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习俗-北京民俗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北京民俗有哪些?
- 2、北京有什么特有的节日习俗
- 3、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北京民俗有哪些?
1、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2、北京的胡同
“胡同”一词的本意为蒙古语“水井”的意思,其最初的发音为“忽洞”。现在内蒙古地区用“井”做地名的也很多,“赛因忽洞”(好的井)、“哈业忽洞”(双井)。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必有水井,于是“井”便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
3、北京的京剧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应该是京剧。京剧主要的特色常被称为”综合戏剧”,因为京剧的创作是完全地揉合了舞蹈、歌曲、话剧、默剧、武术及诗词的艺术精品。
4、北京的相声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北京的相声发源地是北京天桥。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
5、北京的天桥
在民国初年,真正形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天桥因市场的兴起而繁荣发展,而这一市场,又是面向平民大众,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文商结合, 互为促进。它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
北京有什么特有的节日习俗
节日习俗
1、送寒衣: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
2、散花灯:中国民间信仰认为每人有一个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该星之手。初八群星聚会,因此要拜星君。晚上点灯、上供,然后散花灯。北京的居民都习惯这一天到白云观参拜星君。
3、舍缘豆: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燕京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敢青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舍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4、恶五月:五月,天气渐热,容易生病,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颇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
5、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_百度百科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北京的风俗有春饼北京习俗,京剧北京习俗,面塑。
1、春饼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2、京剧
被称为“国粹”的京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化北京习俗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3、面塑
面塑俗称为面人、江米人。历史上民间有逢年过节用面粉捏“月糕”、“面鱼”等习俗,由此产生面塑艺术。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吸收其它艺术之精华,广采众长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面人郎”是其中的一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