴钱三强事迹,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钱三强事迹的孔德中学。
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钱三强事迹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赴法留学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回国任教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等。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苏联实习考察。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也来到苏联和钱三强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聂帅曾经对钱三强说过:“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请你提建议,钱三强事迹我们大家商讨决定。”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59年6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及教学模型。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周光召在国外召集数十名海外专家、学子,联名请求回国参战。他们归国后先后参与主持了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岁生日之际,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扩展资料: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3年的中秋时节,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接到了家乡传来的儿子出生的喜讯。异常喜悦的钱玄同,给儿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苍穹”。不难看出,这位父亲对儿子寄予了怎样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个月后,钱玄同就把他和妈妈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亲的期望成长。他自幼喜欢读书,读不明白就问,四五岁时学会了很多道理和知识。一转眼,钱秉穹6岁了,他进入北京大学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读书。由于钱秉穹在父亲身边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因此,孔德学校允许他直接读二年级。
孔德学校是一所注重科学和实践的新式学校,创办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十分重视。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更高年级的教学工作。
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里,钱秉穹奋发上进,学习十分刻苦。虽然他是跳级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前列。他热爱体育,还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他还结交了两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小兄弟之间他排行老三。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秉穹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钱秉穹的父亲看见了。
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何在为子女起名的问题上囿于形式?”于是,钱玄同决定,给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
经典语录
1、青少年时期学校老师教给的系统知识,对人的一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你的全部知识的很小的一部分。知识主要还是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抓来。
2、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3、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4、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5、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7、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8、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钱三强
钱三强的主要事迹简写
1、组建科学院。
钱三强为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和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奠基性贡献,他的组织工作对中国科学院而言犹如“制礼作乐”。他参与起草的《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勾画了科学院的基本框架,为科学院的筹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竺可桢评价钱三强:钱实为科学院最初组织时之灵魂也。
2、建成重水型原子反应堆。
钱三强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核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
他还协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为中国核科学和核工业培养人才。
3、研制成功了氢弹。
在研究原子弹的同时,他就组织了一批理论物理学家对热核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了氢弹。
人物评价:
钱三强用自己奉献的一生标注出中国核武器的转折点,他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是“从牛到爱”的践行者、裂变之光的发现者、核能事业的开创者、赤诚纯粹的爱国者。
在科学研究上的创新力,战略判断上的预见力,“两弹”研制上的领导力,道德品行上的感召力,社会发展上的影响力,充分说明钱三强是战略科学家的杰出典范,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卓越代表,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钱三强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钱三强的主要事迹是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钱三强1913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于1937年钱三强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直到1948年返回国内。在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就全身心地投入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中,在我国决定研究原子弹后,钱三强成为了重要的组织者,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钱三强的主要事迹是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钱三强1913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于1937年钱三强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直到1948年返回国内。在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就全身心地投入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中,在我国决定研究原子弹后,钱三强成为了重要的组织者,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1992年于北京去世,享年79岁。由于其贡献,1999年,他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谁能告诉我“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的主要事迹和贡献(thank you very much)
1、钱学森:
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钱伟长:
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3、钱三强:
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6年底,他被授予法国科学院的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主席兼主席。社会。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发表了题为“科技发展概要”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