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真正含义-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
出处三十而立真正含义:《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真正含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文本赏析
在本章中,孔子阐述了道德修养的过程在于不断地进取和完善。他在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时,体会到了道德修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一下子就完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且,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上的融合,发自内心的自愿去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违背心意地勉强去做。另外,孔子这些做人做事的经验,也是想让后人拿来借鉴,给他们指明正确的修道之路。
三十而立真正含义 三十而立什么含义
1、三十而立意思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的年纪,应该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成家立室。
2、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3、孔子说:“三十而立”,主要就是立三样东西——立身、立业、立家。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的真正含义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说:“三十而立”,主要就是立三样东西——立身、立业、立家。
“立身”不是指安身立命,而是指自我道德修养。为什么不是立德呢?因为立德是“三不朽”之一,是圣人的标准,我们普通人还是处于立德的初级阶段——立身。立身的另一种理解就是有一定的修养,古人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就好比这里所说的“立身”。
立业:古往今来都是一样,三十的男人已经过了寒窗苦读的年龄,都是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工作,且都工作了多年。立业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
立家:古代社会讲究”成家立业“,但是现代社会大多是立业后成家,这是人们思想的转变,也是现实压迫所致。三十岁成家不早也不晚,正是合适。
40岁又称“不惑之年”,人到40岁,必然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对外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血气方刚,任性冲动,对生活也多了一份沉稳。
对内明白自己,有理想,但不妄想;有希望,但不奢望;有作为,但不妄为。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过分乐观,但也不自卑消极,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到了50岁,就知道自己的命运轨迹,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生活中,经常有人抱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别人富有、为什么没有别人有地位等等。
生活,要学会放下遗憾。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知天命,就是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学会顺应这个轨迹,坦然地接受这一切,不要整天抱怨和违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