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一炷香等于多少小时?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一炷香等于多少小时?
- 2、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
- 3、正常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
- 4、一柱香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 5、一炷香是多久
一炷香等于多少小时?
半个小时。
用一炷香计算时间是古代的计时方法。通常情况下,四炷香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那么一炷香大概是半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我们现在上寺庙拜神用的香往往并没有那么长的燃烧时间,通常可能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左右就烧完了。那是因为每天上寺庙烧香的人会比较多,如果烧香的时间过长可能会不够位置插香,这是考虑到如今的实际情况的。而在古代那些用于计算时间的香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其需要燃烧地更久一些的。
含义:
“炷”的本字是“主”,意思为灯心。《玉篇》:“炷,灯主也。”借指灯、烛。引申指可以燃烧的柱状物。
再借用作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如唐代许浑《秋夕宴李侍御宅》:“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表示时间长短的说法,有一句俗语,叫“一炷香工夫”。
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
每个朝代的计算方式不同,在主流的说法中,一炷香的时间有两种,分别为半小时和一小时。一炷香的时间主要受制香时的用量以及燃烧时的风力、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时间计算上有所差别。
一炷香等于一小时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一天需要打坐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那时的香为手工制作,一炷香燃尽需要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中国古代普遍采用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计时制度,根据漏刻计时的刻度,一刻等于15分钟,一炷香燃尽大约需要两刻钟左右,所以人们便认为一炷香的时间为半小时。
古代纪时单位
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
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正常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
一个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源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古代香的用法:
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篆”。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
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元代著名的天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
一柱香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一柱香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分钟。
通常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
也有不同说法是说一炷香相当于一小时。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扩展资料
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_”。
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_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_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
人们还在香_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
参考资料
一炷香-百度百科
一炷香是多久
一炷香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因为古代香的长度、粗细不等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有的香需要十五分钟烧完,有的香需要一个小时才烧完。而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一炷香的来历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那个时候寺庙里没有钟表,所以僧人们就烧香计时。他们每天要打坐修行,一天要打够11炷香才行,打坐的过程中可以休息20分钟。在那个时候烧香计时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了,因为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到处有卖的,还能营造气氛。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那个时候也叫“更香”。
古代记时的方法
1、地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
2、十二时段计时法
即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以此类推。
(1)天色:「夜半」;地支:「子时」;现代记时「23-1点」
(2)天色:「鸡鸣」;地支:「丑时」;现代记时「1-3点」
(3)天色:「平旦」;地支:「寅时」;现代记时「3-5点」
(4)天色:「日出」;地支:「卯时」;现代记时「5-7点」
(5)天色:「食时」;地支:「辰时」;现代记时「7-9点」
(6)天色:「隅(音‘娱’)中」;地支:「巳时」;现代记时:9-11点」
(7)天色:「日中」;地支:「午时」;现代记时「11-13点」
(8)天色:「日(音‘跌’)」;地支:「未时」;现代记时「13-15点」
(9)天色:「晡(音‘哺’)时」;地支:「申时」;现代记时「15-17点」
(10)天色:「日入」;地支:「酉时」;现代记时「17-19点」
(11)天色:「黄昏」;地支:「戌时」;现代记时「19-21点」
(12)天色:「人定」;地支:「亥时」;现代记时「21-23点」
3、燃香
说起香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说起一炷香的时间,我们可是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往往大多数比赛都以一炷香燃完计时,故而燃香也是古人常用的计时方法。后来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一炷香慢慢的变成了一个计时单位,那么一炷香是指多久呢?古时有“一时辰=两个小时=四炷香”的说法,故而一炷香在古代往往指的是今天的半个小时。
4、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以此类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来。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划分为五个“点”。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