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意思吗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意思吗
你好,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一个意思。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学家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度量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用若干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如: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T)、人类发展指数(HDI)和购买力平价(PPP)。
2、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狭义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快;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不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慢。生产力系统结构的对称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生产力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发展是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进入2024年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4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4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4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得以逐季改善,全年达到2。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恢复常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4年我国GDP总量超过百万亿,占世界的17%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达到72447元,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
另一方面,2024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从2024年公布的数据可知:
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从增长结构来看,2024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拉动GDP增长7。8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19。1%,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四是从国际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同时,从服务贸易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5%;其中服务出口增长22。8%;进口下降13。5%,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4。7%。1—5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7%;出口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8。3%;进口下降7。5%,两年平均下降14。8%,逆差下降67。3%。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最重要的指标。
2、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指标,反映家庭通常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它是衡量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
3、P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一种衡量的趋势和程度的指数变化的工业企业的出厂价格,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反映了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并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国家经济账户。其主要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总成本。
4、BOP: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获得的全部货币资金与在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比较关系。国际收支叫做国际收支,收入大于支出叫做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叫做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是其经济稳定的标志。
5、就业率
是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指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在可能参与社会劳动的全部劳动力中实际受雇的人的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就业人数的多或少,就业率就会更高,反之亦然。测算和研究就业率,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就业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什么作为标准?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标准。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可以从其规模(存量)和速度(增量)两个方面来进行测量。所谓“经济规模测量”是指对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范围里能够生产出来的财富总量,包括从基本的生活用品到复杂的生产资料,再到各种文化和精神产品等财富的总量。
在对经济规模的 测量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综合性地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财富(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此外,对经济规模的测 量又分为对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测量。
绝对规模只是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GDP总量,而不论这一规模的GDP是多少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而相对规模指标则要关心一个国家的人口(或劳动力数量)与其GDP总量之间的关系。在相对规模指标中,最常用的是“人均GDP”指标。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年增长率”。
扩展资料:
经济发展水平意义是衡量经济发展状态、潜力的标志。包括:
1、GDP/GNP总值、人均值和变化率:
是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据联合国和经济学的资料,当人均GDP/GNP值超过3000美元/年时,经济发展趋向稳定上升,即可持续发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贡献率:
是判别是否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经济或生产发展方式。凡是科技贡献率越高的,经济越可持续发展,是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1、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所处的大背景是“三期叠加”的阶段:
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换档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
第二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短期内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有些痛苦;
第三个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尤其是2008、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实施的宏观政策刺激的效果需要消化。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拓展资料:
一、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1、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规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2、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2012年1—9月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已经回落到7.7%。相较于中国过去30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更是接近11.2%的增长速度。因此在10%或者8%以下,显然是经济增长变缓。另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种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变缓。
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社会主义经济从本质上说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建立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强国富民的物质保证。
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经济发展并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