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是多久-一刻是多久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一刻是多久
- 2、一刻钟是多久?
- 3、一刻是多少时间
- 4、一刻是15分钟还是30分钟?
- 5、一刻是多少时间 ?
一刻是多久
一刻是15分钟。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一刻是多久,每时辰分为八刻一刻是多久,又区分为上四刻一刻是多久,下四刻。而一个时辰为2个小时一刻是多久,所以在过去一刻大约为15分钟左右。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并且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记载一刻是多久:“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一刻钟是多久?
一刻钟是15分钟。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即为14.4分钟,至清初定为九十六刻,一刻即为15分钟。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亦即15分钟。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钟)。汉代除使用百刻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时,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
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
一天一夜是24个小时,所以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是为一刻钟。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一刻是多少时间
时间一刻是15分钟。
时间一刻代表15分钟,小时,分,秒是计量时间的单位,同时时间还可用十二个时辰来计量。每个时辰对应2个小时,比如子时辰为夜11点至次日1点,且古代又将每时辰分为八刻,这样每小时即为4刻,1小时=6O分钟,所以时问一刻代表15分钟。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刻基本信息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
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
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一刻是15分钟还是30分钟?
释义:(1).表示时间。古以漏壶计时一刻是多久,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是多久,一刻即为14.4分钟,至 清 初定为九十六刻,一刻即为15分钟。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亦即15分钟。
【出处】:《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
【示例】: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及期,帝候日於庭,谓 淳风 曰:‘吾放汝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至此蚀矣。’如言而蚀,不差毫发。” 老舍 《离婚》十:“两位小天使在东屋玩一刻是多久了有一刻来钟。”
释义:(2).指短暂一刻是多久的时间,犹片刻
【出处】:唐 白居易 《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示例】:清 郑燮 《扬州》诗:“繁华一刻人偏恋,呜咽千年水不流。” 茅盾 《子夜》十:“ 杜竹斋 一刻是多久的脸色却一刻比一刻苍白。”
一刻是多少时间 ?
一刻是15分钟。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中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一刻即为15分钟。
扩展资料:
常用时间单位:
1、月是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照理说,他的长度应该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自然轨道周期相当,但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也就是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是会合月(朔望月),大约是29.53日。
2、星期又作周或者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每星期有7日,星期一到星期天。
3、日,一般指地球日,时间单位。也称天,大约是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之时长,即一昼夜循环。
4、小时(拉丁语:hora,常见符号为“h”)是一个时间的计量单位。当前的用法中,1小时等值于60分钟,也等值于3600秒,约是一个平太阳日的二十四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