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将-中国十大名将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十大名将
- 2、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 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些
中国十大名将
中国十大名将:
1、“兵圣”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兵圣”、“孙子”,“武庙十哲”之一。
孙武因为齐国内乱而离开了齐国,在吴国隐居,后经伍子胥举荐,孙武带着自己写的兵法十三篇去面见了吴王阖闾,阖闾对孙武赞赏有加,开始重用孙武,认命孙武为将军。孙武治军有方,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提升。
公元前506年,孙武和伍子胥率三万吴军攻入楚国,以寡击众,五战五胜,攻入楚国的国都郢都,几乎灭了楚国。此外,孙武还曾率吴军击退过越王勾践。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古代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兵书,是兵家必读之书,影响深远。
2、吴起。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武庙十哲”之一。
吴起先后为鲁国、魏国、楚国效力,吴起在魏国时,受到魏文侯的重用,率军攻打秦国,攻下了秦国的河西之地。魏国在河西地区设立西河郡,任命吴起为郡守。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时,对魏国的兵制进行了改革,创立了武卒制。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爆发,秦国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仅率五万多人迎战秦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魏武侯在位时,逼走了吴起。吴起到了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吴起在楚国进行了改革变法,这使得楚国国力大增,对外作战接连获胜。
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楚悼王去世后,吴起被楚国贵族所害。吴起著有《吴子兵法》,是“武经七书”之一。
3、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杰出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位列“武庙十哲”。
白起极善用兵,率领秦军南征北战,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没有打过败仗。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白起攻打楚国,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都。
长平之战,白起歼灭赵军近四十五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了。白起功高震主,又受到秦相范雎的谗害,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
4、韩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初三大名将”之首,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位列“武庙十哲”。
韩信一开始在项羽军中效力,但是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到了刘邦阵营,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韩信帮助刘邦攻城掠地,战功赫赫。潍水之战,韩信巧用计谋击杀了项羽帐下第一猛将龙且;垓下之战,大败项羽。
刘邦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被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杀害于长乐宫。韩信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5、卫青。
卫青,字仲卿,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汉武帝派遣四路兵马出击,四路主将各带一万骑兵,卫青便是其中一路,这是卫青第一次带兵出征。
卫青率军深入匈奴境地,直扑匈奴的圣地龙城,虏获七百人,获得胜利。出征的四路兵马只有卫青获胜,卫青因功被封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汉朝对战匈奴打的第一个胜仗,从此以后,汉军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
此后,卫青率军接连出击匈奴,屡战屡胜,斩获甚多,收复了河套、河朔地区,为大汉开疆拓土。
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令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远征匈奴,大破匈奴主力,匈奴实力大损,被迫迁徙。卫青颇有军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
6、霍去病。
霍去病,军事奇才,天生的将才,他是卫青的外甥,汉武帝时期一颗闪耀的将星。
漠南之战时,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匈奴,他率骑兵八百奔袭数百里,斩获敌人两千多人,生擒了单于的叔叔。霍去病立了军功,十七岁便被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十九岁时,被封为骠骑将军,他率军两次西进,大败匈奴,占据了河西走廊等地区。
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左贤王部,乘胜追击,到达了狼居胥山,并在此进行了祭天封礼。“封狼居胥”象征着一种莫大的荣耀,之后不知有多少人都想建立这种功业。
霍去病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四岁,着实可惜。
7、李靖。
李靖,字药师,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李靖颇知兵法,善于用兵,是大唐第一名将,位列凌烟阁,“武庙十哲”之一。
李靖跟随李孝恭南平萧铣、辅公祏,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了大功;以后又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战功赫赫。
李靖著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兵书。
8、岳飞。
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善于用兵,军纪严明。他先后收复建康、收复襄阳六郡、率军北伐数次击败金军,战功赫赫。
岳飞反对议和,主张收复失地。后被奸贼陷害,死在了大理寺的狱中。
可惜岳飞一片忠心,碰到了赵构这样的昏君和秦桧这样的佞臣,可惜!
9、徐达。
徐达,字天德,明初第一名将,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
公元1366年,徐达和常遇春率军东征,攻灭了张士诚的势力,生擒张士诚;公元1367年,徐达和常遇春率军北伐,接连获胜,并于第二年攻下了元大都;徐达三次对战元廷名将王保保,除了第三次失利以外,其它两次都是大获全胜。
10、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
戚继光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深受将士爱戴。他组建“戚家军”,创立“鸳鸯阵”,对阵倭寇屡屡获胜,戚家军自身的伤亡非常小。戚继光在浙江和福建抗倭,基本上消除了倭患。
戚继光后来被调到蓟门一带防御鞑靼进犯,屡立战功,打的敌军不敢来犯。戚继光写了两部兵书,分别是《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天才武将如繁星璀璨,耀眼夺目,他们利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在战争中率部取得辉煌的战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战神,我们的民族才不会为外族欺辱,华夏文明才能不间断发展延续数千年。以下试列出华夏民族十位千古名将:
一、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二、吴起,战国初期魏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白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阙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三十六年,领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五十五年,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赵俘40多万人,为秦国最终一扫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碍。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杀。
四、韩信,秦末汉初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夜袭魏国,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此后,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五、卫青,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中国古代三大骑兵战天才之一。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六、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七、李靖,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第一名将。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八、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九、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十、徐达,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虽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1363年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全歼陈友谅65万大军。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率军20万北伐中原拔洛阳后分兵山东山西,四面出击收复华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亡元朝。徐达深通谋略,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仅沈儿峪之战就斩获元军首级10余万,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北元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徐达北伐不仅推翻了元朝黑暗残暴的统治,使燕云十六州时隔430年再次回归汉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可谓千古奇功。
以上十位名将,几乎都是常胜将军,他们要么以弱胜强,要么以少胜多,他们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经典。孙武和吴起是中国兵家之祖,白起和韩信协助明君在统一国家进程中奠定基础,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岳飞、徐达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在抗击外族入侵或开疆辟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将也应让我们记住的,他们有姜尚、乐毅、李牧、王翦、廉颇、孙膑、蒙恬、项羽、李广、班超、曹操、周瑜、诸葛亮、冉闵、谢玄、祖逖、陈庆之、刘裕、韦睿、郭子仪、柴荣、狄青、韩世忠、常遇春、王守仁、袁崇焕、左宗棠,但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列举。
(按自己的想法读书,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百家号。)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些
1、项羽中国十大名将:项籍,字羽,中国古代第一猛将,司马迁《史记》中为十二本纪之一,成为中国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纪中国十大名将的第一人。
●上榜理由:项羽少有大志,力能举鼎,自言:“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又有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以八千江东子弟兵起事,后拥兵数十万,号称“西楚霸王”,先灭秦,后与刘邦争天下,败于九里山前,终于乌江自刎,却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
(笔者按:京剧《辕门射戟》中,吕布有一段摇板转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将军休要逞刚强,刚强怎比楚霸王。
”可见连吕布都敬畏项羽。
又梅兰芳先生之京剧《霸王别姬》不可不看,这里强烈推荐。
)
2、吕布:吕布字奉先,先随丁原,为主簿,后杀丁原投董卓,誓为父子,爵封温侯,世称“吕温侯”。
司徒王允以连环计间布、卓,吕布杀董卓,后为曹操所破,缢死于白门楼。
(笔者按:关于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之事,盖《三国演义》等讹传,历史并无貂蝉之人,《三国志》仅言“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云云。
其恐英雄寂寞欤中国十大名将?然京剧《小宴》一场,把吕布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信真有吕布与貂蝉事也。
)
●上榜理由:吕布是三国第一条好汉,胯下赤兔马,手中方天画戟,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虎牢关一人单挑刘关张三人;辕门射戟;杀董卓虽为私愤,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竟当时能杀董卓者,唯温侯耳。
3、廉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榜理由:赵惠文王时,虽有强秦虎视,而诸侯无敢忤赵者,皆因赵有廉颇蔺相如。
廉、蔺二人初不和,后释疑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尝东攻齐,破其一军。
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
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廉颇年八十,尚能一饭斗米,肉十斤,于十大名将中为高龄第一。
(笔者按:廉颇亦勇矣,惜乎未得其时,故赵使者言: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有廉、蔺之士而难霸者,天不佑耳。
)
4、李元霸:李元霸,唐高祖李渊子,《隋唐演义》中言为四子,隋炀帝封其为赵王,世称“西府赵王”,然《旧唐书》中言为三子,早丧,追赠卫王。
●上榜理由: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好汉,力大无穷,使一对擂鼓瓮金锤,在《隋唐》中未尝败绩,但因怕打雷,抛锤以击天,锤落自伤而亡。
(笔者按:或曰元霸无用,英雄何惧雷声,故哂之,余以为谬也。
《论语??乡党》云:迅雷、风烈,必变。
盖圣人尚如此,何况英雄。
)
5、赵云: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西蜀五虎上将。
●上榜理由:赵云是三国第二条好汉,但因为生的较晚,未能与吕布一决高下,但仍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上将之一,人气亦在吕布之上,一生几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追随刘备屡建奇功:长坂坡于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中七进七出,砍倒大旗两杆,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有名上将五十余员,救出刘禅,保住刘备骨血。
(笔者按:赵云一生功绩莫大于此。
刘备尝言:妻子如衣服,故妻子虽丧无妨,然古人以无后为大,赵云保住刘备之子,其功可昭日月。
)刘备入川,孙权骗其妹携刘禅回东吴,赵云劫江夺斗又立奇功。
刘备兵取汉中,赵云据汉水,再次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刘备兵败江东,多亏赵云相救才得至白帝城。
诸葛亮一出祁山 ,以赵云为先锋,赵云以七十高龄力斩五将,威风不减当年。
且赵云得以善终,死后亦得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非其他名将可比。
6、关羽:关羽字云长,身长九尺,卧蚕眉,丹凤眼,五缕长髯,汉献帝赞其为“美髯公”,封汉寿亭侯,通晓春秋大义。
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称西蜀五虎上将。
●上榜理由:按民间排序,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仅列第四。
但关羽号称武圣,又称关王、关帝,手中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有庙宇祠殿,千年享受香火,亦非他人可比。
一生著名战役(或事件)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徐州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长沙关黄对刀、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
7、杨延昭:杨景杨延昭,著名评书《杨家将》中主要人物,也是此十大名将中唯一的虚构人物。
杨家将的故事,无论评书也好,戏曲也罢,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杨家将自火塘寨老将杨衮始,金刀令公杨继业,七狼八虎,杨宗保、杨文广等俱是英雄人物。
(笔者按:历史上无杨继业,自然更无杨家其他人,杨继业其人盖指北宋名将杨业,其事迹可见《宋史》,远非评书中那么传奇。
)
●上榜理由:老令公杨继业生七子,又收一义子,分别是:平、定、安、辉、德、昭、嗣、庆。
长子杨延平、次子杨延定、三子杨延安俱战死在双龙会上,四子杨延辉被擒在辽国招驸马,即京剧名戏《四郎探母》,五子杨延德在五台山出家,七子杨延嗣被潘仁美报杀子之仇一百零八箭穿身而亡,义子杨延庆亦失落北番,杨继业被困碰碑时亦自尽。
唯有杨六郎延昭得还,尚柴郡主,为当朝郡马,此段故事可见京剧《状元媒》。
后为边关大帅,与孟良焦赞等同守雁门关。
杨家弟兄号称“七狼八虎”,唯有杨六郎武功最高,且杨家满门忠烈,为世人称道。
8、岳飞:岳飞,字鹏举,南宋最著名的抗金将领。
后为秦桧等害死于风波亭。
昭雪之后,追赠鄂国公,加封武穆王,赐谥忠武,配享太祖庙。
今杭州有岳王墓,并秦桧等跪像。
●上榜理由:岳飞亦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名将之一,一生精忠报国。
其军队号称“岳家军”开创中国此后“X家军”习惯叫法之先河,以善使钩镰枪闻名。
早在南宋末年,岳飞的事迹就成为说话艺人的素材。
(笔者按:现在看到最早的一种是熊大木编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后改题《武穆精忠传》,八卷八十则,刻于明嘉靖三十一年。
又有钱彩等编次的《说岳全传》传世,清朝时曾遭禁,因岳飞抗金,金即清也,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版过,此书更将岳飞神化,说岳飞是西天佛祖的金翅大鹏所化,更增添了传奇色彩,其情结、人物与刘兰芳先生之《岳飞传》大致相同。
)
9、秦琼:秦琼,字叔宝,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名将之一,南陈马明关大帅秦仪之子,与尉迟恭并称隋唐第十三条好汉。
归唐封护国公,兵马大元帅。
其子秦怀玉尚李世民公主。
●上榜理由:秦琼虽然只排在十三名,但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与尉迟恭同任门神之职。
人称“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熟铜锏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笔者按:余听评书多年,初听《白眉大侠》,觉徐良绰号甚长:山西雁、三手将、多臂人熊、白眉大侠,后听《隋唐演义》,才知秦二爷绰号最长,至今无出其右者。
)自古可称“山东好汉”者唯武松与秦琼耳,然则,秦琼与关羽齐名,难分胜负,当非武松可比。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秦琼成为首批进入凌烟阁功臣录的二十四人之一,货真价实。
10、伍子胥: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父伍建章为楚平王太师。
因楚平王父纳子妻,败坏人伦,伍建章奏谏不成,受费无基陷害满门抄斩,只有伍子胥一人逃到吴国,后借吴王阖闾之兵击楚报仇,平王已死,伍员掘其坟墓,鞭尸三百。
后留吴国辅佐阖闾、夫差,终以谗言自刎于吴。
●上榜理由:伍子胥是中国古代一位传奇人物,春秋时十八国临潼斗宝会,伍子胥作为楚国之宝,武艺超群,压盖各国,挂十八国帅印,号明辅将军。
(笔者按:世人每论子胥,皆称其血海深仇,愁苦落魄,并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之事。
京剧《文昭关》中杨宝森先生演绎之伍子胥可称经典,然仅此而已。
鲜有知伍子胥亦上将也,为镇守樊城主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