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公-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既是奠基人,又是领路人?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既是奠基人,又是领路人?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史记》
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他是秦灵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合法的接班人,但是秦灵公死后,公子连的叔祖父不干了,凭借着极强的威名,从公子连手中夺走了大权,是为秦简公。
此时的公子连为了躲避迫害,选择了流亡魏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就是29年,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他才能得以回国后,为秦国带去新的希望,因为他在魏国那时正值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的时期,这点我们稍后再说。
秦国君主影视形象
公子连躲避去魏国,秦国内部却是君主轮流换,秦简公做了16年的君主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惠公继位,秦惠公做了13年的君主也去世了,而把秦公之位传给了仅2岁的儿子,秦出公。
秦出公只是个孩子,大权就落在了其母亲身上,他的母亲为了稳固地位,开始大量提拔娘家人,历史上对这群人有着专门的称呼,叫做外戚,这引起了秦国老贵族的不满,于是他们想起了还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紧接着公子连就回国即位,并且杀死了秦出公母子,公子连摇身一变又成了秦献公。
秦献公的改革之一:止从死。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
秦国自秦武公开始,就有了人殉的制度,《史记》记载: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这是人殉制度在秦国持续三百余年的开始。
关于秦武公时期的人殉,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习俗,以此来肯定秦献公的贡献,但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墓葬来看,为秦武公从死的人,其身份并不一般,似乎并不是奴隶,很有可能是身份显赫的贵族。
秦献公止从死后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
联系后来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史记》记载:缪(笔者按通“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似乎秦国的从死制度也并不是如表面那么简单了。
这种从死制度,很可能是秦国君主强化君权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削弱权臣对新君的威胁,而下令让权臣从死,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以奴隶殉葬的习俗,到了秦献公回国继位第一年,他就下令“止从死”,或许也是与旧贵族达成的妥协,但不管如何,这样制度被废除,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秦献公的改革之二:初行为市。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史记》
什么是初行为市呢,说白了就是扩大商业活动,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交易就应运而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必然,秦献公的这样举措,就是进一步促进了秦国落后经济的改制。
当然,秦献公的初行为市并不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落后的连商品交换都没有,根据发掘战国晚期的塔儿坡墓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同一个墓葬中的陶制物品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是不同的作坊制造出来的,足以证明早期的秦国已经出现了商品的交换行为。
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
而秦献公的这项举措,很可能是由官府出台的鼓励和规范市场行为的一项措施,是秦献公扩充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毕竟从事商业活动,要缴税。
秦献公初行为市后,秦国的市场开始慢慢形成,后来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市场的官员,这点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后来的刘邦就是在栎阳市场中斩首了司马欣也是佐证(《汉书》记载:汉王疾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秦献公改革之三:为户籍相伍。
十年(笔者按,秦献公十年),为户籍行伍。——《史记》
秦献公的这项举措,在管理国家方面有重大进步性,张金光在《秦制研究》中评价说: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这是新制度,是从文献上所能见到的我国户籍编制的首创。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野”,而上层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国”,但是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这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而秦孝公把臣民一律入编为“伍”,也是间接地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战国时期的士兵
那么究竟“伍”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何为四邻?四邻即伍人谓也,也就是说自己家和前后左右的邻居,合起来就是一个伍,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却极大的方便了治理国家。
而后来士兵,也是从“伍”中征召,这样既能保证农业生产,还能增强战斗力,可以说对秦国后来的变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献公前一任秦公是谁?叫什么名字?
秦献公的前一任秦出公。秦献公的父亲是秦灵公。但秦灵公死后,秦献公未能继位,大臣们拥立秦灵公之叔公子悼子为秦简公。
~~~
秦灵公:前424年 - 前415年,在位10年。秦献公之父。
秦简公:前414年 - 前400年,在位15年。秦灵公之叔。
秦惠公:前399年 - 前387年,在位13年。秦简公之子。
秦出公:前386年 - 前385年,在位2年,秦惠公之子。
秦献公:前384年 - 前362年,在位23年。秦灵公之子。
秦简公在位几年﹖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公元前414—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郃阳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
秦东长城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史籍:“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巉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