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起点-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哪里?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哪里?
- 2、长征起点和终点是哪????
- 3、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在哪里?
- 4、长征的起点是
- 5、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哪里
- 6、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是?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哪里?
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是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甘肃会宁。主要路线为: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注意: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甘肃会宁。
主要路线为: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长征起点和终点是哪????
长征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在甘肃会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由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中央苏区。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地区彝民区,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在成立冕宁县革委会大会上,朱德讲话中又提到“长征”一词。这是最早见到使用“长征”一词。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在哪里?
红军长征起点是江西瑞金。
红军长征终点是陕西吴起、甘肃会宁。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
1、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3、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藏、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扩展资料
长征历史背景:
1、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2、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3、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长征的起点是
红军长征起点:江西瑞金。
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走完长征路的红军队伍一共有4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期是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前三支方面军队伍即红军三大主力。
循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比较完整地走过了这4支队伍的长征路,共计不少于65000里。这四支红军队伍的长征起点(长征出发地)和终点(长征结束地),我们也逐一先后到达。
扩展资料
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由来:
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行程里数的统计和提法有一个发展过程。1935年5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名义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中革军委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
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说:“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的事业。”
时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l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的肖锋在《长征日记》中7月31日记道:“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征快10个月,算算行程,约18000里。”上述说明,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长征到毛儿盖附近的沙窝行程里数约为一万八千里。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高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批评张国焘“对于中央红军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及突围后的二万余里的长征中所取得胜利估计不足”。
这里所说的“二万余里的长征”,是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到俄界的里程数,比到毛儿盖多了二千多里。毛泽东后来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屈指行程二万”的诗句,显然是根据这个数字而来的。
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0月22日,毛泽东在吴起镇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二千里。根据俄界会议决定中提到的“二万余里”,再加上俄界到吴起镇二千里,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的行程应是二万二千里左右。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号召参加长征的同志写回忆录,并组织一部分同志对长征的里程进行了统计。统计的结果是“走的最远的部队,走了约二万五千里”。
11月5日,毛泽东对随行部队的讲话中说:“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首次对外公布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发布的《抗日救国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与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曾经不断唤 醒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曾经派遣了自己红军主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
此后,中共中央在对外宣言和党的领导人讲话中,在讲到红一方面军长征时都称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红一方面军各部队长征里数不尽相同,但人们都习惯按“走的最远的部队”二万五千里,来称红一方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哪里
红军长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长征的起点:江西瑞金
长征的终点:陕西吴起镇
路线:长征路线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山
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敌军封锁线
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是?
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起点瑞金长征起点,终点甘肃会宁。
长征的基本路线:瑞金→遵义→赤水→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背景:
1934,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长征起点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扩展资料
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