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酒店行业消费市场变化-海南疫情放开了酒店生意怎么样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海南疫情放开了酒店生意怎么样
在本轮海南疫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三亚目前已全面恢复各类生产生活秩序,全市中高风险区域清零。作为热门优质的旅行目的地,在三亚政府和旅游商家及旅行平台侧的共同努力下,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三亚旅游市场也正逐步恢复往日活力。
据统计,三亚全市17家旅游景区中,国庆节期间将恢复开园的旅游景区已达13家,包括南山、大小洞天、天涯海角和海昌梦幻不夜城等。在酒店方面,全市约95%酒店已恢复开业,高星酒店恢复约85%。游客重游三亚的热情也开始重燃,近一周,携程平台上三亚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40%,国庆假期三亚旅游预订环比增长219%。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7年中国酒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2024年面临了不少新挑战。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酒店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求新求变,拉动本地消费内需,帮助酒店行业快速“回血”。根据前不久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从国内酒店2024年整体入住率来看,暑期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国内酒店复苏最好的时段。数据显示,6月19日至8月20日,国内酒店入住率相比2024年恢复至80%以上。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期将至,本地游带火了本地周边的酒店预订,其中度假型、城市高星级酒店预订情况良好,呈现酒店市场恢复现象。在此背后,是酒店行业通过新技术推出新体验,不断充实酒店+服务内涵所做的努力。
疫情下酒店行业分析2024
中国饭店协会1日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旅游市场大幅收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商业机会。
一二线城市,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但大量的单店规模在15-69间房左右小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低,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三四线城市,经济酒店的市场还是刚需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数字化驱动的连锁化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业内预计,在消费端旅游迭代升级需求的助推下,酒店行业会继续深入布局热门及新兴旅游目的地,践行下沉市场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赋能酒店业加速恢复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酒店行业逐步迈入智能化发展时期,而疫情的爆发又为酒店智能化发展添了一把火,无接触等智能化服务迅速发展。这过程中,不论是加码智能化产品的酒店,还是研发提供智能化产品的服务商都在不断增多,行业拥抱技术变革的愿望愈加强烈。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7年中国酒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
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如下:
据报道称,我国绝大部分的酒店都分布在除一线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区域,我国酒店业产业规模巨大,但区域、规模和档次、产品结构等方面分布尚不均衡,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连锁发展、价值驱动等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二线城市,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但大量的单店规模在15-69间房左右小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低,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四线城市,经济酒店的市场还是刚需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数字化驱动的连锁化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27年酒店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酒店行业的经营水平、景气度与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呈现正相关。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时期,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导致旅游消费相应下降。从而限制酒店消费需求增长。同时中小企业经营临生产经营压力,从而导致商务出行和酒店住宿需求下降。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时酒店的景气度则相反。
因此,酒店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此外虽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也会因全球性突发事件或全球经济的变化而导致出现周期性波动,进而影响酒店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国内酒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20家,其中A股公司为15家。截止2024年5月23日,中国中免收盘价位列第一。
随着各地旅游业的不断发掘开发利用,酒店业也是投资者们投资又一衍生的红利项目。但在未来两年的酒店投资中,仍然需要谨慎向前。
酒店市场依旧是存量洗牌整合阶段,优秀的产品会脱颖而出,低廉的产品会加快淘汰。未来酒店产业是更加高效,拒绝臃肿,朝着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去发展。作为各大酒店集团来说,品牌做到赋能,才能收益与品牌价值的双向发展。
2024年的酒店业依旧是不确定的一年,无论是酒店品牌方还是酒店业主或者是酒店从业人员,做到谨慎,稳重求胜,并且活下去,挺过去,才能迎接下一轮的变革。
中国饭店协会1日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旅游市场大幅收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商业机会。
报告称,疫情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等,人们的旅游消费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加,刺激着酒店业需求的增长。
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拥有住宿设施总数为36.1万家,较2024年减少了8.6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较2024年减少了2.7万家,其他住宿业较2024年减少了5.9万家,疫情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但伴随着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3个方面43条具体措施,力度空前,进入疫情以来力度最大的纾困政策周期,也显示出政府纾困的决心。
后疫情酒店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首旅酒店(600258)、锦江酒店(600754)、华住集团(01179.HK)、格林酒店(NYSE:GHG)、岭南控股(000524)、西安旅游(000610)、华天酒店(000428)、金陵饭店(601007)等。
本文核心数据:连锁酒店客房占比、酒店业市场集中度
1、连锁化经营成为酒店业的趋势
酒店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连锁加盟模式快速发展。对品牌方而言,直营模式属于重资产发展,存在酒店物业的增值空间或者融资担保作用。酒店集团主要采取连锁加盟的轻资产输出模式,统一物资供应链、物业服务和管理,保证现金流、提高净利率、快速扩张品牌影响力、降低金融风险;对单体酒店而言,连锁化有助于解决酒店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拓宽单体酒店经营空间。中国酒店业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连锁化经营解决传统酒店行业重资产、低效率等痛点。
2、中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中国酒店连锁化率逐渐上升,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中国饭店协会《2024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以同一品牌3家(含)门店以上为连锁酒店的统一口径,截至2024年1月1日,中国共计2668个连锁酒店品牌,连锁客房数为469万间,连锁化率为30.6%,而发达国家酒店品牌连锁化率水平可达到60%-70%。未来中国酒店业加速整合,行业逐渐成熟,由此推断未来非连锁酒店有望转换为连锁酒店。
3、国内连锁酒店发展不均衡
从城市级别看,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其他城市的连锁化率分别为48%、41%和24%。一线城市与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连锁化率相对较高,除一线城市、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其他城市连锁化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较大增量、存量改造机会。
从酒店规模看,70间房以上酒店连锁化率较高:客房数规模为15-29间、30-69间、70-149间、150间以上规模的酒店连锁化率分别为6%、21%、46%、38%。大型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高,而15-29间规模酒店连锁化率仅为6%,这种小型规模酒店通常是个体经营模式,有较大的连锁化改造空间。
从酒店等级看,豪华型酒店连锁化率较高,为53%。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较低,仅为25%。未来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化整合空间最大。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疫情放开后酒店客源情况有何变化酒店如何应对放开后带来的商
受疫情影响,酒店商旅旅客与跨省游旅客的客源均不稳定。为此,有酒店推出了“网课房”“盲盒房”等产品,还有酒店开启了直播间,以求破局自救。业内人士指出,酒店行业应顺势而为、主动求变,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和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