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是清政府委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最终成功销毁鸦片两百多万斤,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扩展资料: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国际上后来将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称誉。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哪一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具体时间是1839年6月3日。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
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十九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哪一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1839年6月,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
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是英国人,以抗议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
扩展资料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哪一年哪一月哪日?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开始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1839年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
1839年6月3日,天气放晴,林则徐将这一天定为销烟之日。是日,广州虎门山下搭建的观礼台上戒备森严,旗帜招展。午时一过,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礼炮响起,销烟开始。
工役们将一箱又一箱的鸦片逐一切割,放入事先挖好的巨大销烟池中,经过一段时间浸泡后,将石灰倒下,再以铁锄、木耙反复搅拌,销烟池沸腾如锅,鸦片尽数被销蚀,最后一步是工人们打开闸门。
将剩余的泥浆冲入大海。紧接着再放入第二批鸦片,如此反复,到当天日落之时,已销毁鸦片170余箱。此后硝烟工作持续二十天,至6月23日,已经销毁全部鸦片19187箱子又2119袋。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1、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1653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2、“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虎门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