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地图-宋朝的地图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宋朝的地图
- 2、宋代有哪些仍保存至今的著名地图?
- 3、宋代的详细中国地图
宋朝的地图
宋朝的地图如下宋代地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宋代地图,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蛮元、刚明、奴清几个词来形容各朝各代,其中“富”就说明宋代地图了宋朝的经济繁荣。宋朝的工商业极其发达,GDP可以占全世界的60%左右,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可以做到这种盛况。
据统计,宋朝的财政收入最高达到16000万贯,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也曾高达10000万贯,就从铸币数来说,宋神宗时期每年铸币数量远超盛唐数十倍,这是经济的高度繁荣带来的效益。
扩展资料:
宋朝的科技成果,造船业高居世界第一,宋朝拥有当时世界最庞大的商船队,商船频繁到日本、印度、东南亚、阿拉伯东非等地进行商贸活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武器的大规模使用、还有在指南车、风力、土木工程以及金属冶炼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辉煌成就,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大家,例如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等一批著名词人,花鸟画、人物山水画等画派也相继活跃。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称赞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宋代地图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
宋代有哪些仍保存至今的著名地图?
华夷图是反映当时中外关系的图。此图是据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缩简刻于石碑之上,现保存于西安碑林,长、宽各342尺。刻于刘豫阜昌七年(1136)。右下方有“岐学上石”字样,当是为教学需要而刻。并有“其四方蕃夷之地,唐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闻者载之,又参考传记以叙其盛衰本末”。这就说明刻石原据底图。且黄河入海的路经,也从庆历八年(1048)改道之前的线路。只是改动了“契丹”,即大辽国,其姓耶律氏。唐代强盛,对外通好进贡的国家较多,而入宋以后,“以不通名贡而无事于中国今略而不载。”邻国之中有“沃沮”、“新罗”、“百济”、“高丽平壤”。左下角注西南,说:“欢州、日南,即越棠、林邑之地……宋自开宝以来,交趾修贡,请内附,皆受封爵。”(见西安碑林《华夷图》)左上角注“自建隆以来,通于国者于阗、高昌、龟兹、大食、天竺。”国内部分反映了山脉、河流、湖泊、长城等地物,以及各府、州等名称。所反映的自然地理地物和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只是海岸轮廓与今图比较,变形较大。河、江的源头也不够准确。
宋代的详细中国地图
【北宋地图】
北宋的统治区域:
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
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
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
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
【南宋地图】
南宋的统治区域:
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
北界因金人入侵而不断南移,最终移至淮河为界。
西部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秦岭以南为界。
扩展资料
宋朝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国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同时方便区别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故称“赵宋”。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
建国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他人效仿自已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归于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同时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调将指挥制。
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就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契丹、西夏用兵屡遭挫败。
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史称“南宋”。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领土落入元军手中。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参考资料:
历史追学网-北宋地图
历史追学网-南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