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的意思-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 2、乡村四月的意思
- 3、《乡村四月》的意思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译文乡村四月的意思: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乡村四月的意思,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乡村四月的意思,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原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宋·翁卷
《乡村四月》赏析
这首诗写江南初夏农村农事繁忙的景象。上二句写景。首句写山间原野草木繁盛,一片葱绿;河水充溢,日光倒映,一片白色。“绿”与“白”相映成趣,点染生色; “山”、“水”环绕流动,描摹传神。“遍”、“满”,又写出境界寥远广阔。这是静景。
次句写催耕的杜鹃鸟声声啼叫,细雨濛濛如烟,“烟”中有声。这是动景。通过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而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显示了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也表露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下二句写人。“乡村四月”直接点题。“闲人少”,反跌出下句之忙,看,刚刚结束了养蚕的人们,在风丝雨片之中,又紧张地开始了插秧。“蚕桑”照应“绿遍”; “插田”暗合“子规”。诗中没有出现忙字,但通过“才”与“又”二字的关合,让人体验到一桩接一桩农事繁忙的情景。
作者以虚实相生之笔,渲染了南方水乡初夏的浓郁气息。语言自然清新,读来颇为流畅。以方言口语入诗,富有民歌风味。
乡村四月的意思
意思:诗歌以白描手法写出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诗歌:《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3、川:平地。
4、子规:鸟名,杜鹃鸟。
5、才了:刚刚结束。
6、蚕桑:种桑养蚕。
7、插田:插秧。
扩展资料
翁卷生活在南宋,正是中原萧条不振的朝代,北宋战乱让人人都处于一种短暂的苟活的状态,当时的南宋几乎腐朽。作者恰看到乡村四月间,人们一片繁忙的生活气息,亲切自然,心中不由对国家生存发展有了感慨,对自由的生活更加向往,故该诗写出了贴近生活的农忙景象。
诗歌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作品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乡村四月》的意思
《乡村四月》的意思是乡村四月的意思: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乡村四月的意思,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诗词原文】《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扩展资料
1、《乡村四月》创作背景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乡村四月》鉴赏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自然风光。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乡村四月的意思;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