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歌节气-九九歌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九九歌是什么?
- 2、九九歌节气对应日期
- 3、九九歌节气什么意思?
九九歌是什么?
九九节气歌如下九九歌节气:
一九二九不出手九九歌节气,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数九习俗:
关于“数九”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今已有1445年的历史,书中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冬季数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过歌词版本略有不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九九歌节气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歌谣和顺口溜。
九九歌节气对应日期
九九歌节气对应日期如下: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次年1月8日。
三九:1月9日~1月17日。
四九:1月18日~1月26日。
五九:1月27日~2月4日。
六九:2月5日~2月13日。
七九:2月14日~2月22日。
八九:2月23日~3月3日(闰年为2月23日~3月2日)。
九九:3月4日~3月12日(闰年为3月3日~3月11日)。
数九简介
数九寒天,"数九"是冬季的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中华传统文化中,九为极致之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古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到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用土圭观测太阳,最早测定出冬至节气,自商周起冬至有了祭天礼仪,在南北朝时有九九之说,《九九歌》约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代。"数九"的习俗很多。
数九天将近三个月之久,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从开始数到九尽春深,正是一个由冬寒到春暖的渐变过程。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漫长的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节气什么意思?
九九歌:一九二九暖;三九四九冻破脸;五九六九溢了河,狗都吃的白面馍;七九八九人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注:意即天气严寒,河道冻结,河水溢出冰面,又被冻结;溢出再冻,冻结再溢,反反复复,河面形成比春夏秋三季正常水面高出宽出若干倍的凹凸冰面。
一般认为,冬天极度严寒,夏天才会异常炎热,气候异常炎热,庄稼才会长势特别旺,收成特别好。过去农民生活困难,养狗只能让它吃麦麸皮,“狗都吃的白面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庄稼丰收,农民丰衣足食。
扩展资料: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第九个九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
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瓣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