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生活习性-螳螂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螳螂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哪些?
1、螳螂的生活习性: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善于利用“心理战术”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属于益虫。螳螂的生活环境为草丛,为了避免被天敌发现,一般的螳螂颜色多为绿色,除绿色外黄色也比较常见。
2、蝗虫的生活习性: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食物,是农业害虫。蝗虫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寿命大约6个月。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3、蝉的生活习性:常见的蝉科动物是蝉,俗称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潜伏”四年后钻出地面。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4、蝈蝈: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
5、毛虫:一般只在某种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为食,直到变为成虫。而后交配并寻找此类植物产卵。它们一般以寄主的叶或果实为食。
毛虫中群居、独居的都有,变为成虫前,一般会蜕4-6次皮,以便不断长大,最终做蛹。蜕皮、做蛹前会不吃不喝,一动不动。
螳螂的习性是什么?
《昆虫记》螳螂的习性是好斗,有镰刀般的前足(捕捉足),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善于伏击猎物,身上的颜色通常是隐蔽色,而翅的内侧颜色用场较鲜艳,用遇到天敌时,突然打开翅膀,露出鲜艳的内侧,恐吓敌人。 蜘蛛(虽然不是昆虫但昆虫记中也描写了):通常生活在阴暗的地方,会织出精美的网,用于捕食飞虫,蜘蛛则会躲到一边g等候。猎物掉入陷阱,蜘蛛会用丝包裹猎物,并注入毒液,使猎物死亡并分解猎物尸体,蜘蛛会储存起来,等到饿的时候再享用。
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 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螳螂具有趋光性,-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但它们拥有保护色,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慢慢地接近猎物。一旦猎物到
达可攻击的范围内,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般情况下,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螳螂前肢呈镰刀形,长而有力,上有非常锋利的尖刺, 捕食时能牢牢抓住猎物。口器强而有力,能轻易咬破并咀嚼猎物。消化系统强力,能够完全吞食消化猎物(包括昆虫坚固的外骨骼)(这样的肉食性昆虫属于少数)。螳螂体型修长,通常扁平。头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转动。复眼突出,单眼通常有3个。触角长、呈丝状,由多个节构成。前胸长,可自由转动,有些个体往两侧扩展。
螳螂的外形和生活习性20~30字?
外形螳螂生活习性:螳螂体长形螳螂生活习性,多为绿色螳螂生活习性,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螳螂生活习性的种类。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可以捕捉猎物螳螂生活习性的前足;中、后足适于步行。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生活习性:
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螳螂具有趋光性,一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但它们拥有保护色,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慢慢地接近猎物。一旦猎物到达可攻击的范围内,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一般情况下,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
螳螂的习性是怎样的?
螳螂是一种食肉昆虫捕食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它能杀死田野和林区的许多害虫所以它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天性残忍好斗缺粮往往导致互相残杀的现象。螳螂分布在南美洲和东南亚的单个物种也不时攻击鸟类、蜥蜴或青蛙等小动物。
螳螂有保护色有的有拟态类似于环境以捕食各种害虫为食。而且捕食只需要0.01秒。它只吃活的昆虫它会用带刺的前脚牢牢地捏住猎物。受惊的翅膀沙沙作响同时显示出鲜明的警告色。它常见于植物中而不是地上形状可以像绿叶或棕色枯叶、小枝、地衣、花或蚂蚁。它不仅可以通过拟态避开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待猎物时也很难被察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螳螂的寿命大约是六到八个月。螳螂雌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产卵既不是在地下也不是在植物茎中而是在树枝的表面。卵是在卵鞘中产生的。每个卵鞘中有20~40个卵排列成2~4排。每只雌性可产生4~5个卵鞘。次年初夏数百只若虫从卵鞘中孵化出来。若虫蜕皮数次发育成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螳螂生活的环境:螳螂喜阴怕热。它们大多生活在野外的植草地和山地森林的刀灌丛中在温度为18-22度、相对湿度为75%-85%时大部分螳螂会移动。
螳螂通常在夏天的清晨活动从炎热干燥的中午活动到树叶或庄稼和植物下午气温下降时再出来。每年春天到秋末都是螳螂的捕食季节以小昆虫、飞蛾、毛虫、蝴蝶、甲虫、蚜虫、臭虫、苍蝇为食。
螳螂喜欢栖息在植物上。中午天气炎热干燥螳螂躲在树叶里断断续续地凉快下来。直到下午气温逐渐下降才开始活动。每年从春天到秋天都是螳螂活动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