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等四类消费股获资金青睐-什么时候买消费股最好?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时候买消费股最好?
经济周期下滑时应该买消费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消费必需品,就算经济周期下滑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股票有很多类别,它通常是包括零售超市类股票、食品饮料股票、白酒类股票、医药股票、旅游类股票和服装板块类股票等。对此,零售超市行业的股票有永辉超市、苏宁易购,食品饮料行业的股票有煌上煌、三只松鼠、双汇发展,白酒类公司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医药股票有片仔癀、恒瑞医药,旅游类的有桂林旅游、黄山旅游,服装板块类的有搜于特、海澜之家。
永辉超市:全国性超市龙头企业,主营模式为生鲜聚客,战略引入了京东到家主打的O2O模式已经实现了。
苏宁易购:公司主营家用电器及消费类电子的销售和服务。
煌上煌:公司专注的酱卤肉类以及凉菜快销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
三只松鼠:自有品牌休闲食品的研发、检测、分装及销售。
双汇发展: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连续20年加工肉类行业居于首位。
贵州茅台: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产品研制、酿造生产、包装和销售。
五粮液:“五粮液”及其系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
恒瑞医药: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桂林旅游:公司主营游船客运、景区旅游业务、酒店、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等。黄山旅游:公司主营酒店业务、索道业务、园林开发业务、旅游服务业务、商品房销售。
拓展资料
消费概念股上涨原因有:1.当经济不好时,主力资金会集体抱团消费股,共同拉抬股价,随着主力资金的拉抬,吸引了众多的散户追高买入,又使股价进一步的得到上涨。 2.消费股备受外资青睐,以贵州茅台等一些个股为首的食品饮料消费股被北上资金长期的持有,A股的消费股类型符合外资的审美标准,资金有望持续流入,股价有望进一步攀升。3.国内消费市场巨大,随着社会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旺盛,也进一步的使得国内消费品公司业绩出现大幅的上涨,个股的股价也随着公司业绩的上涨从而不断上升。
大消费股票有哪些
消费类股票指的就是以生产和销售日用消费类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涉及商业连锁、酒店、酿酒、旅游以及家用电器等之类的股票。比如广州友谊,西单商场,武汉中百,古井坊,王府井以及贵州茅台等都是消费类股票。
A股的消费概念股有:
1、高端白酒:茅台、五粮液等;
2、酱油调料:海天味业、千禾味业、恒顺醋业、安琪酵母等;
3、家用电器: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苏泊尔、青岛海尔等;
4、休闲食品:绝味食品、洽洽食品、桃李面包等;
5、酒店旅游:首旅酒店、中青旅、中国国旅等。
大消费板块龙头股票有:
1、XD恒顺醋:大消费龙头股。为此,“恒顺人”在中国食醋行业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资本化运营、品牌化发展的基础上,正全力以赴进军大健康产业,努力满足广大消费者美味、营养、健康的要求。
2、贵州茅台:大消费龙头股。白酒及大消费行业龙头,A股第一高价股,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代表产品飞天茅台酒。
3、千禾味业:大消费龙头股。公司“千禾”系列调味品以其优异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4、大消费板块股票其他的还有: 融捷健康、汤臣倍健、宋城演艺、华谊兄弟、豆神教育、探路者、庄园牧场、金逸影视、盐津铺子、万达电影、众信旅游等。
国泰君安訾猛:未来四类消费受益大,民族品牌崛起是必然趋势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领域易出牛股。
以9月3日A股流通市值来说,前十名就有三支是来自消费领域。股价上更是常年有消费股龙头贵州茅台一骑绝尘。
因此也常有投资者质疑:光靠“喝酒吃肉”,能改变中国经济的命运吗?
9月2日-3日,国泰君安研究所召开2024年消费品年会,国泰君安消费大组组长訾猛便以上述疑问为题,进行了一番演讲。
为何“消费出长牛”?
訾猛表示,“消费出长牛”,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比如,西格尔教授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总结整理了1957年-2003 年美国股市回报率最高的20只股票,其中消费股占比非常高,尤其是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的涨幅达到了4625倍。
1992年到2017年日本经济衰退期中,日本股市投资回报率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呈现两个特点,一头集中分布在消费领域,另一头则在高端制造,而后者和日本产业强国的地位密不可分。
回顾中国,情况也基本类似。如果加上医药,A股市场上自上市日起涨幅TOP50的上市公司里,大消费行业占比达到了56%,超过半壁江山。
A股市场自上市日起涨幅最高的50家上市公司 图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訾猛总结其原因在于,消费品投资赛道属于“长长的坡、厚厚的雪”。稳定性、长周期性、扩张性、升级性,让优秀的消费品企业能够穿越周期波动,即使在经济寒冬之下也能“过着比较滋润的日子”,通过时间复利的积累实现稳定向上的成长。
而在中国,消费品行业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消费最底层的逻辑在于人口”。訾猛表示,人口是消费之基。有人的地方,才有消费。而中国14亿的庞大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虽然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零等指标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但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潜力仍有待释放,消费升级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更多大市值公司。
与此同时,訾猛认为,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结构更偏年轻化,未来世界消费的动力,肯定是从西方逐步过渡到东方。
“中国的消费其实才刚刚走过了初级阶段。其中一二线城市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阶段,三四线城市还处在一个消费扩容的阶段。“訾猛说,换句话说,中国的消费还处在一个满足量的增长的阶段,甚至还没到完全满足商品质的需求的阶段。消费升级还远远没有结束。
国内消费领域的四大受益方向
由此,消费到底能不能挽救中国经济?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訾猛提出,消费是中国经济名符其实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外部经济环境越不确定,中国内部消费就越确定。
他用数据说明,2018年,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76%。“76%是什么概念?国家经济不稳定,我消费来撑住,就行了。”
2024年,该数字是57.8%。“2024年会是多少?我们认为可能只增不减。”訾猛说。
从整体来看,訾猛认为,未来四个方向是国内消费领域受益最大的。
第一,出口转内销,主要指家电、轻工、纺织服装、电子。第二,海外回流和民族品牌崛起,如免税 旅游 、影视、酒店、航空。第三,自主 科技 和粮食安全。最后一个是5G、新能源车。
国内大循环下的四大受益方向 图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具体到消费品企业上,訾猛认为随着国力增长,民族品牌崛起会是必然趋势。
而一个消费品企业的基本成长路径是从渠道驱动到品质驱动再到品牌驱动,而拥有强大的内部管理和组织能力将能使企业真正建立自己的行业壁垒。
他以日化用品举例,有的美妆企业因为这几年美妆直播的风口迅速打开局面,这类企业叫机会型企业,而如果这类企业仅止步于此,便很快会消失。
除非其慢慢过渡到组织型企业,不光靠一个单品打天下,二是进化出一种孵化、夯实单品的组织能力。更高阶的,便是成为平台型公司,比如达利园和宝洁,前者是单品牌平台型公司,后者为多品牌平台型公司。
“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具备进化的组织效率和组织结构,更符合我们对一个长牛公司的判断。”訾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