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芎-川芎的营养价值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admin2年前生活百科12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川芎的营养价值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是一种中药,能祛风湿、活血通经、止血、治疗头疼等功效。不少人困惑,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关于,川芎的营养价值,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川芎的营养价值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川芎为多年生草本,均为栽培,主产于四川灌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引种。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茎,去掉泥土,除去茎叶,炕干。

川芎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至7厘米。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殊,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

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

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副作用与禁忌

1、川芎不可以和黄连、黄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反藜芦等一起食用,所以,以上均不能一同使用。还有不可以过量使用,否者会回出现呕吐、眩晕等症状。

2、阴虚火旺、气升痰喘、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月经过多、出血性疾病及怀孕的妇女谨慎使用。

3、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呕吐咳嗽,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等症状的人群均不能食用,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川芎的食用方法介绍

1、川芎鸭:

先准备材料川芎,鸭肉,姜丝、盐、植物油各适量。鸭肉洗净,剁块。锅中放油烧热后,爆香姜丝,接着放入鸭块略炒,加水适量,放入川芎,以小火炖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其功效是活血行气,祛瘀。

2、川芎煮田螺:

其做法是先准备川芎、田螺、姜片、葱段、料酒一大匙、盐一小匙、味精适量、香油少量等材料。然后将川芎浸软切成片,田螺去壳和肠杂,洗干净,切成片,后将川芎,田螺,葱段,姜片,料酒,盐,味精,香油同放锅里,加适量的水,大火烧沸后以小火煮约20分钟至熟。对人们具有活血行气化瘀的功效。

3、煎汤、茶饮:

一般利用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四味中药搭配,水煎取汁服用,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也可以当茶饮,用川芎、绿茶叶、杭白菊各3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可作为风热头痛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将川芎研成末,酒浸服之,对偏头疼效果更好。

4、川芎煮汤:

主要是用川芎,丹参,鸡蛋等材料进行调制。然后将川芎、丹参、鸡蛋加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喝汤食蛋,效果更佳。主要功效是可以帮助人们补肝益肾。

“川芎”的功效及其应用

川芎别名:山鞠穷、香果、马衔、雀脑芎、京芎、贯芎等。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

用法用量:用量一般为3 10克,煎服。

功效主治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疼痛、风寒湿痹等。川芎活血且性温,阴虚火旺、月经过多、有出血性疾病者忌用。

治病配方

1治血瘀型头痛:川芎6克,红花3克,绿茶适量。水煎当茶饮。

2治风热型头痛:川芎5克,天麻6克,酸枣仁10克。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开水浸泡10分钟,当茶服用。

3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川芎、丹参各5克,五加皮10克。水煎当茶饮。 香气浓郁而特殊,有麻舌感。

中草药: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称】川芎(《汤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CHIUANXIONG

【异名】山鞠穷(《左传》)中药川芎,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植物形态】川芎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又作不等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短柔毛;总苞和小总苞片线形;花小,白色;萼片5,线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丝细软,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卵形。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本植物的苗叶(蘼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药材】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炮制】川芎中药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选方】①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③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⑧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方》川芎散)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临床应用】治疗心绞痛

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

提醒您:川芎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川芎是什么

(叶代峻 衷维纲)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别名芎?。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

是四川省中药川芎的著名地道药材中药川芎,主产于灌县和崇庆县中药川芎,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四川省其余地区和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也有种植。

以根茎入药。

含阿魏酸、川芎嗉、4-羟基-3-丁基酜内酯、大黄酚、瑟丹酸、川芎内酯等。

药理实验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压、抗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味辛,性温。

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功能。

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胸胁胀痛、感冒风寒、头晕头痛、风湿痹痛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高30—70cm。

根茎呈不规则的拳形团块,常有明显的轮状结节,外皮黄褐色,切面黄白色,表面密生细须根。

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向沟纹;上部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节膨大如盘状,基部节上常有气生根。

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不整齐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细小,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和苞片有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齿5;花瓣5,椭圆形,顶端短尖突起、向内弯;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柱头头状。

双悬果卵形,有窄翅(图14—22)。

图14—22 川芎形态图

1.花枝 2.根茎 3.花 4.果实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特性

在主产地四川省灌县,川芎的生长期280—290天。

1月中耕培土时要扯去地上部分,称为“薅冬药”,可以以此为界,把生长期分为前期和后期。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曾分期取样,观察了川芎在前、后期的生长特点(图14—23、24)。

图14—23 川芎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变化

图14—24 川芎干物质积累与根茎体积膨大的变化

1.前期

8月栽种后,茎节上的腋芽随即萌动,抽出幼叶。

栽后一个月生长较慢。

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地上部旺盛生长,叶内干物质逐渐增加,11月上旬增加最快。

11月中旬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基本固定,叶内干物质积累速度渐趋缓慢;12月中旬后由于部分叶片枯黄掉落,干物质反略减少。

前期植株多为基生叶丛,仅部分植株有1—2根短小的幼茎。

栽后一个月左右可见新的根茎形成。

11月中旬前地上部旺盛生长时期,根茎干物质积累不多,体积膨大的速度快于物质积累;地上部生长转缓后,根茎才迅速生长充实,物质积累速度便逐渐超过体积膨大的速度,12月上旬积累最快。

“薅冬药”前大约两个月,根茎积累的物质占前期的80%以上或全生长期的40%以上。

2.后期

薅冬药时部分叶片仍呈绿色,扯去地上部一周后陆续出土返青。

2月中旬后普遍抽茎,此后茎叶生长随气温增高而日益迅速。

3月下旬茎叶数基本稳定,4月下旬以后生长渐慢。

地上部干物质后期一直增加,积累速度越来越快,4月末至5月上旬最快,接近收获才缓慢下来。

根茎干重在“薅冬药”后一个月略微增加。

随后约一个半月,由于抽茎长叶消耗了贮存的养分,体积虽仍在长大,干物质却不断减少,干物率显著下降。

3月末根茎干重降至后期的最低点。

此后根茎迅速生长充实,物质积累日益加快,积累速度又逐渐赶上并超过体积膨大的速度。

收获前大约一个半月,根茎干物质积累几为后期的全部或接近全生长期的一半。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川芎喜温和的气候,在四川多栽于海拔500—1000m的平坝地区或丘陵。

灌县栽种川芎的平坝地区海拔700m左右。

据1954—1980年的气象记录,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5℃;栽种适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25.0℃,收获适期5月下旬,平均气温20.9℃;全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为310.1日,积温5315.7℃;降雪5.5日,降霜26.0日,霜期96.6天。

栽培地宜日照充足;但出苗阶段忌烈日曝晒,需盖草荫蔽,否则幼苗易枯死。

秋春两季日间晴朗、清晨有露、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对川芎生长最有利。

川芎的繁殖材料常在海拔900—1500m的山区培育。

海拔较高的山区气候较寒冷,可选向阳处;低山则应选半阴半阳的地方,如日照过强,气温过高,常易发生虫害。

川芎宜在雨量充沛、比较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灌县年降水量1243.7mm,平均相对湿度81%。

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表土过干,容易缺苗。

高温季节若雨水过多,地内积水,块茎易罹病腐烂。

川芎不可连作,否则病虫害严重。

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过沙的冷沙土不易保水保肥,过于粘重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通透性差,排水不良,都不宜栽种。

山区培育繁殖材料最好选荒地,也可以用休闲2—3年的熟土,土质可以稍粘。

川芎根系多分布于表土层,要求表层土壤能供给充足的养分。

因此生长前期要及时勤施追肥,促使植株较早长成健旺的绿色部分,使根茎在当年能积聚较多的同化产物,奠下第二年良好生长的物质基础。

川芎喜有机肥,对氮素肥料很敏感,在施用一般农家肥料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施氮时配合施用磷、钾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表14—39)。

表14—39 氮磷钾化肥对川芎产量的影响

中药川芎:每亩用肥量:农家肥——猪粪尿3750kg,草木灰100kg,土粪1000kg;N——硫酸铵25kg,P——过磷酸钙40kg,K——硫酸钾10kg。

三、栽培技术

(一)整地

山区培育繁殖材料,选地后除净杂草,就地烧灰作基肥,耕地深25cm左右,耖细整平,依据地势和排水条件,作成宽1.7—1.8m的畦。

平坝地区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云英等绿肥。

早稻灌浆后放干田水,收割后铲去稻桩,开沟作畦,畦宽约1.6m,沟宽33cm,深约25cm,把表土挖松耖细,整成鱼背形。

最好先用堆肥或厩肥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

(二)繁殖方法

川芎用无性繁殖,繁殖材料是带有节间的地上茎茎节,习称“苓子”,主产区历来在山区培育。

1.培育“苓子”

12月底至1月中旬,在平坝地区挖取部分川芎根茎(称为“抚芎”),除去须根泥土,运往山区。

栽种期不应迟于2月上旬。

栽时在畦上开穴,株行距24—27cm见方,穴深6—7cm。

每穴栽抚芎一个,小抚芎可栽两个,芽向上按紧栽稳,穴内施堆肥或畜粪水,盖土填平。

3月上旬出苗。

3月底至4月初苗高10—13cm时亮蔸疏苗,扒平穴土,露出根茎顶端,选留粗细均匀、生长良好的地上茎8—12根,把其余的从基部割除。

疏苗后和4月下旬各中耕除草一次,同时施追肥,用畜粪水和腐熟饼肥混合浇穴。

7月中、下旬茎节显著膨大、略带紫褐色时为收获适期,应选阴天或晴天露水干后,抓紧采收。

收时挖起全株,将受虫害的和根茎腐烂的剔除,留下健全植株,去掉叶子,割下根茎(干后供药用)。

把茎秆捆成小束,运至阴凉的山洞或室内,地上铺一层茅草,将茎秆逐层放上,上面用茅草或棕垫盖好。

每周上下翻动一次;如堆内或贮存处温度升到30℃以上,应立即翻堆检查,防止腐烂。

8月上旬取出茎秆,割成长3—4cm、中间有一节盘的短节,就成繁殖用的苓子。

依据苓秆粗细和着生部位不同,通常把苓子分为大当当、大山系、正山系、细山系、纤子、软尖子和土苓子(图14—25)。

其中正山系和大山系较好,栽后出苗整齐,长势较佳;软尖子和纤子是苓秆上部的节,多纤细,节盘不甚突出,贮存的养分少,最好不用。

图14—25 川芎苓子

1.大当当 2.大山系 3.正当系 4.细山系 5.纤子 6.软尖子 7.土苓子海拔1000m左右的地方或邻近没有山的新产区栽培川芎,有利用本田苓子来繁殖的。

以本田苓子繁殖,早春要亮蔸疏苗;收获期延至6月底或7月上、中旬;茎秆需贮藏1—2月,如贮藏得当,也能获得较好的苓子。

川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据收获时测定,茎叶干重与根茎干重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6±0.076。

本田培育苓子须疏苗,必然影响根茎生长;茎秆贮藏期较长,茎节内养分消耗较多,并易遭虫害;连续多年用本田苓子作种,还容易发生根茎变形等退化现象;所以只要有条件,川芎苓子仍宜在山区培育。

2.栽种

8月上、中旬为栽种适期,不宜迟至8月下旬。

如栽种过迟,当年生长期短,会使入冬前根茎的物质积累减少。

栽前应仔细挑选苓子,把受虫害的、无芽或芽已萌发的剔除。

栽时在畦上横开浅沟,行距约33cm,沟深2—3cm。

每行栽8个苓子,株距20cm左右;行间两端各栽苓子两个,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一行,以备补苗。

苓子须浅栽,应平放沟内,芽向上按入土中,使既与土壤紧密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

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必须把节盘盖住。

在畦面铺一层稻桩或稻草,减少强烈日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

近年有些药农以中稻为川芎前作,乃采取育苗移栽的办法;8月上旬把苓子密植于事先备妥的苗床,任其生根出苗,待中稻收割后带土移栽于本田,效果亦好。

(三)田间管理

栽后如连晴不雨,可引水入畦沟灌溉,使表土保持湿润。

半月左右幼苗出齐,揭去盖草,随即中耕除草一次,以后约每隔20天再中耕除草一次。

中耕时只能浅松表土,以免伤根。

前两次中耕应同时补缺苗,挖取密栽于行间的幼苗,带土移植。

1月上、中旬部分叶片枯黄时薅冬药,先扯去地上部分,再中耕除草,并将行间泥土壅在行上。

前三次中耕除草后各施追肥一次,用畜粪水与腐熟饼肥或氮素化肥混合穴施;第三次施水肥后,还要用土粪、草木灰、腐熟饼肥等拌匀,施于植株基部。

三次追肥须在栽后两个月内施下,以及时供应地上部生长盛期的需要。

第二年3月上旬可施一次春肥,用畜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淋穴。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曾作过春肥试验,每亩施猪粪尿750kg,硫酸铵7.5kg,硫酸钾2.5kg,干根茎产量增加了17.4%。

主产区给川芎施肥,特别强调施饼肥,甚至有“一斤饼肥增产一斤川芎”的说法。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就此进行的试验表明,在饼肥缺乏时,以化学肥料全部或部分代替饼肥,同样能获得相似的甚至较高的产量(表14—40)。

表14—40 饼肥和化肥肥效试验的川芎产量

注:农家肥与表14—39相同,饼肥是菜籽饼每亩100kg,化肥与表14—39的NPK处理相同。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Fusarium sp.)

俗称“水冬瓜”。

使用根茎已腐烂的苓子作种,或雨水过多、排水不良致使土壤过湿时容易发生;通常近收获时发生较多,对产量影响较大。

染病块茎内部腐烂,呈黄褐色浆糊状,有特殊臭味,地上部枯黄凋萎。

防治方法:在挖取抚芎和收获苓秆时严格挑选,剔除已经染病者;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DC.)

夏秋季发生较多。

叶背和叶柄密布白色粉状物,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可用石硫合剂或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药剂防治。

3.叶枯病

(Septoria sp.)

常在5—7月发生。

叶上呈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焦枯。

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

4.川芎茎节蛾

(Epinotia leucantha Meyrick.)

土名“臭鼓虫”,是主产区的主要虫害。

在四川灌县每年发生4代,第四代以蛹态在川芎残株或地面落叶间越冬。

山区育苓阶段为害最烈,幼虫从心叶或叶鞘处蛀入茎秆,咬食节盘,致使苓子不能作种。

在平坝地区为害又造成缺苗。

防治方法:育苓阶段可用80%敌百虫100—150倍水溶液喷雾,并注意着重防治第一代二龄前幼虫;平坝地区栽种前严格选择苓子,并用5∶5∶100的烟筋、枫杨叶(麻柳叶)和水,共泡数日后浸苓子12—24小时。

5.蛴螬

9—10月发生。

咬食幼苗基部。

稻田栽培的不常见,旱地栽培的有时发生较多。

其它尚有锈病(Puccinia ligusticola Miyake)等。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栽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

收获过早根茎不够充实,产量低;过迟则气温增高,雨水多时病害常易蔓延。

收时选晴天挖起全株,抖掉泥土,除去茎叶,将根茎在田间稍晒后运回。

(二)加工

根茎运回后应及时干燥,一般用柴火烘炕。

炕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表面炕焦;每天翻炕一次,使受热均匀。

2—3天后,根茎逐渐干燥变硬,散发出浓郁香气,即取出放入竹制撞蔸,来回抖撞,除尽泥土和须根,选出全干的即为成品。

续炕时下层放鲜根茎,上层放半干的,逐日翻炕,直至全部炕干。

炕干率为30—35%。

每亩产干根茎100—150kg,高产的可达250kg。

标签: 中药川芎

相关文章

国联期货:短纤:“金三银四”旺季到来 关注需求兑现情况

国联期货:短纤:“金三银四”旺季到来 关注需求兑现情况

  ●上游原料价格有所回落   美国商业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持续累库,EIA短期展望报告对2-3月份全球原油供需形势有明显调整,最新报告显示不存在月度供不应求的格局,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偏弱。受原油价格表现...

苹果、三星、辉瑞……多国企业高层近日来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苹果、三星、辉瑞……多国企业高层近日来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英国《金融时报》3月24日注意到,尽管当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但包括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和著名投资大佬达里奥等一众美国企业高层均在本周前往中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

朝鲜劳动党八届九中全会闭幕

  新华社首尔12月31日电据朝中社12月31日报道,朝鲜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30日闭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恩在报告中说,2024年朝鲜国...

四川九洲(000801.SZ):控股子公司拟转让孙公司迪佳通电子股权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1月10日丨四川九洲(000801.SZ)公布,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九洲(香港)多媒体有限公司拟分别将持有的四川迪佳通电子有限公司(迪佳通电子)75%、2...

科尔黛伦矿业盘中异动 早盘大幅上涨5.24%报2.81美元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24日22时38分,科尔黛伦矿业(CDE.us)股票出现异动,股价大幅拉升5.24%。截至发稿,该股报2.81美元/股,成交量39.0442万股,换手率0.10%,振幅3.74...

黑龙江属于哪个省-黑龙江属于哪个省?

黑龙江属于哪个省-黑龙江属于哪个省?

本文目录一览: 1、黑龙江属于哪个省? 2、黑龙江是哪一个省 3、黑龙江属于哪里 4、黑龙江是哪个省 5、黑龙江属于哪个省? 黑龙江属于哪个省? 黑龙江不属于任何省黑龙江属于哪个省,...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