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三公消费是指什么-三公消费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三公消费是什么
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项所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指的是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败行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扩展资料:
政府过紧日子,但该办的事情还要办好。要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投入,该保的支出必须保障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强化逆周期调节,意味着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一是减税降费的规模更大,企业得到实惠更多;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和补短板提供更多真金白银。
一般性支出,主要是指党政机关维持运转或是履行职能所需的费用,不仅包括“三公经费”,还包括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等。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落实,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的出台,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
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工作用餐严格执行标准,下基层调研一律不接受宴请;公务活动能多人合乘一辆车的,就要安排合乘;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出国出访,一律取消。在节约会议开支方面,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无实质性内容或内容重复的会议一律不开;能开电视电话会议的,就不要兴师动众、异地集中开会。
“三公消费”的“三公”是指什么?是:公吃,公喝,公嫖吗?
三公消费酒店三公消费是指什么,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酒店三公消费是指什么的消费酒店三公消费是指什么,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酒店三公消费是指什么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在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公消费什么意思意思
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合称“三公消费”,其中的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购置公车与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是典型的腐败行为,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舆论诟病。 三公消费 - 现象 “三公消费”指的是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败行为。而“三公”具体指: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事实上,中国“三公消费”的数额以及它占国家行政开支的比例,一向是神秘数字。直到200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间接透露说,“社会上有个说法”中国的“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人民币,占行政支出三分之一,舆论界为之哗然。 三公消费 - 数据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4年全国用于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开支共计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车消费3000亿,吃喝、出国各2000亿。2006年3月17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文章说,“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与公车消费相联系,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计算,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另外,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2010年12月28日,从中央纪委获悉,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的财政预算,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压缩57.51亿元,其中出国(境)费压缩4.15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压缩17.02亿元、公务接待费压缩36.34亿元。 三公消费 - 影响 在当下的语境中,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公款消费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无论有媒体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2000亿、3000亿还是更多,无论有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三公消费”8000亿、9000亿还是更多,似乎都没有超出人们的“合理想象”。由于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没有合适的参照物,人们的想象往往就会自由神驰漫无边际,要避免舆论对“三公消费”进行过度解读,人们至少要对“三公消费”的基数、变量和规模有一个大体的概念,而不是一会儿“胃口”被吊到9000亿,一会儿又猛跌到1000多亿,让人琢磨不透,莫衷一是。以善意揣度,国管局官员没说清楚全国每年公款吃喝到底花了多少钱,财政部预算司官员也没说清楚全国每年“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亿,原因可能是虽然他们是权威部门的权威人士,但由于统计口径、标准、类别等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他们得到的也是一本充斥着大量“乱码”的糊涂账,因此根本拿不上台面来。如果是,那么这就是一个沉重的尴尬,暴露出了长期以来财政预算缺乏刚性约束、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弊端,一些部门或私设“小金库”,或随意超预算花钱,暗箱操作、中饱私囊在所难免……对症下药,必须大力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和公共财政建设,将公权机关的所有开支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使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成为铁的法律,违反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公共财政开支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苟能如此,则包括公款吃喝在内,全国每年“三公消费”到底花了多少钱,不但财政部、国管局等权威部门要有一本明细账,每个纳税人也能够理直气壮地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如此,巨大的认知落差才能被填平。/SPAN
这样可以么?
国家“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
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
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在议案和提案中提出“三公消费”问题。在全国“两会”召开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2011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在2011年6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在报告内容中纳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而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扩展资料:
严控支出
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