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商务旅行的消费-广发信用卡的商旅消费是指的那些消费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广发信用卡的商旅消费是指的那些消费
商旅类消费是指客户在境内,航空服务、酒店住宿、旅行社等行业所发生的消费。旅游行业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涉及到交通、迁移、住宿、体育赛事、文化或者饮食活动和饭店行业的宴会。工作期间的程序是很明确的和会议室、商务中心的安排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些必备设施:纸张、投影仪、屏幕、互联网接口、视频会议ppmeet等。
由于食宿消费通常是由企业或者别的单位公费支付,那么,个人游客则可以在购物和消遣上花费更多的钱。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扩展资料
商务旅游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份:即需求方、中介和供给者。同时,商务旅游的三个部份之间的需求与供给方是相互依存的。需求方、中介和供给者构成了商务旅游产业链的各个链节,各个链节同时又是众多其他产业链的终端链节,表现为旅游产品各要素的供应者与旅游者之间的供需关系。
商务旅游的经营者将与旅游相关的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组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销售给旅游者,以助其完成旅游过程。因此,商务旅游产业链的各环节与其他产业链的终端链节相衔接,乃至融合,生产部门的产业链在此延伸,而商务旅游产业链由此向其他产业渗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务旅游
关于酒店商务客人的特点?
从消费特征和档次分析,商务旅游无疑是旅游的高端产品。与观光旅游者相比,商务旅游者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明显、重访率高、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受季节影响、停留时间较长等特征。 一是消费能力强,重质不重价。商务旅游者的交通和住宿餐饮等费用由公司支付,加上他们一般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因而商务旅游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据调查,商务客人与观光客人的消费比约为2.5∶1)。较强的消费能力使得商务旅游者不太关注消费服务的价格,而更注重消费所带来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和服务质量,更注重服务的效率、品质、个性化及完善程度,更看重物有所值。 来华参加商务、会议活动的海外客人的人均天消费,比观光客人的人均天消费高出20%以上。 另外,国内商务客人的消费水平也比其他游客高,据北京市旅游局2001年进行的国内旅游调查,来京从事商务活动的国内旅游者的人均花费为1327.4元,比观光客人的人均消费高出42.2%。 二是消费倾向明显。资料表明,商务旅游者的消费项目中,住宿、餐饮、交通、会议、宴会、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比较稳定并占有较大比例。观光游览、购物和娱乐等消费则依商务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三是重访率高。2003年,中国境外游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但4次以上来华的就高达72.1%,远远高出观光客的33.9%;来北京的境内商务客人中,4次以上来京客人的所占比例比境外商务客人更高。 四是时间观念强,对商务配套设施需求大。商务游客旅行日程安排紧凑,强调效率,因此,他们希望旅行公司提供的商旅服务能统筹安排,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近些年来,商务游客越来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据有关方面调查,10个国际商务客人中就有6人携带笔记本电脑,他们在酒店中使用传真比例高达97%,有超过50%的国际商务客人在差旅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因此,他们往往对办公地和住宿房间是否有宽带网比较计较。另外,商务客人对电子信箱、电传、国际直播电话等使用频率也较高。 五是散客为主,受季节影响小。统计表明,商务客人中散客居多,他们的主体是公司或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商务客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商务活动,完成商业目标。因此,旅行时间、旅行方式和目的地等在出行之前基本上已经确定。对商务客人来说,旅行意味着工作。 进行商务旅行是一种公务,不受季节和气温影响。这些就意味着商务客人在旅行过程中和在目的地期间,需要较多的"管家式服务",以减少旅行过程中非工作本身所带来的麻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商务客人停留的时间较长。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调查,来华海外商务客人在华停留超过15天者达15%,而观光客人停留15天以上的仅有5.8%,文体交流客人停留15天以上者达21.4%,远远高于观光客人的停留时间。国内游客中的商务客人的停留时间也明显多于观光客人和其他类型的游客。在北京的国内游客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是文体交流客人(15.1天),从事商务活动的客人停留时间为7.4天,均比休闲游览(4.8天)停留的时间长。
旅游业:中档依然景气 商旅消费受经济影响消费降级
核心观点:①间夜供需差:9月受宏观影响间夜供需增速差为负,需求增速放缓是主要原因;②增量供给:在建房间占已开业房间比例环比提升0.10pct,但趋势在边际放缓;③酒店等级:星级和有限服务酒店数据表明商旅消费降级明显,但出游消费依然趋势升级;④领先指标:PMI在10月持续向下调整,但综合考虑10月统计错位等因素,预计10月数据有所回暖。目前酒店行业超跌,或存反弹机会。
STR Global数据:需求放缓致供需差为负,增量供给正边际放缓。①间夜供需情况:边际缩窄,供需增速差-3.27%,主要系需求增速大幅放缓至0.23%,而供给相对刚性维持3.50%;分城市看重点城市普遍出现需求增速下滑,出现负的供需增速差;②全国样本酒店RevPAR增速-0.16%,年内首次同比为负,出租率-3.19pct,平均房价+3.13%,进一步验证需求波动情况下出租率同比放缓是主原;③增量供给正在边际放缓:已开业房间数+9.55%,一年内开业房间数占已开业比例3.25%,相比8月占比有所降低;待开业房间数占已开业比例为14.55%,门店数比例为10.13%维持相对高位,但已边际放缓迹象。
有限服务型酒店:再次证明居民出游住宿消费升级是趋势。①锦江9月: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下出租率加速下滑,产品结构升级以及提价支撑RevPAR同比维持正增长,RevPAR整体1.78%;经济型-4.96%;中档-3.71%;②首旅如家Q3:整体数据中档开店较多拖累整体RevPAR,同店经济型受益提价幅度高RevPAR表现优于中档(同店RevPAR中档1.40% VS 经济型2.40%);③华住酒店Q3:同店及整体RevPAR同比均放缓,7月暑期推迟、9月中秋节以及宏观经济波动是主因;中档VS经济型:中档持续量价齐升,出租率及提价幅度均较为稳定,经济型出租率出现较大波动导致RevPAR增速较弱。
全国星级饭店:商旅住宿消费降级趋势明显。①全国数据:9月星级RevPAR增速7.25%,三个月同比负增长后首次回正,主要动力为房价同比大幅提升,出租率依然在下滑;②高端商旅消费降级明显:四星级以上酒店出租率及平均房价均同比下滑: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分别为-1.32pct、-3.51pct、-0.57pct;③重点地区:北京供给较为稀缺,表现优于上海。星级酒店RevPAR北京+4.82% VS上海-1.10%,五星级酒店RevPAR北京+6.61% VS 上海+1.07%。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导致需求持续放缓,门店扩张过快经营管理风险。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
为什么商务旅行者和度假旅行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会有差异
这时网络中关于酒店定价策略的一篇网文,希望对你有一定用处。
酒店定价策略
价格通常是根据所掌握的市场承受能力制定的,由于市场繁多,定价策略也有多种选择的机会,于是各式各样的竞争者就有许多机会根据价格进行市场定位。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平衡在很大和度上决定了一家酒店的成功与否。就酒店而言,恰恰是房价决定了其他产品的价格水平。因此,价格是定位的组成部分。然而,价格有助于确定顾客组合。反之,不管哪些顾客组合是一家酒店的营销目标,都将决定价格,近年来的情况证明酒店业中竞争激烈,并且对经济状况十分敏感,因此,房价与入住率之间的关系必须协调一致。
(1) 酒店、度假村的定位策略
门市价通常是对外公司的客房价格,在运行良好的市场状况下,门市是根据成本利
润的定价方式加以确定的,其计算如下:
经营成本+资本回股+利润+预测的顾客数量=价格,很少会出现如此完美的市场。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门市价变成了讨价还价的基本价格,或者管理者希望一年之中
一周里的每一天都可以实现的价格。然而,需求变化决定一年,一周甚至是一天的不同时间内采取不同的房价。
① 目标利润价格:是指酒店竭力制定出能带来一定回报的以平均入住率为基础的价格;
② 可感受到价值的价格:是酒店根据价值或是可提供的好处而制定的价格,该价格策略一般以特殊的顾客组合为目标。
③ 现行价格:按照平均价格制定的以便与竞争对手保持一致;
④ 拉开价格幅度,几乎是所有酒家都要采用的定价策略,从高级套房或高价的客房到最廉价的客房,价格上的降低表示客房在面积、景观、设施及其他额外服务方面的水准降低。
⑤ 增值价格:是指提供额外服务优惠并自己以现行房价作为构成的具有吸引力并常常被称为是一种“产品”的包价价格。
当顾客询问房价时,房价可包含:
•客房本身
•客房及早餐
•客房及三餐
•客房及一切娱乐设施
•客房及免费优惠:如香槟酒、戏票、购物券等。
增值定价策略目的就是使人难以将酒店与其他竞争对手加以直接比较,同时使酒店所提供的服务看上去更物有所值。
⑥ 超高定价是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豪华的外观及定位较高的新建酒店所采取的
一种策略,从一开始酒店就对其客房和其他产品定出高价。因为他们的一种全新的、令人激动的且较具声望的形象来吸引那些追求完美的高档顾客,在市场营销中这些顾客被称为“早期接受者”。只要酒店能保持其定位。这种策略可持续。此价格之所以被称为超高是因为它获得的是市场的精华。然而,当其他更新的酒店出现时,并且该酒店的设施不再十分新颖时,价格就逐渐下来了。
管理者通常需要采用一种由固定不变到十分灵活的定价政策。目标通常是追求类似
生存的最高利润,市场份额质量领先和资本回收,但是,竞争可迫使企业变换价格,因为一个附近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挖走”顾客,诸如经济衰退等市场条件能促使每一酒店加入减价大战。
市场和对住宿的要求将决定价格的上限,酒店的成本将决定价格的下限。价格上限
是特定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消费者可以承受的最高价格,价格下限是一爱酒店在不亏本的情况下所定出的最低价格,竞争中的酒店就是在这两面种价格这间尽力寻求对手在有客人询问时可以随时选择提高或降低房价。在一些市场上,确定房价几乎是每天都要做出的决定。
(2) 需求差异定价策略
在多数城市市场上,一年中有部分时间都存在着客房闲置的情况,特别活动和季节
性以及节假日的需求是客房满足的时候。因此,市场营销的挑战就是在市场需求的淡季尽量多出租客尽。在此种情况下,价格及所感受到的价值就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策略。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和不同的时间,同一客房呆能会以差别可观的房价出租给客人。同样,房价的变化将会吸引特殊消费群体。例如,旅游批发商大公司,大型会议组织机构以及常客。这就是需求差异定价。
① 包价旅游。
包价旅游是酒店营销一自身产品。例如,在酒店住宿3天并包括观光游览或包括文化体育活动等特殊兴趣活动的包价,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向公司客户促销,在接向顾客出售或通过其他旅游相关的公司营销的产品
② 周末房价。
商务会人士或会议组织者倾向于计划在荼日使用酒店设施。因此,大多数酒店在周末都有大量空房。周末房价是各种折扣性的优惠,旨在吸引顾客在周末断续住宿酒店或吸引当地顾客住宿,也可以与交通部门共同营销周末房价,以使国内市场客人可以享受包价“短期”旅行并享受住宿酒店的豪华服务。
③ 商务房价。
商务旅行者是使用酒店频率最高的客人,因此,商务旅行者几乎是所有酒店追求的目标。为了吸引这些顾客,一般要协定特别鼓励价。额外的吸引力通常在于可以利用特殊商务服务,如秘书、周五私人助理、传真设备、计算机、复印、会议室、电视会议设施以及在有些情况下提供外语翻译服务。
④ 常客房价。
此种策略旨在鼓励那些经常下榻酒店消费的顾客定期在本酒店住宅并建立积分以便在一段时间之后降低房价或者对曾在酒店多次订客房客人给予一次免费住宿。通常被称为“顾客忠诚的计划”的房价主要为吸引商务客人并使其成为忠诚顾客而制定的。此策略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为一次住宿多加1天免费住宿。希尔顿饭店通过促销推出了“多付1美元,多住1天”的服务。这意味着顾客只要再花1美元,就可以多住1天。
⑤ 公司房价。
酒店将一些大公司或者对酒店服务设施利用率很高的公司作为服务对象并对其长期惠顾提供低廉的房价并对使用酒店的其他服务项目提供一些特价优惠。这一策略的另一种形式就是让顾客假如某一专门俱乐部。该俱乐部不仅提供酒店多种服务项目的折扣。并且为在相关的商店购物、乘机、租车、订戏票以及其他任何经酒店协商的,可能吸引公司客户的活动提供优惠。
⑥ 家庭房价。
“儿童免费”是许多酒店用来吸引家庭顾客的一种优惠策略。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免费负责看护儿童或保姆服务。这一策略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为家庭顾客安排套间或毗邻客房。经常销售此类产品以利用周末或淡季过剩的出租能力。
⑦ 会议房价。
举行会议、训练班、庆典,特别文化或体育活动的专业团体、行业团体、商业团体以及社会团体总在寻求最实惠的地点。大多数酒店力争获得此类业务,并且推出一种可商议的最低房价。(此房价可以收回成本并获得少量利润)。大多数酒店提供一种包括三餐及其他服务项目的全包价格。其目标往往是标语、价格与额外服务项目混合在一起。从而使顾客难以与其他酒店的价格进行比较。一些酒店与供应商协商以使他们以特殊的价格赢得生意。在所提供的优惠中,为客人提供交通及通行人员的特殊安排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⑧ 升级。
为避免伤及声誉和形象,一些高级酒店不愿打折。与此相反,在竞争的环境中,这些酒店为受惠的顾客提供升级。例如,从一间普通的客房搬进高级客房以便在不加价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更多的优惠。或者提供免费商务设施。事实上,酒店已经放弃了部分利润,只是没有使用折扣的形式,为此,他们坚持对外宣称,不用降价也能赢得生意。
⑨ 纯住房价。
这是一种折扣形式就是只包含住宿的“纯住宿”房价。这是一些大酒店在最后一部才会采用的定位策略。然而却是那些试图以其他方式获得竞争力的酒店通常采用的一种策略。就廉价住宿而言,“纯住宿”方式是这一概念的核心、部分及其明显的关键。
上面所提到的策略基础上还有其他的形式,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既不惜任何代价赢得生意,尤其是在困难时期或是淡季。
(3) 上浮式销售与下降式销售
各种不同的顾客组合对自己所得到的不同效益的价值,有着不同的看法。许多酒店
为每一细分市场制定了不同的价格水平(为商务人士制订高房价,为家庭制定低房价)。这一策略可能使各不相同的顾客混杂在一起,从而损害了酒店的形象。因此,那种“赚一笔,是一笔”的价格策略可能会导致常客流失。然而。即使是高级酒店有时也采取或采用由低向高和由高向低的定位策略。有时被称为“开门迎客”策略。
①“进店”策略。是当顾客询问房价所采取的策略。潜在的顾客可对从最低到最高的各种房价加以选择。客户一般选择中间的价格,既不寒酸也不过度奢侈但要物有所值。于是酒店向顾客只要再花一点儿钱就能得到更多的优惠。例如:提供大号双人房或是可俯看优美景观的房间,这就是“上浮式”销售。
②“店内”策略。恰恰相反。标出的价格是最高的通常可以被接受,如果顾客无法接受,还有其他的选择直到顾客对某一种价格感到满意为止。这就是“下降式销售”。当一家酒店应希望获得市场份额而将价格定得低了平常价格时。该酒店采用的就是市场渗透定价策略。这是一种有时能够获得急需流动现金的定位策略。如果希望推出一种相关报产品且需要很快得到公众认可并能尽快实现销售,这种策略也有可能起作用。
(4) 定价对其他产品的影响
一种价格策略将会影响组合的其他要素,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总体目标和营销目标。例如,长期的折扣肯定会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决策。管理者需要拥有能够放映价格策略决策结果的成本与利润预测。虽然房价确定一家酒店的市场位置,但酒店还是可以针对其每一种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采用这种方式将价格重新加入被认为很高的房价之中。
产品线定价可以用来向顾客提供多种价格的选择。因此,除了拥有价格昂贵的高级餐厅以外,酒店还配有低价位的咖啡厅或是鸡尾酒吧。一个价位适中的雅座酒吧以及一个公共酒吧。这样,每一个顾客都找到能适合自己的价格,而不会产生被“宰”的感觉。
另外一种策略就是保持具有物有所值的房价并从其他产品和服务项目中获得利润可采用一些优惠手段。如淡季房价、提前预订折扣、升级顾客折扣或与销售推广活动有关的特别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