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王-钟王的介绍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钟王的介绍
- 2、魏国的大臣,书法家。书法与王羲之齐名,称他为:钟王。这个人叫钟什么?
- 3、魏晋时期钟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4、钟王是指哪两个人
- 5、钟繇为什么能和书圣并称为钟王 称为钟王的人是谁
- 6、克里姆林宫的“钟王”和“炮王”有多少年历史?
钟王的介绍
钟王钟王,大钟寺在北京天安门北二十多里地处钟王,这里是古钟博物馆。大钟寺里钟王的“钟王”高六点七米钟王,外径长三十三米。重量为四十六点五吨,这口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所以又称永乐大钟,至今有五百年的历史。钟身内外壁铸有整齐的汉、梵文经咒,共计二十三万多楷体字,相传是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据说,“钟王”铸造的地点是德胜门汉经厂。
魏国的大臣,书法家。书法与王羲之齐名,称他为:钟王。这个人叫钟什么?
历史上在书法上与王羲之齐名,人称他为:钟王.他叫:钟繇,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举孝廉为郎,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亭武侯;魏国初建,迁相,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魏晋时期钟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魏晋时期钟王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书法家主要是钟繇、 王羲之、 张芝 、索靖中的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钟王是指哪两个人
钟王钟王,指钟王的是钟繇和王羲之,他们创立钟王了楷书行书草书美钟王的典范,此后历代学习书法者都以“钟王”为宗法。
钟繇钟王:字元常,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傅。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钟繇为什么能和书圣并称为钟王 称为钟王的人是谁
1、钟繇为什么能和书圣并称为钟王?
钟繇钟王,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钟王,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钟王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而且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
钟繇的书法理论,散见于有关书论内。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关于用笔方面的论述。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就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功经过,说他少年时就跟随一个叫刘胜的人学习过三年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钟繇在学习书法艺术时极为用功,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而论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2、书圣是指王羲之,二人称钟王。
克里姆林宫的“钟王”和“炮王”有多少年历史?
“钟王”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比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重4.5倍。这口钟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体下部掉下一块。也有人认为是俄罗斯人对合金比例和金属强度的知识不够完善,使大钟在第一次敲击时碎裂。无论原因是什么,单单是这块碎片就重11.5吨。这口钟上还铸有沙皇阿列克谢和皇后安娜的雕像以及各种神像等。
炮王—“沙皇伽农炮”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钻过。炮前堆着四发球形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还刻有沙皇费多尔的浮雕像。由于太重太大,炮王从未发射过一发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