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判词-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排序及其判词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排序及其判词是什么?
十二金钗判词
★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红楼梦十二金钗的判词?
O(∩_∩)O~,我看过红楼梦,是对的!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为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木入,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十二金钗正副判词及其解释
十二金钗正副判词及其解释十二金钗判词:宝玉在警幻仙姑十二金钗判词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遂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3册。
贾宝玉梦随警幻到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贴有金陵十二钗册子封条的大橱,就开橱看十二金钗判词了册子中的一些图和题词,即这些又副册、副册、正册及其中的十四首图咏,但不懂它究竟说些什么。
旧称女子为“裙钗”或“金钗”。“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册有正、副、又副之分。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又副册是丫头,即家务奴隶,如晴雯、袭人等。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
图册判词和后面的《红楼梦曲》一样,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在安排她们的命运和小说全部情节发展上的完整艺术构思,这在原稿后半已散失的情况下,特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我们读的后四十回续书,不少情节的构想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红楼梦中十二金钗判词隐含了什么意思
1、判词隐含了书中十二金钗所代表的女子的悲惨结局,以及贾府的兴亡。
2、举例:
(1)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预示了晴雯的性格风流灵巧,心高气傲,为人爽直,但却遭人毁谤,重病中被撵逐出大观园最后凄惨死去。
(2)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预示了元妃进宫二十年,她的妹妹们都赶不上她的荣华富贵,但她既无法避开宫廷内部的争斗,也无法和自己家人团聚,更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按照红学研究人员的观点,元春最后是受了家族的影响,父兄被参府邸被抄,她在宫中被赐死。
(3)宝钗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在曹雪芹的前80回书中,这两位主人公的命运结局还没有显露,但是专家研究推断黛玉可能在贾府被抄之前自尽而死,宝钗是在婚后贾府被抄,流落在外冻饿而死。
3、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遗腹子 。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