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贴秋膘-立秋贴秋膘的由来,贴秋膘是啥意思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立秋贴秋膘的由来,贴秋膘是啥意思
立秋贴秋膘的由来
人们认为夏季会消瘦,为了补充身体能量,就有了立秋贴秋膘的习俗。
过去的人们生活没有如今这么富足,炎炎夏日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日子,可以想象日子有多么难熬。而且生活条件差,平时也难得吃一次肉,苦夏把人们身上仅有的一点皮下脂肪也搜刮了去,所以到了立秋这天,代表着暑热渐退,人们的胃口会从这天起逐渐变好,人们选择在立秋这一天以肉贴膘,来弥补身体损失的能量。说白了,立秋贴秋膘其实是人们的一种养生方式。
贴秋膘是啥意思
按照字面意思,贴秋膘就是秋天长肉的意思 ,因为膘指的是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到了立秋时节,人们习惯吃肉来长肉。不过立秋贴秋膘也有不少注意事项。
首先,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 姜 、蒜、 韭菜 、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要适当食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
其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立秋贴秋膘的。比如实热、湿热、痰湿重等三种体质的人;爱着急、爱生气的人;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的老年人;都是不宜大补的。所以在立秋贴秋膘时,这类人要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养生。
立秋贴秋膘是什么意思?立秋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立秋贴秋膘是什么意思立秋贴秋膘?
贴秋瞟是立秋立秋贴秋膘的一个习俗,是古时人们为立秋贴秋膘了过冬而在秋天养精蓄锐所诞生的习俗之一。
民间立秋这天,会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说明夏天过得不好。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所以瘦了就需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贴秋瞟一般会吃味厚的美食佳肴,而首选一般都是吃肉,即以肉贴膘。在立秋这天,普通百姓家会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则会吃白切肉、红焖肉,或是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贴秋瞟的目的,是为了养精蓄锐,因为秋天过后就是冬天。古时过冬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所以如果在秋天不能把身子养好的话,就很难安稳度过寒冬,这才讲究在秋天养膘。
立秋有什么民俗活动?
1、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2、啃秋
啃秋,即立秋日吃瓜。天津地区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江苏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3、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4、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什么叫做贴秋膘?
贴秋膘是立秋。
贴秋膘虽然都是在立秋,但是每个地方又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进补的方式也不太一样。
立秋除立秋贴秋膘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贴秋膘:“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为什么说“立秋贴秋膘?”
立秋立秋贴秋膘,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很多人对贴秋膘没有什么概念立秋贴秋膘,到底贴秋膘是什么意思?原来立秋贴秋膘,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立秋贴秋膘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