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论-古代丹家的药性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古籍中相关的记载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丹家的药性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古籍中相关的记载有哪些?
古代丹家的药性论,即对物质问相互作用的认识,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周易参同契》在阐明阴阳学说时便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由阴与阳的彼此交媾,相须不离,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唐代张九垓的《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则进一步把阴阳学说具体化,说明这一学说怎样指导金丹术。他说:“大道冲融而包天地,驱策阴阳,成乎宇宙。天形阳而左旋,地质阴而右转,日为阳精而昼行,月为阴灵而夜流。……一阴一阳曰道。圣人法阴阳,夺造化,故阳药有七,金二石五,黄金、白银、雄、雌、砒黄、曾青、石硫黄皆阳药也;阴药有七,金三石四,水银、黑铅、硝石、朴消皆属阴药也。阴阳之药各禀其性而服之,所以有度世之期,不死之理者也。”又说:“还丹者,取阴阳之精,法天地造化之功,水火相济,自无入有,以成其形。岂若砂汞,孤阴为体,无阳配生,不能合四象,运五行,所以孤阴不育,寡阳不生,阴阳配合,方成还丹。”
药性论是谁写的
作者:——甄权。 甄氏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中医中。《药性论》当归的记载:恶热面。是什么意思
没看过这本书
最好把原文同时贴上
晕 面是面食? 服了 在文言文中面从来不是食物的意思。即便在清明代也不会用口语做文章。 一般多是 面对、 脸、扁的等用法。从来没有面食这种用口语用法。 古人是不会白话做文章的。 恶热面,意思应该是忌头面发热。(本草纲目:当归恶藘茹、湿面)这个湿面从句中看 应该是当归所恶的某种药。可是没有什么药叫湿面,怀疑是文字刻版时的错误,或是某种药的别名。反正肯定不是湿面条,看本草纲目不如看本草经。 本草纳目当个百科全书似的看看就行。 真临证用药,那太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