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酒店的主要消费者-顾均辉:亚朵酒店是如何挤进中高端队列的——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顾均辉:亚朵酒店是如何挤进中高端队列的——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出去 旅游 ,你更喜欢住酒店还是民宿?
你印象中的酒店是不是这样的:冷漠的前台,洁白的床单、被套,配套的桌椅、没什么新意?然而名宿就是各具特色,世外桃源的模样?如果有一家“不是五星胜似五星”的酒店摆在你眼前,你愿意去体验吗?
我猜,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喜欢年轻 时尚 、文艺范满满的亚朵酒店。2024年,亚朵指数已经与盒马指数、星巴克指数并列成为衡量城市 时尚 度的指标之一了。
不同于传统高档酒店,“亚朵的每一个酒店空间都是人们感受所在城市人文特色,感受个性化、设计感、人文关怀的场所。”亚朵酒店给自己的定位是“第四空间·成就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亚朵的愿景。
亚朵的创始人王海军,曾是汉庭酒店的创始人之一,2012年离开汉庭后,他成立了亚朵酒店。当时中国的酒店市场,绝大部分被锦江之星、汉庭等经济型酒店占据着,占50%之多;中端的酒店品牌如桔子、全季,正在努力瓜分市场,而高端酒店品牌如和颐、开元名庭等,刚刚起步。
然而,伴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中高端酒店将迎来迅猛增长。最重要的是,在2012年,还没有一家做中高端人文酒店的品牌进入大家心智。于是,亚朵抢占了这个空位。
定位专家顾均辉强调:找空位,必须要有逆向思考的能力,学会反其道而行之。对于企业家来说就是,全行业向左,我向右。
随着新一代追求消费品质的年轻群体的壮大,酒店服务的主体也随之改变:由达官贵人转向年轻消费群体。而年轻人选择酒店,不那么在意星级了,他们更看重 时尚 和气质。亚朵酒店从房间设计到各种智能设备,现代化的住宿体验更容易赢得年轻人青睐。
另外,年轻人大都追求个性,亚朵也将服务业的标准化和个性化融合得恰到好处:用标准化的体系去满足每一类人群的个性化需要。比如,一般的酒店房间里直接放两瓶矿泉水;但在亚朵,进酒店时,服务员会给你端一杯茶,每晚送一份晚安牛奶,离店时送一瓶40 的暖心离店水。 很多高档酒店想的是,怎么让消费者觉得我比对手好,而亚朵想的是,怎么让消费者觉得我不仅仅是一家酒店。
对亚朵的住户来说,酒店不再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它承载了休闲 娱乐 、文化体验、 健康 养生 等组成的“新住宿经济”。因而,受新消费群体青睐的亚朵酒店也容易成为他们的出游据点选择,以及朋友圈打卡地标。
中国酒店业正从“中国服务”时代进化到“中国体验”时代。作为中高端酒店,既需要效率又需要体验,既要让用户觉得个性化,又要有标准化的运营能力。
2012年,第一家亚朵酒店在西安开业时,就将擅长效率的经济型酒店和擅长体验的五星级酒店的优势相结合,做最有效率的体验。作为酒店行业的新物种、中国新住宿经济的开拓者,在中国市场,亚朵有足够的底气与来自国际的五星级酒店分庭抗礼:
截至2024年6月,亚朵已经覆盖了全国130多个城市,拥有700多家店,2700万的会员。如今,亚朵酒店已经占据了中国中高端酒店市场的市场份额,融资了19亿,准备上市。熟悉定位的企业家一定知道“爱干净,住汉庭”这句广告语吧,简单六个字为汉庭在商旅经济型酒店里打下了一片江山。如今,亚朵酒店再次用“第四空间”的定位成就我国中高端酒店和生活方式酒店两个领域的第一(价位区间在400-600元/晚,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所以,成功可以复制,只要你学会怎么让定位落地!
亚朵精选酒店和亚朵酒店的区别
1、酒店规模
亚朵x酒店无论是从客房规模,客房使用面积以及客房均摊建筑面积还是物业面积都比亚朵大很多。从一楼的使用面积来说,是亚朵比亚朵x酒店会大一点。
2、餐厅
亚朵x酒店是有独立的餐厅,而亚朵是没有独立的餐厅,他的餐厅是和1楼是在一块儿的,然后在亚朵的餐厅里还设有咖啡啤酒等的销售点。除了住宿的客户可以使用之外,还可以对外销售,增加了它的收益额。
3、客户定位
亚朵普遍关注80后、70后。因此,酒店的环境一般是比较安静的氛围,而选择在亚朵x酒店居住的,主要是以90后为主。他们更喜欢住在舒适或个性化的房间里。
4、适合地段
亚朵x酒店的地理位置从一线到四线城市都有,而亚朵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或者是省会城市的。两者每平米房价效益相同,因为均摊面积的不同,亚朵比亚朵轻居贵一点。
亚朵
亚朵始于住宿的生活方式品牌集团。从住宿出发,向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传递人文、温暖、有趣的生活方式,并以持续改进的优质产品、服务与体验,塑造和完善人们的未来生活,让人与人更有温度地连接。
亚朵酒店消费者的个性特征
情绪不稳定亚朵酒店的主要消费者,忽冷忽热亚朵酒店的主要消费者,没有主见,逆反思维。
亚朵更注重满足每一类用户亚朵酒店的主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用户旅程,公司细分出17个服务触点,通过服务产品化覆盖用户的大部分需求。通过标准个性化,覆盖用户的小部分需求。通过全员授权制度满足用户的临时、紧急需求。通过触点评估,进行服务的数字化迭代,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