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地球大气层分为几层?每层叫什么?高度多少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地球大气层分为几层?每层叫什么?高度多少
- 2、谁有地球大气层模拟结构,要图片
- 3、大气层一共分为几层?
- 4、先科普我们一下,覆盖地球的大气层是多少米?
- 5、地球的大气层有多少米?为什么极少有人能准确做答?
地球大气层分为几层?每层叫什么?高度多少
地球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1、对流层地球大气层结构图的高度是:0 km~7至11 km。
2、平流层地球大气层结构图的高度是:7至11 km~50 km。
3、中间层的高度是:50 km~80至85 km。
4、热层的高度是:80至85 km~800 km。
5、散逸层的高度是:800 km~2000 km至3000 km。
扩展资料
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谁有地球大气层模拟结构,要图片
如图: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约为12km,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km,在赤道上空为17km,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之间的大气层。该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
热层:也称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
散逸层:也称外层,距离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扩展资料
大气层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气体,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这些混合气体被称为空气,
大气层一共分为几层?
大气层分为六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2、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至平流层中下层区域,是平流层里温度最低(中高纬度地区同温层温度在-45°左右)且温度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区域。
3、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
4、中间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
5、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
6、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
扩展资料:
1、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
2、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3、大气层结是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不同的大气层结对天气、大气物理情况有不同的影响。
4、当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情形时,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产生积状云,出现不稳定性天气,如阵雨、雷阵雨、阵性大风,甚至产生冰雹、龙卷风等。
先科普我们一下,覆盖地球的大气层是多少米?
大气层虽然看不见地球大气层结构图,也不摸着,但是它地球大气层结构图的存在却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息息相关。大气层的作用不光是给地球大气层结构图我们提供可以呼吸的气体,它还可以起到比如保持地球的温度、维持生命物质的循环、阻挡各种宇宙射线、燃烧来袭的陨石……等等重要的作用。
地球大气层结构图我们都知道,大气层其实就是包裹着地球的一层厚厚的混合气体,既然如此,它必定会有一个厚度,那么覆盖地球的大气层是多少米呢地球大气层结构图?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很难回答的,这是因为大气层的密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大气层与外太空是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对地球大气层的高度的定义都比较模糊。
在上个世纪,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冯.卡门曾经指出,因为在海拔大约10万米的位置,空气就会因为太过稀薄而不能给飞行器提供飞行的升力,所以这个位置就可以看成是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被命名为“卡门线”,后来被人们广泛采纳。所以说,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简单地认为大气层的厚度为10万米。顺便讲一下,在地球上看到的那些美丽的极光,就产生于“卡门线”附近。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地球上空,只要空气的平均密度高于宇宙空间的平均值,那么这个位置就还是应该认为是大气层。而在“卡门线”以外,还是有空气存在的,只是非常稀薄而已,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大气层的厚度就应该再向外扩展。
上图为地球大气层的简单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散佚层。在这里,大气层中的氢原子和氦原子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逃逸,从而形成一层极为稀薄的大气。
地球的大气层有多少米?为什么极少有人能准确做答?
大气层虽然看不见,也不摸着,但是它的存在却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息息相关。大气层的作用不光是给我们提供可以呼吸的气体,它还可以起到比如保持地球的温度、维持生命物质的循环、阻挡各种宇宙射线、燃烧来袭的陨石……等等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大气层其实就是包裹着地球的一层厚厚的混合气体,既然如此,它必定会有一个厚度,那么地球的大气层有多厚呢?或者说,地球的大气层有多少米?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这是因为大气层的密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大气层与外太空是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对地球大气层的高度的定义都比较模糊。
(上图为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冯.卡门)
在上个世纪,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冯.卡门曾经指出,因为在海拔大约10万米的位置,空气就会因为太过稀薄而不能给飞行器提供飞行的升力,所以这个位置就可以看成是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被命名为“卡门线”,后来被人们广泛采纳。所以说,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简单地认为大气层的厚度为10万米。顺便讲一下,在地球上看到的那些美丽的极光,就产生于“卡门线”附近。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地球上空,只要空气的平均密度高于宇宙空间的平均值,那么这个位置就还是应该认为是大气层。而在“卡门线”以外,还是有空气存在的,只是非常稀薄而已,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大气层的厚度就应该再向外扩展。
上图为地球大气层的简单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大气层的最外层是“散逸层”。在这里,大气层中的氢原子和氦原子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逃逸,从而形成一层极为稀薄的大气。
科学家发现,“散逸层”外围的氢原子和氦原子,会在太阳的远紫外线辐射的作用发出微弱的辐射,这使地球看上去像是拥有一个类似太阳的“日冕”一样的结构,所以他们将这片区域命名为“地冕”。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严格意义的大气层边界,就应该是“地冕”的边界,我们只需要通过对“地冕”中的辐射现象进行观测,就可以得到大气层边界的准确数据。
1995年,由NASA和欧洲航天局共同研制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简称SOHO)发射升空,除了观测太阳以外,这个探测器也肩负着观测“地冕”的重要任务。
时至今日,通过对SOHO多年来收集到的“地冕”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最终得出了“地冕”的边界为距离地球表面63万公里的位置,也就是说,地球的大气层总共有6.3亿米。
按照这个定义来讲,地球的大气层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厚多了,甚至连月球都被包裹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中,这也意味着,到今天为止,我们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地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