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哪些内容
- 3、绿色建筑新标准是什么?
- 4、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许多国家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来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的目标,这些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设立了数百道门槛,其中较为关键的有六点:
1、选址和规划是否合理。绿色建筑必须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
2、是否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绿色建筑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并尽量使用再生资源。
3、是否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否尽可能地采用了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
4、是否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5、是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自然通风和一定标准的舒适度,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
6、是否具有建筑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
相关信息:
学术上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
它是基于绿色思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设计绿色建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类似于自然绿色有机体的体系,实现生态学意义上所说的投入与回报的平衡。
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与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相互关联,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哪些内容
绿色建筑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那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哪些内容?
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哪些内容的全部内容。
绿色建筑新标准是什么?
2006/2014版·绿色建筑标准原定义
在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4版·绿色建筑标准新定义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万都时代指出绿色建筑标准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以环保节约为导向转变成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以建筑性能为导向,百姓体验为核心,从而构建健康、舒适、高效的新建筑。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标准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
对于绿色建筑物来说,它主要利用的是太阳能,在绿色的设计中减少额外的空调负荷,并且还能做到满足室内采光的需求。在投资资质宽裕的情况下,尽量用太阳能来替代电能,充分使用新风的绿色能源。这种建筑全部考虑采用绿色的能源,无论是建筑围护结构,还是使用的设备,都采用节能产品。
2、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以及选择材料的时候,都充分考虑到资源上的问题,尽量做到节约,合理的使用资源,让其可再生的利用。另外,对于绿色建筑物来说,还非常重要其外部以及周边环境的融合度,必须保持和谐一致,采用动静互补的方式,尽力保护自然生态的环境,让建筑物回归自然。
3、舒适健康
绿色建筑物非常重要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以舒适和健康为主。内部不能采用有害的建筑材料,必须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度,保证建筑物不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