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英文名Red Flag Canal)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请问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位于
太行山东麓
。历史上属于严重干旱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
1959年夏天
林县县委提出
从林县穿越太行山到山西
斩断浊漳河 将水引进林县
彻底改变林县的缺水状况
这个计划得到了河南省委
和山西省委的支持
。
红旗渠修建从1960年2月正式开工
到1974年8月全部竣工,该工程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01
安阳林州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的A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了一个巨大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的A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了一个巨大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位于哪个地方?
红旗渠位于林州市。
红旗渠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渠系布置
渠首总干渠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干渠分干渠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
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
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
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历史意义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处于在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8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靠着在修建红旗渠战斗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胆略和技能,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队,总人数达13万之众,意气风发地冲出太行山,走向国内外建筑大市场,被人们称之为“十万大军出太行”。大量的劳务输出,不仅使林县人民解决了温饱,而且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