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都城-唐朝都城在哪里呢?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都城在哪里呢?
唐朝都城在长安,即现在的西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为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的李渊于617年在晋阳起兵,同年攻入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618年接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高祖,定都长安;690年到705年为武周,定都洛阳。
唐朝历史沿革:
初唐时军事实力强盛,但人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低点。李渊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是为高祖。其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中立下赫赫战功,号天策上将,与父亲、兄弟的矛盾逐渐激化。
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促使高祖内禅帝位,是为太宗。太宗时期对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成就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唐朝
唐朝的首都在哪里?
唐朝唐朝的都城的首都是长安。
618年唐高祖建立大唐定都长安唐朝的都城,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唐朝的都城,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布局特征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唐朝的都城;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唐朝的都城;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唐朝的都城是什么
唐朝的都城是上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南都江陵、南都成都、西都凤翔。
唐都,即唐朝都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建都洛阳。
李隆基当皇帝时,改东都为东京,此时的长安相应称为西京。李亨(肃宗)当皇帝时,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4个陪都,即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南京成都,此时的首都长安改称“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1、上都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
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2、东都洛阳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颁布《建东都诏》定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改东都为神都。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唐为周,定都洛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东京。
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六倍,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
3、北都太原
隋末,李渊、李世民驻守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因此,唐文化的发源于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总管府,又改大都督府。
唐朝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为河东节度使治所,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诗人李白曾盛赞“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4、南都成都
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蜀郡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为尹。时又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而成都府依然不变。
5、西都凤翔
至德元年(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东南地另设天兴县。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改雍县为凤翔县。
凤翔自古以来一直是渭河平原西部(即关中平原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西安相辅助,从先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遂有“西京”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都
唐朝的都城是什么?
唐朝的都城是长安。
长安是大唐王朝统治天下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唐朝的都城,是整个唐朝的根基所在唐朝的都城,唐朝共有20个皇帝,其中有18个帝陵在京师长安周边,另外有两个傀儡皇帝的陵墓在洛阳,所以说长安是唐朝的法统首都,这点毋庸置疑。
长安的历史意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城垣雏形,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