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陆架-东海面积约77万什么单位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东海面积约77万什么单位
- 2、东海水深多少?
- 3、东海大陆架的介绍
- 4、什么是东海大陆架之争?
- 5、东海大陆架的简介
东海面积约77万什么单位
东海面积约77万单位是万平方公里。东海中国领土有77万平方公里,黄海以南中国东方的海域,东至琉球群岛,都称东海。长江口外的大片东部海域,位于太平洋西北。东海西部为大陆架,占百分之66点7,东部为大陆坡。
东海概括
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东海水深多少?
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北宽南窄,平均水深72米,但是大部分海域的水深为60到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到200米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大量资料证明,在更新世末期,东海大陆架曾经世中国大陆的一部分,是以黄河和长江为主的大陆水系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在广阔无垠的地球表面有70%的地表为水所覆盖,因此地球又被称之为“水星球”而这70%的水大部分为大洋,大海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全球的大海中,面积大小、水体深度等都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水体最深的海要数位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珊瑚海中生活着成群结队的鲨鱼,所以,珊瑚海又被人们称之为“鲨鱼海”。
珊瑚海总面积达479.1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它的西边是澳大利亚大陆,南连塔斯曼海,东北面被新赫布里群岛、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又名伊利安岛)所包围。从地理位置看,它是南太平洋的最大的一个属海。珊瑚海的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大部分地方水深3000-4000米,最深处则达9174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一个海。珊瑚海地处赤道附近,因此,它的水温也很高,全年水温都在20℃以上,最热的月份甚至超过28℃。在珊瑚海的周围几乎没有河流注入、这也是珊瑚海水质污染小的原因之一,这里海水清澈透明,水下光线充足便于各种各样的珊瑚虫生存。同时海水盐度:一般在27-38%之间,这也是珊瑚虫生活的理想环境,因此不管在海中的大陆架,还是在海边的浅滩到处有大量的珊瑚虫生殖繁衍。久而久之,逐渐发育成众多的形状各异的珊瑚礁,这些珊瑚礁在退潮时,会露出海面,形成一派热带海域所独有的绚丽奇观。“珊瑚海”便因此而得名。
我们已经知道,珊瑚礁在珊瑚海中的分布几乎到处可见,在这些珊瑚礁中最大的要数大堡礁,它如同巨大的彩环漂浮在海水中。同时,礁石的周围往往会有许许多多色彩鲜艳、丰富、活跃的各种生物在飘动,与色彩斑驳的珊瑚礁相映衬,呈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
东海大陆架的介绍
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领土向中国东海的自然延伸,最宽处位于上海东南方向约600多公里处(根据国家海洋法公约,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为“外大陆架”)。东海大陆架多数地方坡度平缓,延伸至冲绳海槽一带,大部分沉积物来自中国。根据国际法 ,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具有排他性主权。
什么是东海大陆架之争?
东海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东西宽约300~500千米,南北长1300千米,总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海底大约2/3为大陆架,水深不超过200米,面积达52万平方千米。在东海东部的大陆架上,中日、中韩、韩日存在大片重叠区。
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的赞助下,以美国地质学家埃默里为首组成了一支包括中、美、日、韩四国12位专家的考察团。考察团在东海和黄海进行了为期6周的勘测,提交了相关技术报告,简称“埃默里报告”。
报告中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大陆架可望成为世界上油气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中国东海大陆架,尤其是钓鱼岛附近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这一消息引起了东海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1974年,日本未经我国同意,擅自与韩国签订了《日韩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协定》,其所划定的共同区域包括我国主张的一部分大陆架。1982年,日本驻华使馆向我国交通部递交了一份地图,提出中日之间海域应当按所谓“中间线”的方法划分,从而为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埋下了伏笔。1983年,日本开始单方对本国大陆架的地形、地质和资源情况进行各方面的调查,为东海划线做好了准备。这一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海洋权益,两国东海争端的序幕由此拉开。
2004年,当我国在东海大陆架上设立的位于“平湖”油气田东侧的“春晓”油气田开始进人实质性开采阶段时,中日东海油气争端再次激化。5月28日,日本《东京新闻》连续刊出报道和述评,称我国“春晓”天然油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所谓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千米,和1998年建成的“平湖”油气田相比,距离向东一下子靠近了65千米,惊呼“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日方抛出了所谓“吸管效应”问题,称我国在这边开采,日本那边的油会被吸过去。其实这种理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东海大陆架西高东低,油作为液体,即使流动,也是从我国这边往日本那边流,不可能倒着流。随后,东海大陆架争端开始提升到官方层面。2004年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指责我国在东海建设的“春晓”天然气项目侵犯了日本海洋权利,并威胁要采取对抗行动。6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设立一个由首相小泉亲自领导的委员会——“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这个机构的责任是制定综合性海洋权益保护措施,尽早在“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展开海洋资源调查,并指导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天然气等资源。6月21日,在青岛出席亚洲合作对话会议的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与我国外长李肇星会谈时,拒绝了我方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7月7日,日方不顾我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派出调查船逼近中国“春晓”油田进行为期3个月的所谓“勘探调查”。日本媒体为这次日本政府到“春晓”油田的行动叫好。8月7日,日本制定了“为确保蕴藏着矿物资源的大陆架的权益而尽早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方针。2005年7月,日本政府授予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争议海域的试开采权,并相继给我国的油气田冠上日本名,千方百计要把事态扩大。
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根本上源于两国对东海海权的划分之争,即东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之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200海里的海上专属经济区和最多350海里宽的大陆架,东海海域最宽处仅为360海里,因此中日划定各自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时就无法避免出现重叠。中日两国在划界原则上长期存在分歧。我国认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东海大陆架是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是我国大陆的水下自然延伸,向东延伸至冲绳海槽,其以西部分是我国大陆板块的自然延伸。日本则主张中间线原则平分,以它的北部岛链和我国的钓鱼岛为划界基点,到我国大陆沿岸岛屿为范围,进行“等距离划分”,比我国的划分法要多出16万平方千米,日本将多得相当于三个浙江省面积的大陆架。中日两国不同的划界方法使得从所谓中日中间线到冲绳海槽这片海域成为了“争议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处理中日东海争端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和日本都属缔约国。当前双方划界的观点对立,主要集中在冲绳海槽的法律地位上。根据海洋法,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我国认为深达2900多米的冲绳海槽割断了大陆架,因此冲绳海槽以西部分应看作我国大陆板块的自然延伸。而日本则认为,冲绳海槽只是小的凹陷,中日在海上属于共架,而不是分开的大陆架。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优先。在北海大陆架案以及澳大利亚——印尼大陆架案中,与冲绳海槽相类似的挪威海槽和帝汶海槽,在分界时都起了重要作用。但近20年来,国际海洋划界实践趋向于选择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同划定单一边界,而且等距离(中间线)成为单一海洋划界中的出发点。从目前国际上已确定的170多条海洋边界中,多数是以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划分的。如2002年海岸相邻国家喀麦隆和尼日利亚陆地和海洋边界案中,国际法院以全体一致方式肯定了等距离在单一海洋划界中的出发点地位。法院指出:“公平原则有关情况方法……与适用于领海划界的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十分类似,包含两个步骤:首先画一条等距离线,然后考虑是否存在要求调整或移动该线的因素以便取得‘公平结果”’。国际法院的判决尽管只对当事国发生约束力,但作为国际法的渊源值得关注。
此外,日本主张的东海中间线是以它的北部岛链和我国的钓鱼岛为划界基点,到我国大陆沿岸岛屿为范围,偏离东海本身的中线几十海里,当中隐藏着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这也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这个所谓“中间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海大陆架的简介
中国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向海区的自然延伸,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占东海总面积的67%,是世界上最宽广大陆架之一。东海大陆架北宽南狭,最宽处达550公里。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局经过系统实测编制的海底地形图显示,大陆架海底地形复杂多变,特别在外陆架的北部发育有十分壮观的砂脊群。
根据不同的地形形态和成因,可将大陆架分为: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形区;济州岛附近岛屿地形区;浙闽沿岸水下岸坡区;浙闽岸外古滨海平原地形区;台湾海峡地形区;古长江河口湾砂脊群地形区;杭州湾平坦地形区;舟山群岛礁、槽地形区等。
东海大陆架无论从海底地貌、地质还是法律意义上说,它的外部界限均应位于冲绳海槽。这种看法已被中外很多著名地质地理和海洋学家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