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对比-电脑CPU处理器比较,那个最好?

admin2年前生活百科12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电脑CPU处理器比较,那个最好?

肯定是i5更好啊,代数越高处理器越好,CPU刷新频率越高

 第一代I3 I5 I7的CPU是2010年初INTEL推出基于32纳米的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后,个人电脑的性能发生了飞跃的发展--更小的尺寸、更好的性能、更智能的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这三款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各有什么特点,有着怎样不同的区别体验,又各自适合怎样的用户呢?

i5系列处理器在CPU主频与缓存方面,多数比i3的规格要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Intel最新七代i3-7350处理器的主频就比多数i5处理器还高。

i3和i5处理器的区别在于,同代产品最主要的是核心数量的不同,而在架构、工艺等方面都是一样的。另外i5作为i3的高规格版本,多种在CPU主频和缓存规格方面会更高一些,因此在同代i3和i5处理器之中,i5的性能要普遍强于i3,不同代产品方面,新i3性能可能强于老版本的i5,这样是很正常的,因此这样去对比的话,通过CPU天梯图去对比,则显得非常方便。

 

 电脑i3和i5有什么区别?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别人家的机箱非常酷炫,以为会非常贵,其实并没有,只是加装了一些带灯光的风扇和一些散热器效果。组装电脑并不需要一味追求过高配置,够用就好,希望大家今天了解这些处理器的定位区别之后能对将来的选机有所帮助。                                             

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对比

现在大多数人装机都会优先选择i5处理器或者i7处理器,那么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有什么区别?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差别大吗?本次我就给大家分下。

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对比

目前Intel将处理器主要以核心数量、超线程支持、缓存大小,对CPU进行了细分,桌面旗舰是i7(四核心八线程、三级缓存多为8M)、主流中高端是i5(四核心四线程,三级缓存多为6M)、主流级是i3(双核心四线程)、主流低端奔腾(双核心双/四线程、3M缓存)、入门级赛扬(双核心双线程、2M缓存)。

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有什么区别?

从命名来看,i7可以看作是i5的高配版,i7相比i5多了4条线程,加之主频普遍更高,因此性能方面,i7要比i5强不少。因此,不少网友就直接认为,i7性能比i5强,性能差距大。

不过,虽然大多数i7性能强于i5,但这主要是针对同代产品,并不能绝对的认为i5性能就不如i7。在同代CPU中,i7i5是没有问题的,并且i7普通比i5强不少,这点是没错的。

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有什么区别

但不同代CPU中,i5和i7的差别就存在变数,例如Intel七代i5-7600K性能与四代i7-4770相当,性能比不少Intel三代ivy bridge的i7还强。因此在对比i5和i7差别的时候,还需要具体到产品是否同代、具体的CPU型号等等。

i5处理器和i7处理器差别大吗?

关于i5和i7差别大不大,需要看是否同代,在同代产品中,i7性能均强于i5,但不同代产品中,还需要看具体的型号,建议大家通过CPU天梯图去对比,这样就能秒懂了。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1]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8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在2016年世界五百强中排在第51位。[2]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3] 2014年3月5日,Intel收购智能手表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的制造商Basis Science。[4] 2014年8月14日,英特尔6.5亿美元收购Avago旗下公司网络业务。2015年12月斥资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公司。2016年4月底,英特尔公司发言人证实,原定在2016年推出的移动处理器凌动产品线的两个新版本将会取消发布,换言之,英特尔将会退出智能手机芯片市场。[5]

2016年7月,英特尔宣布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准备削减1.2万人。[6] 2016年10月28日,2016英特尔中国行业峰会在珠海召开。[7] 2016年11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来从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它的名字就叫做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ADG)。[8]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47位。

发展历程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CEO是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10] 。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由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于美国硅谷,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

英特尔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一直坚守“创新”理念,根据市场和产业趋势变化不断自我调整。从微米到纳米制程,从 4 位到 64 位微处理器,从奔腾® 到酷睿 TM,从硅技术、微架构到芯片与平台创新,英特尔不间断地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开发创新产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为世界各地的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的体验。

英特尔公司设有多个运营部门:数字企业事业部、移动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事业部和渠道平台事业部。2006 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达到 354 亿美元。

在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 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

2014年4月9日,英特尔公司将关闭旗下位于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工厂,并裁减1500名员工。

2014年英特尔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Basis。这一收购交易显然是英特尔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努力的一部分。英特尔把Basis品牌整合进其NDG(新设备集团),目标是大踏步进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打压高通。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11] 。

2017年3月,英特尔收购Mobileye, "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12]

社会声誉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

理论贡献

摩尔定律

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翻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源自 1965 年我为《电子学》撰写的文章。我预见到,我们将制造出更复杂的电路从而降低电器的成本——根据我的推算,10 年之后,一块集成电路板里包含的电子元件会从当时的 60 个增加到 6 万多个。那是个胆大的推断。1975 年,我又对它做了修正,把每一年翻一番的目标改为每两年翻一番。”

钟摆理论

在奇数年,英特尔将会推出新的工艺;而在偶数年,英特尔则会推出新的架构。简单的说,就是奇数工艺年和偶数架构年的概念。

英特尔的钟摆策略,能够体现英特尔技术变化方向。当有英特尔钟摆往左摆的时候,tick这个策略会更新工艺,往右摆的时候,tock会更新处理器微架构。举个例子,05年说tick,英特尔更新从90纳米走向65纳米;06年是tock,用英特尔推出酷睿架构,07年走向45纳米。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它不会在一年内两个技术同时出现。每一年都可以在上个技术上再提升一个规模。

钟摆策略发展趋势一般是今年架构、明年工艺,是让大家循序渐进,而且实行钟摆策略也是带着整个行业按着这个钟摆形成一种共同的结构往前走。

cpu如何比较

大家知道如何对比cpu吗?下面是处理器对比我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处理器对比,希望大家喜欢!

cpu的对比方法一:

第一:比制程处理器对比,现在INTEL的CPU已经95%是45纳米的处理器对比,而AMD只有极个别的CPU是45纳米制程的,其余都是65纳米制程,所以绝大部分的AMD CPU在功耗和发热量都比同核心的INTEL CPU要大,而且,制程越好的CPU的性能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比主频,玩游戏不仅要强大的CPU,还要看CPU的主频,一般来说,两块差不多的CPU,主频越高的,玩游戏的速度越快

第三:比核心,核心越多的CPU,在处理的速度会比核心小的CPU速度快很多

所以,处理器对比我建议你选用INTEL的双核或四核的CPU,因为制程是INTEL的优势

cpu的对比方法二:

首先,生产处理器的厂家最主要的有两家,AMD和intel。 你说的问题是由两家厂商命名规则有差异造成的。

2000+和3000+是标称值,意为相当于主频2000mhz的处理器(也就是2.0G),而其实际频率达不到。采用标称值的是AMD的做法。

“奔腾”是英特尔处理器的一个系列,定位中高端市场。还有“赛扬”系列专攻低端市场、“至强”系列专门面向服务器市场。现在铺天盖地的双核和四核处理器则属于最新的“酷睿”系列。

2.4G是指实际频率。

英特尔的处理器命名规则由“系列名”+“产品代号”构成,同一个系列有很多款产品,这些产品靠产品代号区分。譬如“奔腾4 631”代表的就是奔腾4核心的处理器主频为3.0G.

cpu的对比方法三: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软件,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看那个耗时少,完成任务量大。

主要的测试软件有

PCMARK:一款测试计算机综合性能的工具,测试内容包括CPU、Memroy、Graphics、HDD子系统性能测试,会给出性能综合测试得分。

3DMark:测试系统的显示子系统以及其对D3D的支持情况,可运行Benchmark测试显卡性能,长时间运行Demo测试显卡稳定性。

SysMark:系统性能测试软件,包含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网络创作应用测试)和Office Productivity(办公应用测试),通过模拟一些日常软件的运行,从而给出一个测试得分。

Super-Pi:测试CPU性能,根据运算时间来考察CPU性能。

Winbench:WinBench是一个考察PC机的图形,磁盘,处理器和视频子系统在Windows环境中的性能的测试软件,它包括了下面几个测试项目:商用Graphics WinMark 99,商用Disk WinMark 99,高端Graphics WinMark 99,高端Disk WinMark 99,CPUmark 99/FPU WinMark等 。

Winstone:一款非常专业、严格的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分由Business Winstone和Content Creation Winstone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是通过模拟运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来进行测试并给出得分。前者侧重模拟如Microsoft Office、Corel WordPerfect Suite、Lotus SmartSuite等日常商业办公软件的运行,而后者则侧重于Photoshop、Macromedia Director、Dreamweaver、Netscape Navigator等网页和多媒体方面软件的运行,并对它们的测试过程进行衡量,从而得出一个测试总分。

SiSoft Sandra:系统整体测试分析软件,通常用来测试cpu性能、磁盘性能、内存性能。

Viewperf:显卡OpenGL性能测试软件。

另外还有QuakeIII等游戏也会用来测试。

哪种处理器好一些,玩游戏不太卡

如果按照旗舰处理器来排名的话处理器对比,骁龙处理器天玑处理器,但处理器不同性能也不同,具体得根据型号排名,同时也要根据个人的预算,做选择处理器对比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处理器,就是SOC芯片,在你的手机综合体验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也不是绝对,一个优秀的手机,还是要根据性能、双存、散热、屏幕、拍照、续航、手感、外观,以及系统优化,甚至是售后,一系列的综合考量,为什么说芯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一个手机的芯片就已经决定了,这个手机的整体定位,各方面配置的上限。

两家的主流处理器表现区别对比如下:

①骁龙处理器:目前最强的是骁龙8+ Gen 1处理器,其次是骁龙8 Gen 1处理器、骁龙888处理器、骁龙870处理器,中端最常用的则是骁龙778G处理器。

②天玑处理器:目前最强的是天玑9000处理器,其次是天玑8100处理器、天玑1200处理器、天玑1100处理器。

一.骁龙888plus

采用三星5nm工艺制程,相比骁龙888升级非常有限,或许是三星的工艺和台积电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强悍的同时功耗也很高,如果想要体验它的极致性能,还是得搭配豪华的散热设计,否则就会出现温度过高而降频的翻车情况。

推荐手机:

1、vivo X70 Pro+ 12GB+256GB 旅程色 5G手机 蔡司光学镜 ¥5999.00

2、vivo iQOO 8 Pro 8GB+256GB 传奇版 骁龙888Plus 120W ¥4999.00

CPU架构:一大核Kryo 680(X1)+三中核Kryo 680(A78)+四小核Kryo 680(A55)

核心频率:2.84+2.4+1.8GHz

GPU:Adreno 680

内存:LPDDR4X-2133/LPDDR5-3200

基带:集成骁龙X60 5G 7.5Gbps/3Gbps

二.骁龙888

首发5nm工艺,自发布以来也是非常火热,各大手机品牌争先搭载在自家旗舰机上,幸福原神这种大型游戏不在话下,无奈功耗过高,又正值酷夏,便一路翻车,或许这个冬天能好过一些吧。

推荐手机:

1、vivo iQOO Neo5S新品手机高通骁龙888 ¥2699.00

2、Redmi K40 Pro/K40 Pro+骁龙888 三星E4旗舰120Hz高刷¥3399.00

CPU架构:一大核Kryo 680(X1)+三中核Kryo 680(A78)+四小核Kryo 680(A55)

核心频率:2.84+2.4+1.8GHz

GPU:Adreno 680

内存:LPDDR4X-2133/LPDDR5-3200

基带:集成骁龙X60 5G 7.5Gbps/3Gbps

三.天玑1200

采用台积电6nm工艺,和骁龙865综合性能相差无几,在性能、通信和AI多媒体等方面均表现不错,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性价比还是不错的,预算稍低,不追求极致体验的可以考虑

推荐手机:

1、realme 真处理器对比我GT Neo闪速版 天玑1200 6400万索尼主摄 65 ¥2099.00

2、Redmi K40游戏增强版 天玑1200旗舰处理器 67W闪充 120 ¥2099.00

CPU架构:单核A78+三核A78+四核A55

核心频率:3.0+2.6+2.0GHz

GPU:Mali-G77 MC9

内存:LPDDR4X-4266 16GB

基带:5G 4.7Gbps/2.5Gbps

总结:

骁龙要比天玑更好,但是得在同级比较,骁龙的高端处理器比天玑的高端处理器好。不过天玑目前虽然还不如骁龙,但是它也在慢慢成长,未来它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搭载天玑处理器的手机,在日常使用当中是足够的,性价比还不错。

2024手机旗舰处理器性能对比,谁是性能之王?

随着下半年iphone 12和华为mate 系列的发布,二零二零年三款旗舰soc 麒麟9000苹果A14和骁龙865正式集齐。那么目前这三款量产的顶级其soc 性能孰强孰弱呢,实际上性能又如何?

首先理论性能方面,mate 40rs 安兔兔接近七十五万,位列第一。iqoo5pro 和vivo x 50 pro+支持g p u 的超频跑分达到了六十七万,分列二三位。由于g p u 超频基本仅限安兔跑分,所以骁龙865的真实实力应该在六十万左右。综合性能上看,麒麟9000比865高了近十五万分,约25%左右。相比于麒麟905g 提升43.5%。在GeekBench5的c p u 性能上,12pro max 多核得分4258,位列第一,mate rs 得分3737,位列第二,iqoo pro 得分3398,位列第三。

单核性能上A14得分1606,依然霸榜。麒麟9000得分1014,略高于865的iqoo pro。 整体c p u 性能上麒麟略强于高通。但是和A14还是有较大差距。

在g p u 的性能方面,我选取了1080p曼哈顿离屏测试。

12pro max 平均204fps 位列第一,mate 40rs 169FPS,位列第二。小米10 Ultra平均124fps,整体来看a14这边比865性能强了65%,麒麟9000仅次于14,比865强了近36%,提升非常明显。

最后一个是影响手机soc 综合性能的一个因素,也就是 读写速度 ,

其中持续读取上mate 40rs 高达两千兆每秒,霸榜第一,一众865机型大差不差,都在1700兆每秒左右。12promax 则垫底,持续读取1488兆每秒。

在持续写入上,mate40rs依然霸榜,高达1481兆每秒,略领先12pro max 的1420七兆。两个基本是一个水平,都是骁龙865机型的两倍。

随机读写上RS 则依然一枝独秀,达到367兆每秒,一众865机型和A14则在200+附近大差不差,在随机写入方面RS546,小米10 Ultra265,其他机型都在两百兆每秒左右,12pr max 这边随机写入仅64兆每秒。

华为推出的sfs1.0储存芯片表现非常不错,吊打iphone 和安卓机型,纸面完了咱们看实际测试。小白测评数据库新20款应用两轮打开测试总榜单。

搭载A14芯片iPhone12 mini用时九十五秒,位列第一。865芯片最好目前是小米10ultra,一共是九十六秒。

麒麟9000,华为mate40pro用时一百一十秒,可能目前还没有优化好吧。不如麒麟990 5g的华为p40。

天玑这边则要慢了许多,最好的是x7pro 用时一百二十七秒。期待后续优化。

和平精英HDR高清+极限60帧。

麒麟9000和骁龙865平均之力都在五十九以上,波动也都在一帧以内,表现非常稳定,唯独supermax 实际体验较差,平均帧率58.54,波动达到了20.07。发热方面。mate40 pro, 魅族17pro 和小米10utral 机身最高43.4摄氏度,表现较好,其他865机型都控制在四十五度以内,仅iPhone12 max 发热最大温度达到了47.6摄氏度。双层主板,夹心饼干,A14散热确实有点费力。

总体来看,cpu 理论性能上A14毫无疑问跑分最强,麒麟9000第二,骁龙865第三。

在实际的 游戏 体验上,865弯道超车,极限性能大幅领先麒麟和A14芯片。只是在面对大众 游戏 上,骁龙和麒麟基本没什么差距。唯独搭载最强A14芯片的iphone 还需要继续优化。毕竟玩吃鸡都掉帧对于A14芯片来说确实不应该,综上所述,跑分只能决定soc 的理论性能实际能不能发挥出来,还得看机身。材质,硬件搭配散热堆叠及系统调教等等等等。总之在买手机之前提前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标签: 处理器对比

相关文章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