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通宝-元朝时期的至元通宝价值千万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元朝时期的至元通宝价值千万
现代人知道古钱币的大多数为“乾隆通宝”,至道通宝听过的人少之又少,看见的也更为少数 。
根据史书中记载,“至道通宝”锻造于至道元年,属于北宋太宗赵光义亲书钱文,是我国古代货币御书钱文的第一个皇帝。至此也开启了《御书钱》的先河。
至道元宝出自太宗皇帝《995年—997年》也是太宗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
在太宗赵光义年间还有一个钱币是《淳化元宝》也是《御书钱》。
淳化元宝是在公元990年开始锻造的,而出土时间是1988年由建筑施工队当时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即翠岩峰》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了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两尊佛像的金钱,经过考古学家和钱币专家的鉴定,这就是我国宋代淳化年间铸造的“淳化元宝”带有佛像的金钱。
淳化元宝普通流金币连专家都没有见过的古币,由于经常使用,品相不是很好,中间的孔已经被磨的看不见形状了。
每一个时期的古币都有它的收藏价值。
至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至元通宝是元代的。
“至元通宝”铸造于元代至元年间,即公元1264-1294年。据史书记载,“至元通宝”版别众多,大小不 等,钱文有汉文和巴思巴文两种,由于铸期仅有数月,故而遗存不多。我的这枚“至元通宝”为汉文 小平钱,直径2.5厘米,郭细肉厚,穿孔适中,外观古拙陈旧,铜质粗糙坚硬,风格质朴庄重,正面钱文为楷书“至元通宝”,字体工整挺拔、浑厚有力。
此钱虽然在规格样式上效仿宋代钱币,但是游牧民族的风格特色仍然显露无遗,与外观精致典雅、铜质细腻光滑、钱文清丽娟秀且温润婉媚的宋钱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蒙古民族粗犷豪放的精神气质和讲求自然实用的审美趋向。 中国古代的 方孔铜钱,面和背的钱文绝大多数为单一的 汉文,也有极少量的是 契丹文、西夏文、 蒙古文和 满文,在元代和清代,有较多的方孔铜钱面文为汉文,背文为汉文和蒙文或汉文和满文。
至元通宝和至道元宝怎么区分
至元通宝是元钱,至道元宝是北宋钱,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至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至道元宝钱,其径2.5厘米,重3.8克,书体分真、行、草三体。该钱青铜质,钱体呈熟旧的黑色氧化层,与旧钱谱记载的其钱直径和重量相符。李如森著《中国古代铸币》第235页云:“(至道元宝钱)系御书钱。按太宗酷爱书法,淳化三年,命王 著审定历代法帖,定名《淳化阁帖》。”宋太宗将《淳化阁帖》运用到“至道元宝”真、行、草三体书法的心得和墨迹。宋太宗手书之“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面文,俗称“三体书”钱。 御书钱,钱文由皇帝亲笔题写的钱称“御书钱”。 宋代帝王亲自书写钱文,推动了名家加盟,形成书法争奇斗艳的艺术风尚。自第二代宋帝赵光义为“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书真行草三体年号钱文始,后继君王纷纷仿效。
元朝至元通宝值多少钱?
至元通宝,铸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58年)青铜,钱文分蒙,汉两种。
直径是25毫米,是小平钱。
市价3000--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