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国庆黄金周,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复苏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国庆黄金周,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复苏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整个国庆黄金周一共接待了游客6.37亿人次,同比去年恢复了79%,这个数字确实难得,这些说明国庆黄金周消费火爆,那么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经济有什么积极作用呢,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加市场信心,异常火爆的消费数据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在上半年,旅游消费非常低迷,很多人一直觉得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这对企业是否增加投资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工厂是否增加产出或者新增更多订单也受到了影响,不过看到国庆黄金周消费数据后,所有的行业都备受鼓舞,这时候经济又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第二,加快消除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消除疫情的影响,经济消费会得到显著提升。在上半年,国内疫情非常严重,不过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在战胜疫情后的几个月中,国内消费依然平平,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怎么拉动国内消费,这时候需要有一个消费火爆的场景来让人们知道我国的内需情况已经恢复正常水平,而国庆黄金周就是这个场景。这个场景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恢复的差不多,同时内需情况也变好了。
综合来看,今年国庆黄金周确实非常火爆,景区游客多了,酒店爆满,记得三亚客房价格相比平时增加了一倍。特定时间火车票机票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场景又出现了。这些景象和去年国庆差不多,也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加速复苏,同时对经济复苏将有很大积极作用。
最后,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经济复苏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增加市场的信心,第二加快消除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消除疫情影响,消费潜力会得到提升。
国庆黄金周迎客流高峰,上海商户多重优惠炒火旅游消费,上海旅游消费如何?
国庆黄金周落下帷幕。根据市旅游局统计,国庆七天,本市共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增幅创近年来新高;实现旅游收入102.9亿元,同比增长11.4%。本市饭店宾馆客房出租率59%,同比基本持平;旅馆招待所客房出租率59.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十一假日期间,全市纳入国庆假日监测统计的135家旅游景区(点)纍计接待游客7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其中,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纍计接待游客16.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野生动物园纍计接待游客31.13万人次,同比增长38%;上海科技馆(含上海自然博物馆)纍计接待游客3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8.8%;
本届上海旅游节推出了“上海人游上海”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推荐一批市民休闲好去处,开展乡村民宅体验周、百名旅游达人游上海活动等,为市民休闲度假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庆假期,全市各区推出了“文化民俗”、“都市观光”、“亲近自然”、“乐游农家”四大类60余项假日主题旅游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从统计中看到,今年上海出境旅游人数跌幅明显,入沪旅游人数呈现微增,而黄浦江滨江、沪郊乡村、各类公园等市民公共空间游客增幅较大。
“建筑可阅读”微旅行成为假日本市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许多游客慕名参与了黄浦江外滩建筑游览,徐汇衡复地区历史风貌建筑“发现之旅”等活动。除了感受二维码“一码进入,多种体验”的建筑旅游导览以外,黄浦江游船上还实现了手机“即拍建筑,即可识别”的智慧旅游。
对标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紧跟国际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上海“旅游+”实现融合发展。国庆长假期间,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主题乐园旅游、邮轮旅游等均实现新增长,带动旅游消费升级。从文化旅游来看,红色旅游是国庆假日旅游的热门项目。中共一大会址纍计接待游客4.83万人次,同比增长32%;龙华烈士陵园纍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51%。
在主题乐园游方面,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野生动物园、欢乐谷等亲子游项目已经成为上海旅游的热门选择。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纍计接待游客40.1万人次;野生动物园纍计接待游客31.13万人次,同比增长38%;欢乐谷纍计接待游客14.17万人次,同比增长38%。
十一黄金周去哪旅游的人最多?
今年十一黄金周有望迎来出行与消费高峰。为让消费者更清晰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了解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的热度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携程于9月17日发布“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截至9月中旬,今年国庆期间主要航线的预订量环比增长超过200%,上海-北京、成都-北京、上海-成都等航线机票最热销。去哪儿发布的《2024年十一长假景区预订报告》显示,10月3日各景区或将迎国庆假期的人流高峰,北京故宫、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上海迪士尼乐园等景区热度最高。
图/携程供图
从民航搜索量级看,旅客需求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从目前的预订时间分析,国庆期间将存在4段出行需求高峰,分别是9月26日、9月29日至30日、10月3日至5日、10月8日至11日。“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显示,民航的热门出发地与目的地趋同,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重庆、西安、昆明、杭州等位居前列,票价也“水涨船高”。
相较而言,火车出行更加集中。携程数据显示,从9月28日开始,火车票出票量已呈现明显增长,出行高峰主要集中在9月29日-10月1日,返程高峰集中在10月7日-8日。“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显示,火车热门线路中,深圳-广州、长沙-广州、成都-重庆等热度最高,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杭州等车票销量最高,预订难度相应上升,不少线路一票难求。
受疫情影响,人们对高品质酒店的需求更高。从“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看,全国范围高星酒店都已进入预订高峰。城市热度方面,上海、三亚、成都等“热力”靠前。增长幅度方面,拉萨预订量增幅最大,目前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00%。此外,高星酒店预订均价稳步回升,上海高星酒店均价同比增长超过20%,湖州、敦煌、张掖、黄山、丽水等地酒店的预订已出现房间紧张情况。
景区方面,“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显示,从携程景区搜索热度与预订数据测算,由于景区限流、提前预约等要求,8月下旬国庆假期景区门票销售开始增长,本周将迎预订高峰,部分热门景区需提前一周预约。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有关十一期间景区的搜素量较8月底增长11倍,自然风光、文化古迹、世界遗产、动物园、主题乐园成为搜索热度最高的五类景区。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成为十一景区门票预订量最高的城市,北京故宫、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上海迪士尼乐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成为门票预订量最高的景区。此外,去哪儿网大数据预测,10月3日或将成为全国各景区客流量最高的一天。
如何促进黄金周旅游消费
黄金周制度起始于1999年国务院发布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黄金周这一概念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使用黄金周酒店消费主力,是2000年6月21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去年,国务院决定增加法定休假日,加上调整的两个双休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以下简称‘黄金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特别是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旅游人数创历史最高记录。‘黄金周’假日旅游推动了我国旅游业以及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汽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以及一些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
用经济眼光看黄金周
黄金周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地位,推动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完善,使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效应”拉动了假日经济和内需,成为很多行业期待的商机。
当初实行7天长假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尽管目前还很难将黄金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出一个全面准确的统计,但其对推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1、进一步拉动了内需,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历次黄金周的统计数字表明,黄金周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地位。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互动的结果。黄金周如潮的人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拉动了交通、宾馆、餐饮、商业、通讯、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众多的商家、文化、体育、汽车销售、商品零售等行业也把黄金周当作商机,产生了日益看好的经济效益。巨大市场能量和潜力,使各地党委、政府的决策者们进一步认识到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强对黄金周工作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有旅游、交通、铁路、民航、公安、安全、商贸等部门参加的假日协调领导机构,加强对市场的领导,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整顿市场秩序,努力为广大游客和城乡居民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
3、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完善。
黄金周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要素供给的增长。黄金周兴旺了一大批旅游景点和关联行业,促使各地纷纷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在开发传统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现代旅游资源,推出了一大批现代旅游产品。经过黄金周的催生,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两大市场趋于成熟,在观光旅游保持一定规模和旺势增长的基础上,前往城市周边的度假休闲进一步升温,周边旅游设施的利用率明显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能力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民航、铁路、公路、能源、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高密度、大流量的客流,也为旅游战线和相关行业的队伍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用社会眼光看黄金周
每个黄金周后所发布的经济通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在进行经济解读的同时,我们还应用社会的眼光来审视黄金周所带来的丰厚的社会效益。
1、成为充分实现公民休息权的重要载体。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公众假期的放假天数同国际水平相比一直偏低。黄金周制度的实行,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享受公众假期上的差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心,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目前对于大多数机关由企事业单位,往往难以落实带薪休假,目前实行黄金周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对于大众休假制度就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2、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黄金周”不仅培育了大众旅游消费市场,而更重要的是使勤劳朴素、整年劳作的中国普通劳动者开始形成定期休假的习惯,开始适应如何调节忙碌的工作节奏与休闲度假的现代生活方式,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和丰富多彩。休假制度日益成为全国上下公众关心的话题,更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3、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当初,黄金周并不是专为旅游而设置的,也没有哪个政府组织号召或强求公众都外出旅游,但广大人民群众自愿选择了旅游消费,黄金周的主体自然发育成为大众旅游消费,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青睐,这是符合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规律的。
4、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新气象。黄金周期间涌动的如潮人流,诠释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同时黄金周进一步加强了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的交流,大量游客的异地流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有利于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用发展的眼光看黄金周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下一步需要常抓不懈的是黄金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随着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
黄金周期间,人员大量流动,这种巨大的旅游需求能量的集中释放,对旅游基础设施造成压力,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机场、口岸、宾馆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近郊大众化的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增加中低档旅游住宿供给的弹性,以及自驾车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方便大量的游客同时出行,不断提高旅游设施的承载力。要加快新的旅游景区\(点\)的开发,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增加旅游需求的有效供给。同时,要加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科技馆、电影院、歌舞剧院等文化科技体育设施的建设,为群众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选择。
2、进一步丰富产品,提升产业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黄金周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发育和增长,这对我国旅游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形成挑战。现在,黄金周成为促进旅游产品丰富和旺销的重要举措,同时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温冷局面明显转变。
3、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诚信机制。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研究和把握,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及时预测,快速决策,正确应对,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假日旅游的指挥、协调、预警和服务机制,确保“黄金周”大众旅游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切实推进各类旅游经营单位的诚信建设,全面组织开展“旅游诚信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塑旅游行业形象,保持假日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4、进一步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与初期相比,旅游市场进一步成熟,热点分布和时段分布趋于均衡,旅游者预订增多,自助旅游增多,包机专列增多。由于前几个黄金周的拉动效应和部分游客有意避开高峰,旅游旺季向黄金周两头延伸,旅游预订十分火爆。要建立条块结合的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运用信息手段对游客的合理分流和保障供给的优化配置。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交通、景区、住宿客流预报,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旅游城市要制订分流预案,增辟景点和旅游路线,防止热点过于集中。倡导健康多样的黄金周消费方式。与以前相比,黄金周期间,众多的商场、餐馆、汽车、楼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演艺场所也都明显火爆,说明人们的假日选择正在日益多样化、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