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人数-为什么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了 而金门渡海战役却输了呢?江和海不是差不多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了 而金门渡海战役却输了呢?江和海不是差不多么?
- 2、为什么说关天培和左宗棠是民族英雄
- 3、军队中一联队是多少人,为什么称呼为联队而不是用,什么排啊连啊什么的?
- 4、台军兵役条件变动,更多胖子要去当兵,当地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
- 5、请问台湾军队的大学都有那几所啊?
为什么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了 而金门渡海战役却输了呢?江和海不是差不多么?
金门战役检讨
金门之战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论得失。金门战役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今天仍不同程度存在。
一、意义
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24天,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1949年以前,我军驰骋陆地。敌强时,我避而歼之;敌弱时,我聚而歼之。1949年我军始下海进攻岛屿,乃全新课题。海岛作战,胜则全胜,败则全没。这一作战特点直至今日仍颠扑不破。
金门战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金门战役虽战于一隅,却影响全局。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1、无金门之战,便无今日台湾。毛泽东是一位大陆战略家。他可在陆地上将蒋介石八百万精锐鲸吞,但金门战役却败了。与其说败给蒋军,不如说败给海洋。自那以后,悠悠五十载,解放军兵锋再未染指台湾海峡。1949年10月27日金门战役获胜的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流了泪。他太需要一次胜利了。他太知道金门战役的意义了。他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金门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它位于大陆边缘,北与马祖毗连,构成两栖性的边缘地带。金门是台湾的桥头堡。蒋介石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湾便有大陆。"历史上郑成功、施琅攻取台湾,都以金、厦为出发地。金门在敌手中,进可封锁内陆,退可屏障台湾。金门若在我手中,台湾海峡的交通线便面临极大威胁。台湾顿失前敌。大军渡海,朝发夕至。就是到今天,欲解决台湾问题,仍首先要解决金门问题。
2、金门战役奠定了国民党经营台湾的心理基础。共军打国军,左右都是赢。国军打共军,横竖都是输。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心理优势崩溃于零。至1949年,更是士气土崩,精神瓦解,一败如水。在这种情况下,金门战役像一针强心剂,注入国民党濒死的肌体。这个党又活过来了。五十年来,国民党认真汲取丢失大陆的教训,励精图治,台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台湾,经济独秀于世界之林;军事赖美国撑腰,也不乏看家的本钱;政治满盘西化,已成为我心腹大患。蒋经国认为:"金门战役是国民党的转折点。"胡琏说:"金门战役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台湾有人把金门战役比作中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道理正在于此。赤壁之战后中国三分,金门之战后祖国统一被阻挠。民进党上台后,继续接过"古宁头(解放军第一登陆点)精神"的接力棒。吕秀莲称:"古宁头大战,两岸变两国。"
3、研究金门之战的意义。江主席说:"台海必有一战。"金门之战是一次两栖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与我将来解放台湾的战争模式是一样的。台湾是放大的金门。二十八军是缩小的我军。金门之战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论得失。金门战役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今天仍不同程度存在。时光虽不能倒流,历史却可以重演。唯有认真吸取金门之战血的教训,才能在未来的台海决战中稳操左券。
二、轻敌
当时敌我态势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入闽,以排山倒海之势南推。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号称"小叶挺",善战、多谋、常胜。解放战争以来,十兵团平山东,扫淮海,跨长江,克福州,战无不胜。1949年10月17日解放厦门,金门顿成一座孤岛。岛上守军为李良荣的二十二兵团,约两万人。十兵团十万大军隔海虎视。优劣立见。这时候,最可怕的敌人出现了。这个敌人就是轻敌情绪。一股有毒的气氛弥漫在十兵团上空。
1、主帅轻敌。此乃兵家大忌。古今中外,将帅轻敌而丧师者,不可数。未战而轻敌,胜负已定。这也算成败系于一人。叶飞知兵,本不至此,但他被节节胜利冲昏了头脑。首先,他的心不在金门,而在台湾。他根本不把金门李良荣的两万残兵放在眼角。他已把目光投向了海峡另一端。恐怕不仅他,整个三野,整个解放军,都如此。当时风靡的看法是,不怕敌人守,就怕敌人走。十兵团的作战原则是:尽量把敌人有生力量歼灭在大陆和沿海岛屿,不使其逃到台湾,为日后解放台湾增加难度。
我一直认为,叶飞选择二十八军打金门是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理由一,在十兵团中,二十八军善守不善攻,甚少攻坚任务,多是打阻击战;理由二,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在上海治病,政委陈美藻治理福州,参谋长也不在位,军中只有副军长肖锋一人,既当爹又当娘。做此决定仍然是出于叶飞的轻敌。叶飞对肖锋说:"看来大陆再也不会有什么大仗打了,你们二十八军就扫个尾吧。"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叶飞说:"进攻金门本来就是二十八军的任务,没什么改变了。我是充满信心的!"10月20日左右,二十八军向兵团呈报了攻打金门的作战计划,叶飞因处理地方事务太忙,竟没有看一遍,遑论研究、修改,便批准。大战将起,因敌情不明,特别是离开了广东潮、汕地区后在海上游弋的胡琏十二兵团动向不明,肖锋有些犹豫。叶飞在电话中说:"只要上去两个营,你再掌握好二梯队,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叶飞还交待:"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不等待,不犹豫,向里猛插。"轻敌至此,焉得不败?部队就是被这种轻敌送进虎口的。
2、全军轻敌。主帅的态度便是全军将士的晴雨表。叶飞如此,进攻金门的总指挥员肖锋又好到哪里去了?十兵团老同志都讲:肖锋甚至比叶飞还轻敌。叶飞主要是在战略上轻视敌人,肖锋则在战略上和战术上统统轻敌。船只那样缺乏,第一波只够载运九千兵,可有些船上仍然装了不该装的东西,令我今天想起来还觉得可耻。主攻团的几条船上都载着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据说是准备用来庆功时大把花销的,被国民党军缴获时许多钞票连褶印都没有,整整装满好几箩筐。另一个团的船上装了猪,也是庆功用品。更可笑的是,居然在有的船上还载着办公桌椅,以便"新政权使用"。
我军轻敌,包括轻视了蒋介石固守金门的决心。起初,蒋介石讲:"如果说台湾是头颅,福建就是手足。"后来他把这个荣誉给了金门。厦门失守后,他曾严令汤恩伯:"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
三、渡海工具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 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1、先机制敌。蒋介石因为早下决心经营台湾,对船只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1949年9月,他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里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台湾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二十八军是采取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的。我军高级将领中对此清醒者唯粟裕一人。一前辈对我讲:十兵团攻金门前,粟将军焦躁不安,在办公室里倒骑椅子,凝视军用地图,整整一日不动,后取口琴吹奏《苏武牧羊》,曲颇凄凉。肖锋说粟裕对攻击金门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与渡海有关。
今天,针对我对台攻势,陈水扁叫嚣:与大陆决战于境外,决战于岛外。据了解,所谓"外岛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战争逼近之前集中优势海空力量摧毁我渡海工具。美国兰德公司曾向美军方提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时美军应采取的三个方案,其中B方案就是所谓"海峡战略",即以中国的渡海能力和渡海部队为主要打击目标。选择在中国部队渡海过程中给予毁灭性打击。
2、第一攻击波必须独立作战。第二梯队不能依赖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必须自备船只。二十八军进攻金门第一梯队三个团九千余人,如岛上敌情不骤然变化,取胜把握应当是有的。今天我对台作战,我认为第一梯队登岛人数必须在三十万以上,与台军总兵力大体相当,否则不足以制敌。美军判断我军登陆台湾需二十万人,这是建立在有第二梯队的基础上的。金门之战,二十八军曾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隔海待命。大军枕戈,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队的船回来。肖锋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一点上。进攻前,他曾专门指派三名得力参谋负责督促船队返航。肖锋与他们一一握手,反复叮咛:"你们别无其它任务,你们的任务就是组织和督促船队返航,切记!切记!一定要迅速返航!"第一梯队于凌晨二时登陆,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愈近愈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船只又轰又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战船大火熊熊燃烧,无计可施。海岛作战,有人无船不算兵。三天三夜,无一人一船返回。当兵团最后撤消进攻命令后,在大陆的我军几万将士冲到海滩上,放声大哭,声震海天。用各种兵器向天空射击,把天打出个窟窿。
3、民船不可靠,民心不可用。五十年前对金门作战和今天对台湾作战,都是在民情陌生地区用兵,我们面临两个敌人。当时,福建刚解放,百姓对我军恐惧,船工俱怀二心。我在金门"古宁头大战纪念馆"看到二十八军一份被缴获的文件上这样写道:"攻打金门,四大要领。船工退缩,严格督促。"粟裕要求山东派船工南下,道理正在于此。二十八军登岛作战部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全部损失,却也把蒋军打得鬼哭狼嚎,高魁元战后曾愤愤地说:"山东尽老八路!"二十八军是渤海军区老底子,主要战斗员均是山东人。福建船工多用重金买来。每船三两黄金,每人三两黄金,再加鸦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么藏匿不出,要么故意捣蛋。战役最激烈时,兵团从厦门重金募得一艘火轮,拟增援金门,但船主竟疯也似地把船开上沙滩搁浅。上了船的船工也怕死得要命。尽管给他们先吸了毒,仍如鼠。接近金门海滩时,枪炮如注,他们都吓得龟缩船底舱不敢出。许多船都是由不谙水性的解放军驾驶,致使有失。我军上岛之后,金门老百姓毫不支持我军,反与我为敌。我军在古宁头村与蒋军鏖战时,国民党飞机来轰炸,村民们都聚在附近山头看热闹。村史载:每当飞机投中目标,村民都大声欢呼。还有一村民鼓掌道:"中国人打中国人,中国人杀中国人,实在太精彩了,比看电影还过瘾。"他还说:"花一万块钱都看不到这种场面。"这个无耻的村民名叫李石,纯种中国人。蒋军押解放军俘虏和伤员下战场,村民皆喊:"打!打!打!"古宁头村史还载:战后掩埋解放军战士尸体,村民齐动手。有许多受伤很重的解放军官兵,并未死亡,"一个个脑袋光秃秃的,眼睛睁得圆滚滚的,呻吟声此起彼落。"村民们将他们全部活埋。"有一个年轻小伙子约莫十六、七岁,被掩埋时还一直猛摇手,看起来凄惨而可怖。他哀号着,乞求着不要埋他,最后仍被活埋。"这段实录,令人落泪。
我若攻台,台湾民众就是金门古宁头村民。
四、困兽斗
古人作战,很讲究"围师必阙",即给敌人留一条生路,不使其殊死搏斗,置之死地而后生。海岛作战,守方处孤岛,临绝地,唯有死战求生,别无他途。金门之战正是这样。国民党守金门的二十二兵团既非嫡系,又是累败之师,其中二十五军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被全歼于碾庄,军长黄伯韬自杀。五军则全部覆灭于淮海战场陈官庄。装备也不如我军好。除了武器,国民党军员额也不齐。为着军饷,号称一个兵团,实则仅弱旅八千。就是这样一支老师,在金门之战中竟焕发出了百倍的青春。道理很简单:绝地使然。日后我军攻台,台军面临与金门守军相同的境地。莫道台军不堪战,届时必做困兽斗。某军委首长问我对我军攻台的看法,我讲了一个寓言:一只狮子发现了一只兔子,追了半天没追上。别的动物笑话狮子,狮子说:"我追兔子不过是为了一顿早饭,而兔子跑却是为了全部生命。它当然跑得快了。"台海之战,小心我军成狮子,台军必然是兔子。
李良荣再做困兽斗,仍不足以将我军赶下大海。双方呈胶着状态。就在这当儿,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五、"神风"
金门战役中,有一股"神风"--胡琏的十二兵团。正是这股"神风",把我军登岛部队推上了绝境。
事后证明,金门作战早打三天,晚打三天,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惨痛的结局。早打,胡兵团未到;晚打,胡兵团到了,敌变我变。如今偏偏选的是敌人最强的时候:李未走,胡已到。结果,我军在北岛登陆,胡琏在南岛下船。在最关键的时刻胡兵团的生力军源源涌入战场。我军愈打愈少,敌人愈打愈多。事至此,已不可为了。
金门之战对我军而言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是武器--敌坦克。金门岛上有一支装甲部队,共有美制M5A坦克22辆。M5A坦克火力很强,一辆单车的火力超过一个装备齐全的步兵连。一个坦克营的火力则超过一个步兵师。它给予我军重大杀伤。由于缺乏反坦克兵器,我军战士曾在身上裹着炸药包向敌坦克猛扑,不果。
六、"打仗,打将!"
战争胜负取决于将帅。
金门之战,蒋军之所以能一逞,就是用对了人。蒋介石在关键时刻启用胡琏,今天看来确是一着高棋。
我军以百战百胜之师进攻金门失利,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然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陆指挥。二十八军制定的进攻原则是"奇袭加强袭",这是对的,但无统一指挥,奇袭尚可,强袭谈何?
七、血洒海疆
52年前,为了祖国的统一,我英勇人民解放军九千健儿,义无反顾地渡海作战,血洒海疆。壮志未酬,魂魄不灭。我常常在夤夜听见他们恨恨的呐喊。由于主帅轻敌,指挥失当,壮士一去不复返。九千颗不屈的心脏,千载之下,谁与抚平?历史告诉我们,大方向错了,纵有万千忠勇之士,也只能空抛头颅,凄问长天。金门之战是我军宝贵遗产,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再败。
金门战役我军被俘四千余人,其中三千人于1952年被台湾用渔船分批遣返大陆。这三千人一律被开除党籍、军籍,遣返老家种地。一部分人被定为叛徒,判刑。文化大革命中,三千人统统受到批判,纵是农民也不能幸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苦战三天,受苦三十年。"1983年后,为这批苦难将士恢复政策,也不过是补发一点钱物,恢复党籍,按复员处理军籍问题。其中不少人由于挨饿、生病、批斗、年迈等原因,早已不在人世。活着的人都年过七旬,华发飘零。一生也就这么毁了。助攻团教导员陈之文,被俘后坚贞不屈,在集中营里组织斗争,回大陆后却被定为叛徒。1983年,通过复查,为其恢复党籍,三十余年冤屈得到申张,因兴奋过度,心脏病突发,猝死。全村人痛哭,道:"老陈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都受了,可什么福也没享过。命薄啊……"
为什么说关天培和左宗棠是民族英雄
因为关天培在广州抗击英国侵略者。左宗棠收复新疆。他们当时面对的都是外国的侵略者,捍卫的是民族的尊严。
军队中一联队是多少人,为什么称呼为联队而不是用,什么排啊连啊什么的?
日本鬼子才叫联队呐,估计是团营一级建制吧,小队是排,中队是连
台军兵役条件变动,更多胖子要去当兵,当地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
台湾是我们国家台军人数的一个重要的省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其他的国家再怎么阻挠,那也改变不台军人数了这个事实,并且我们国家的领土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如果威胁到的话,那必将用最严厉的方式回击。而台湾的民众也是和大陆一样,适当的年龄就要去参军,其实参军也挺好的,不仅可以报效祖国,还可以强奸自己的体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还光宗耀祖。但是台湾的一个兵役条件有所变动,让更多的胖子都要去当兵了,那么当地的相关规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这个话题。
这一次的兵役变动实在是有点奇怪,他们招募的话也只是看身体的各方面指数是否过胖或过瘦,具体的方式就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得到这个指数,指数如果达标的话,那就可以成功的参军。其实这个方式也比较科学,身体各方面指数如果达不到的话,那么确实,去参军的话也比较吃苦跟不上部队的节奏,很有可能被淘汰回来,到时候就更丢脸了。而这一个参考的数值很符合更多的肥胖者们,如果不是特别肥胖的情况之下,一般的胖子都可以服兵役。
从以往的一个数据来看,台湾的出生人口总共才15.4万人,但是死亡人数却达到了惊人的18.4,已经出现了一个严重的负增长,而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想要征兵却没那么容易,所以才放宽了条件,让更多的肥胖者们可以参军。总的来说,只要台湾的民众身体各方面素质没有问题,检查过关的话,想要参军,还是非常容易的,也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军,这才是热血男儿应该做的事情,俗话说得好,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请问台湾军队的大学都有那几所啊?
台湾的话目前有军校30多所,按照职能分为共同院校.军种院校、其他院校。其中主要的军校有“三军大学”、中正理工学院、海,陆、空军官学校等。
最主要的应该是三军大学、中正理工学院、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左营海军军官学校、冈山空军学校这几所吧。
下面是大致的简介:
三军大学:
台军“三军大学”的前身是“国防大学”,2000年改名.是培养训练台三军高级军事指挥人员的最高军事教育机构.隶属于台“国防部”。1969年由原三军联合参谋大学.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大学和空军指挥参谋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成。下设陆军指挥参谋学院、空军指挥参谋学院、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和战争学院。
中正理工学院
中正理工学院是台军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人才.进行武器装备研制发展的最高学术单位。中正理工学院的历史可追朔到1917年在湖北汉阳成立的陆军理工学院,1949年迁至台湾。1968年台湾当局将陆军理工学院.海军工程学院.陆军兵工学校和联勤测量学校合并.成立该综合性理工学院。
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凤山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可谓鼎鼎大名——1924年建立的黄埔军校。该校经广州、南京、成都.辗转迁至台湾.1950年复校。招生对象为陆军“正期班”学生(本科生)、预备军官与专科学生。学校教育遵循台。教育部“的四年大学制.学生在四年八学期需修满128个学分。
学生入学第一年进行不分系的“通识教育”(通常包括外语学习、文史学习、政治学习).也进行一定量的军事必修课的学习.如测量、识图等。二年级后.学生将主要依据毕业后的服役兵种进行选系和选课。三年级后开始学习“领导统御”科目,提高学生在未来军旅生涯中的领导管理能力。到了四年级时.强调课程内容要偏重思考与实践.加大实践的分量。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科技训练,使毕业学员能够适应未来战场中的高技术环境。学校体能训练比较丰富,除一般运动项目外,还增加了如拳击、捕俘,擒拿等格斗项目。
左营海军军官学校
该校位于台湾南部海港左营.其前身是沈葆桢于1 867年创建的船政后学堂.1 946年在四川重庆正式建校.1949年7月在台湾复校,是目前台湾海军军官的主要来源.通过军事联招、中正预科学校升读考试和申请入学等途径招生。该军官学校学科部下设电机工程系.船舶机械系、海洋科学系、资讯管理系与应用科学系等。学员第一年主要进行学科基础和军事基础学习.第二学年专业课逐渐增多。第四学年的军事学科重点是“敦睦远航”,首先是环岛航行.然后是到台湾以外的海域远航。左营海军军官学校实施新老学生混编.民间“大家庭”式的管理制度。通识教育与其他军校相同.设外文系、文史系及政治系.重视科技与学科专业技术的训练。
冈山空军学校
冈山空军学校前身为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创建的航空学校,该校于1949年在台湾冈山复校.1960年开始招收飞行专业军官。该校入学方式以申请入学和军事院校联招两种形式为主。该学科部下设航空太空工程系、航空机械工程系、航空电子工程系、航空管理学系与通识中心等。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即进行分系。飞行专业军官班通常是实施为期9周的集中训练。冈山空军学校的“正期生”(本科生)毕业需服役14年.专科生毕业需服役10年。
下面是台湾军校教育现状:
台军的军校教育基本上冶袭了国民党时期军校的“三阶五段制”教育。共同院校主要担负三军军官的深造教育和进修教育。军种院校则负责本军种的军官教育和士官教育。其他院校则是军种外学校.主要对联勤人员,后备军和宪兵进行培训。
军官教育:
台军的军官教育分为基础、进修、深造三个教育层次(三阶).军官的培养按基础教育、进修教育、指(挥)参(谋)教育、战争(略)教育、兵学研究五个阶段(五段)实施.沿“通才”和“专才”两条教育路线发展.采取分段,分类的方式.根据干部经历和志趣逐步按计划实施。
基础教育:台军的基础教育又称养成教育.以培养基层军官为目标.招生对象为高中(职)毕业生。正期学生(本科生)训期为4~7年.专科学生(专科生)训期为2~3年。课程设计均以“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本科和专科课程内容为主,以军事基础学术为辅。学生教育课程编排紧凑.学生自习时间较少。
进修教育:台军实行培训、晋升相结合的原则,军官在晋升之前一般先到相应级别的院校进修.毕业分配到高一级的职务任职。台军进修教育又称专科教育.主要招收在职的尉级军官.培养少校级军官。台军进修教育较为完整.各兵科学校大多设有分科班、正规班,研究班及专长班.其中正规班训练期为6个月。海军.空军兵科学校均以短期的专长班次为主。台海军已经开始成立正规班.并规定专长班的训练时间超过15个星期的?视局正规班,台空军各兵种学校的参谋班和正规班相同.训期为15个月。
深造教育:台军的深造教育依据”重质求精.精选高层。的指导原则,以培养团职以上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高级参谋军官为主.重点提高受训者的军事战略和总体谋略水平.以及胜任高级职务的能力。深造教育一般由“三军大学”负责.分为指参教育和战略教育两个阶段。指参教育由“三军大学”的陆.海、空军指参学院担任.主要班次为正规班.招生对象是三军各兵种学校正期班毕业的校级军官.培养师级以上指挥军官和各级参谋人员。教育课程将军事理论、指参教育结合起来,以军事战略、野战战略为重点。技术军官的深造教育由。政治作战学校”的政治作战研究所、”中正理工学院”的理工研究所、。国防医学院。研究所和”国防管理学院。的资源研究所兼任。台军最高军事人才的培养由。战略研究所”(原“兵学研究所”)负责。
士官教育
台军通过三军各兵种学校的士官班进行士官的培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正规的士官教育体系。台军士官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进修教育两种。基础教育分为常备士官班和预备士官班。常备士官班招收国中毕业生,实施完整的高中(职)教育.训期两年。预备士官班招收高中(职)毕业的士兵.训期8~22个周。进修教育分为短期训练班,领导士官班及高级技术士官班。技术士官班招收高中(职)毕业生.训期1年。尔后随其军队经历的发展再接受教育。
预备教育
台军的预备教育是陆海空军官学校和。政治作战学校。的学前教育。由中正预备干部学校统一负责。中正预备干部学校的高中部招训国中学生.实施完整的高中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依据志愿直接升入陆海空三军的军官学校和政战学校的正期班。初中部招收国小毕业生.实施完整的国中教育.毕业后直升高中部。
台湾军事院校的教学特点
重视“通才”和“专才”两条线的培养。对军官更强调“通才”教育
台军认为国防科技愈进步.军兵种专业分类越精细,越需要军事“专才”;但只有将这些“专才”发展成“通才”.才能更加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因此.在院校教育中.台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通才”型军官。比如.学科的安排.实习的科目都尽量丰富多彩;强调在军事院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加强战略、战术和战法的研究.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除院校教育外,在军官任职后也有多种手段培养“通才”。一是注重军官的任职.将有发展前途的军官在业务部门之间进行调整、转换.鼓励各级军官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二是鼓励军官通过参加国防科技人才培训和军事训练等多种途径.以全时、在职、工余等方式进修。
重视英语教学,学员的军旅前途与英语学习成绩相关甚大
近些年来.台湾军官赴美学习、训练的人数与年俱增。因此台军各校都十分重视英语教学.英语成绩优秀的学员可获得赴美学习的机会。当前.台湾当局任用高级军官有两个倾向.一是本土出生的军官具有较高的升迁率.二是赴美培训过的军官颇受重视。这种风气也逐渐影响到军校教育.通识教育中很大比重都被用来安排英语教学。
总体来讲,台军的军校教育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台军军事院校每年培养各类军官、士官7000余人,基本上可以满足部队的需要.台军军官绝大多数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指挥参谋业务专修和战略研究方面.师以上军官基本都完成了相关理论培训.旅级军官也达到40%.营级军官接受指挥参谋业务培训的人数达62%。士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16.52%、高中(职)文化程度76.56%。
希望我找的这些资料能够帮助到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