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姓氏怎么读-支姓氏怎么读?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支姓氏怎么读?
- 2、“支”姓氏的由来?
- 3、“支”作为姓氏的读音是什么?
- 4、支姓氏怎么读 支姓氏的拼音
- 5、支在百家姓里怎么念
- 6、支怎么读
支姓氏怎么读?
“支”作为姓氏的读音是:【zhī】。
一、支的释义:
1、撑:~帐篷。把苇帘子~起来。他用两手~着头正在想什么。
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着。~着耳朵听。
3、支持:~援。~应。体力不~。乐不可~。疼得实在~不住。
4、调度;指使:~配。~使。把人~走。
5、付出或领取(款项):~出。~取。~了一笔钱。
6、姓。
二、组词:
超支 支撑 支柱 一支
支援 借支 支架 支使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属皆从支。
白话版《说文解字》:支,砍支竹子的细枝所得的竹竿。字形采用“手”作边旁,像手持半截竹子。
三、相关组词:
1、支架[zhī jià]
支持物体用的架子。
2、支使[zhī shi]
命令人做事:~人。把他~走。
3、支脉[zhī mài]
山脉的分支:伏牛山是秦岭的~。
4、支棱[zhī leng]
竖起;翘起:~着耳朵听。
5、坐支[zuò zhī]
指某些企业单位经银行同意从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中直接支付的方式。
“支”姓氏的由来?
支姓起源: (一)、尧舜时有个叫支父的人,他的后代世子孙便以支为姓。见《高士传》。(二)、周朝的后代有姓支的氏族。《路史》载:“周后有支姓”。(三)、古代王公、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古代正室妻子的长子称为嫡子,了叫宗子,是承袭祖业的,正室妻子其余的儿子都是支子。他们在分支时,有的就用“支”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四)、秦汉之际,西域有月支国,其部族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击,大部分西迁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支;少数没有西迁进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为小月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有大月氏国人随来中国,他们的后代居中国就用部族名中的“支”字为姓,以其音与“氏”字读音同。
见《贵姓何来》。
“支”作为姓氏的读音是什么?
支作为姓氏读作:
zhī
基本解释:支
zhī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受得住:乐不可支。
领款或付款:支付。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量词:一支笔。
笔画数:4;
部首:支;
造句:
①我真不想麻烦你,可你能不能借支笔给我?
②对别人的宽容是一种储蓄,对自己的宽容是一种透支。
③其中,伙食费6元,文具和杂支2元,每月每人可购下拨的平价大米32市斤。
④城镇家庭总支出指除借贷支出以外的全部家庭支出.
支姓氏怎么读 支姓氏的拼音
1、“支”作为姓氏的读音是:【 zhī】;
2、源于子姓,出自尧、舜时期的隐士子州支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支姓,据史籍《高士传》记载:尧舜时有个叫支父的人。支父,全称为子州支父,是传说中的隐士,子姓,名州,字支父。是一个博学渊源的人。在子州支父的后世子孙中,便以其字为姓氏,称支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支氏族人多尊奉子州支父为得姓始祖,正确读音作shì(ㄕˋ),且不与大月氏国支氏、析支国(党项)支氏、黄支国支氏、条支国支氏族人合谱。
支在百家姓里怎么念
“支”姓读zhī(包括“支离、支史”等复姓支姓氏怎么读的“支”也都读zhī)。
见窦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813页
支怎么读
支读作zhī。
支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 。此字本义是指脱离竹茎的竹枝支姓氏怎么读,引申指植物的枝茎,后来为此义造专字“枝”支姓氏怎么读;后引申指人的肢体,后来为此义造专字“肢”;又引申指支应、抗拒;还可作量词与姓氏。
支是会意字。《说文》:“从手持半竹。”构件又是手的象形;全竹作字形“A”,半竹即取其一半作字形“B”,以手持半竹会离开竹子的竹枝意。
战国古文字有繁简二体。繁体从又持竹,只是被又在中间隔开,上下各半竹,潦草的则下半竹作字形“C”;简体或同小篆,或半竹省作字形“D”。
隶变后楷书作支,主要是笔势变化。《说文》本义是“去竹之枝”,即脱离竹茎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茎,《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后来为此义造专字枝。引申指人的肢体。后来为此义造专字肢。
支又引申指支应、抗拒。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外支秦魏之兵。”又用作量词与姓氏。以上读zhī。支“F”,楚方言,指絮语不清,读zhì。今支,春秋时山戎属国;亦古县名,在今唐山一带。以上读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