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市值-成立 21 年,市值破万亿,Google 凭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成立 21 年,市值破万亿,Google 凭什么?
- 2、目前谷歌的市值是多少?
- 3、谷歌a和c为什么市值不一样
- 4、华为鸿蒙系统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但谷歌可能起了杀心,怎么破?
- 5、google市值多少?
成立 21 年,市值破万亿,Google 凭什么?
2024 年 1 月 16 日,在美股收盘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股价报收在 1451.70 美元,比前一天增长了 0.87%;由此,Alphabet 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大关,达到 10012 亿美元——凭借这一成绩,Alphabet 成功进入 “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成为继苹果、微软和亚马逊之后,第 4 家实现万亿美元市值的美国 科技 公司。
对于已经成立超过 21 年的 Google(Alphabet)来说,这个成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图自:9to5 Google
对于 Google(Alphabet)来说,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最大支撑,其实来自于它的业务营收能力和利润能力——这一点,可以从 Google(Alphabet)在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得出结论。
根据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发布的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 2024 年 Q3 财报,Alphabet 在 Q3 当季的总营收为 404.99 亿美元,较 2018 年同期的 337.40 亿美元增长了 20%。
对于 Alphabet 这样的巨头来说,这样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堪称稳健。不仅如此,如果从分析师的眼光来看,Alphabet 第三季度的总营收实际上是超过预期的——雅虎 财经 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32 名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的 Alphabet 第三季度营收为 403.2 亿美元。
在营收之外,Alphabet 的 Q3 净利润为 70.68 亿美元,较 2018 年同期的 91.92 亿美元下降了 23%。但这是因为 Q3 Alphabet 营收成本研发支出、销售与营销支出、总务和行政支出均高出 2018 年同期——由此,净利润较 2018 年同期有所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见,从 Alphabet 的整体经营层面来说,它依然是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而且在积极求变。
从业务来看,Alphabet 的绝对核心是 Google,而 Google 的核心则是广告。 根据 Q3 财报,Google 第三季度广告营收(由网站营收和网络营收组成)为 339.16 亿美元,高于 2018 年同期的 289.54 亿美元,增长了 17%,占比 84%。
对于广告业务的这个成绩,来自信托基金 Synovus Trust Co. 的高级经理 Dan Morgan 评价认为:
除了广告这个稳定的现金牛,Alphabet(Google)也在积极开拓新业务。
根据 Q3 财报,Google 其它收入(包括 Pixel 手机等硬件和云产品)在第三季度增长了 39%,达到 64.3 亿美元。尽管 Google 并未在其他收入中指出硬件产品和云产品的具体收入,但云计算业务的收入无疑是其中的重点。
尽管 Google Cloud 仍远远落后于领先的亚马逊和微软,但 雷锋网了解到,在 2018 年 2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其收入运行速度从每季度 10 亿美元增加到 20 亿美元,翻了一番。 不仅如此,该公司预计,随着其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包括将其销售队伍增加三倍,并壮大其 Google Cloud Health 部门,明年将有类似的增长。
一直到 2024 年,Google Cloud 还在为其自身业务扩张做大量的工作,目前最新的一个重磅动态是与 IBM 达成合作关系(参见雷锋网此前报道),在 Google Cloud 上推出 IBM Power Systems,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客户。
总体来看,Google(Alphabet)在整体经营上呈现出一种稳健而求变的状态,在广告营收稳固的基础之上,也在云计算等新业务上持续发力,颇有守旧开新的意味——而 Google(Alphabet)在财报和业务层面的表现,为它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业绩之外,外界对于 Alphabet 的价值空间想象,一定程度上来源于 Alphabet 在人事层面的重大变革。
2024 年 12 月,Alphabet 在其官网上宣布了重大人事变动,即 Google(Alphabet)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分别卸任 Alphabet 首席执行官和总裁的职务;而 Larry Page 的职位由现任 Google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来继任,也就是说,Sundar Pichai 同时成为 Alphabet 和 Google 首席执行官。
与此同时,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留在 Alphabet 的董事会,通过各自的股权来对公司进行控制。他们在公开信中写到:
这次变革,让 48 岁的 Sundar Pichai 成为 Alphabet 帝国的掌舵者。
Sundar Pichai 在 Google(Alphabet)已经有 16 年的职业生涯;他从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角色做起,逐渐负责 Google Chrome、Chrome OS、Android 等业务,并在 2015 年 8 月的公司重组被任命为 Google CEO,在 2017 年 7 月 24 日加入到 Alphabet 董事会——最终在 2024 年 12 月被任命为 Alphabet CEO。
对于已经进入成熟发展稳定期的 Alphabet 来说,Sundar Pichai 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掌舵者。
他伴随着 Google 一路成长,深谙 Google 文化和管理机制,同时也为 Google 的业务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和性格温和的管理者,Sundar Pichai 比两位 Google 创始人更加擅长处理 Alphabet 所要面临的复杂管理事务——无论是财报电话会议还是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代替 Alphabet 出面的,都是通常面带笑意的 Sundar Pichai。
图自:NDTV
对于 Sundar Pichai 的最新角色,外界颇有人持以乐观态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Sundar Pichai 可能通过增加回购或有可能在公司 历史 上首次派发股息,来进一步提振 Alphabet 的股价;毕竟,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Sundar Pichai 的大部分奖金都与股价表现挂钩。
值得一提的是,雷锋网观察到, 自从 Sundar Pichai 在 2024 年 12 月 3 日被正式任命为 Alphabet CEO 之后,Alphabet 的股价已经从当天的 1294.74 美元上涨到 2024 年 1 月 16 日的 1450.16 美元,前后的上涨幅度高达 12%。
这个成绩,足以证明 Sundar Pichai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对于 Alphabet 市值的加持。
在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
首先,万亿美元市值,是一个市场价值层面的数字里程碑,因而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是市场对一家公司在价值层面的认可。作为一代 科技 巨头,Alphabet 通过万亿美元市值的实现获得了这种认可,这对于成立 21 年的 Alphabet 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Alphabet 是第四家进入到 “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 的美国 科技 公司,但如果从各自挂牌上市的时间算起,Alphabet 是四家 科技 巨头之中最快达到万亿市值的那一个——这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点。
当然, 从 Alphabet 未来的发展来说,万亿市值并不是终点,它甚至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目标——在更长远的层面来看,如何实现自身业务在未来的持续增长,保持强大的业务竞争力,才是 Alphabet 真正要关心的问题。
从产品布局来看,Alphabet 凭借 Google 搜索、Android、Gmail、Youtube 等多个十亿用户产品拥有了全球最大的产品体系之一;从技术能力来说,Google 凭借它在 AI 领域的 “硬件+软件+算法+数据+开源生态”等全方位布局,成为当之无愧的 AI 老大;而从架构和管理层面来说,Alphabet 也越来越走向成熟……
看起来,Alphabet 足够优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家已经拥有超过 10 万名员工的巨头企业也在面临诸多危机。
比如说,公司内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各类激烈冲突,无可避免的大公司病,来自外界各类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压力……这些也都是带在 Alphabet 头上的 “紧箍咒”,时刻在阻碍着这家 科技 巨头继续前行的脚步。
但无论如何, 以 Google 为核心载体,Alphabet 与苹果、微软等 科技 巨头一样,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影响力最为巨大的企业之一。 正如 Baron Capital Opportunity Fund(该基金是 Alphabet 的持股者)的管理者 Michael Lippet 所言:
目前谷歌的市值是多少?
谷歌-A/市值:7369.91亿美元(美股),更新时间:2024/03/20 16:00:00(美东时间)。
近日,随着疫情冲击,原油价格下跌,美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画面,北京时间周一晚上21:30,美股大幅低开,标普500指数跌8%,触发本月第三次熔断,美股暂停交易15分钟,这也是每股历史上第四次熔断。
实际上,第二次与第三次熔断也就发生在上个星期,可以说美股数天来连续三次熔断,诸多大公司股价大跌,无数美金蒸发在股市的折线中。
近日,有外媒统计了“MAGA”——即微软,苹果,亚马逊和Google(Alphabet)的股价走势,发现这四家科技巨头已经蒸发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值。
据悉,以2月份股价最高值来算,MAGA的市值已经蒸发了1.3万亿美元,微软损失最大,蒸发了大约4052亿美元,苹果蒸发了3718亿美元,Alphabet蒸发了3111亿美元,亚马逊蒸发了2394亿美元。
按百分比计算,Alphabet反而是下跌幅度最高的公司,下跌29.3%,接着是微软的26.9%、苹果的25.4%、亚马逊的20.8%。随着大量市值的蒸发,原本携手走过万亿美元市值的MAGA目前仅剩微软与苹果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不过即便如此,MAGA的表现仍然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
谷歌a和c为什么市值不一样
谷歌a和c市值不一样是为了保证创始人能够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谷歌将其公开交易的股票分成两类:A类股票GOOGL和C类股票GOOG。此举背后的策略很简单:GOOGL股票的所有者每股一票,而GOOG的所有者没有投票权。这就是为什么GOOGL股票通常比GOOG股票贵一些。
华为鸿蒙系统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但谷歌可能起了杀心,怎么破?
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手机、平板和电脑,基本是被苹果OS、谷歌Android和微软Windows三大操作系统主导。继PC互联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之后,万物互联或许是国产操作系统最后一次可以努力抓住的机会。
1,正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华为鸿蒙系统更加需要广大开发者来共同推动,开发者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2024年5月24日于深圳举行的首届Harmony OS开发者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说:“谷歌市值我相信鸿蒙操作系统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商业机会和创新机会。”
此次大赛历时5个月,有超过3000支队伍的10000多名选手参赛,25000多位开发者参与谷歌市值了大赛学习,最终23支参赛队伍斩获奖项,推出了诸多了有创新、有创意、有价值的优秀作品。王成录在颁奖典礼演讲上称,创新大赛的阶段性成果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萌芽,广大开发者的创意与激情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你们就是改变世界的种子”。
王成录指出,鸿蒙操作系统带给大家的不是简单的小创新。 2016年5月,华为正式立项做这个操作系统,当时的目标非常清晰:绝不会再做一个安卓或者再做一个iOS。未来一定不仅仅是智能手机会小型化、智能化,大家身边的智能化设备会越来越多,华为做这个系统一定是面向未来的万物互联。华为希望用一套系统能够解决大大小小所有硬件设备装载系统的问题,不再让不同的硬件搭载不同的操作系统,就如同人和人之间讲不同语言一样,非常难以沟通。如果所有智能硬件搭载同一套操作系统,就具备了让所有智能硬件实现便捷沟通的基础。
谷歌市值他进一步介绍说,华为希望能用这样的系统将硬件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而是希望在系统的眼睛里,在系统的视角里,所有连接在一起的设备是一台设备。“我们还希望将来信息开发的方面不再受限于今天的APP。APP这种形式的信息开发和分发,以及使用方式,只适合智能手机。我们把智能手机上的APP想搬到Pad上都有挑战。”他说。
他还提到,大家都用过智能音箱,在座的各位可能拥有不止一台智能音箱,但大家都会不知不觉不用它了,原因是智能音箱能够给大家提供的服务太少了。基于这个考虑,华为当时设计了鸿蒙操作系统,希望这个操作系统能够用一套系统解决未来所有的智能硬件搭载同一个系统的问题。
这个系统的特征是什么?他自己抛出了这个问题,他希望自己的回顾能帮助各位开发者更好地理解Harmony OS系统,理解得更透彻。他相信各位开发者会做出更多今天无法想象到的创新。
鸿蒙操作系统设计之初,是全栈模块化的设计,不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完全进行解耦。一个软件的核心是架构,而架构的核心是应对变化的能力。这一点特别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架构,这个软件是无法快速地应对变化,也无法实现长远发展。
架构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业务逻辑的技术表达方式。换言之,就是一个系统的业务从启动上链到应用的使用调用,到底这个逻辑过程是什么样的,围绕这个逻辑过程来分架构,这个架构才是可持续的。“我非常有信心能够全架构解耦做的就是鸿蒙一个。”王成录说。
有了这个能力以后,当前华为的智能手表,华为的大屏,从低端机到旗舰机,所有软件配置可以在一条产线上,不需要人工配置,根据硬件能力就可以自动加载相应模块,就把这个设备生产出来了。“我相信这对所有智能硬件生产厂家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否则它们要做无休止的定制,门槛是非常高的。”
王成录认为,今天所有的连接都是浅连接,仅仅只能握个手。一个程序的运营是需要数据的,需要计算能力、IO能力。今天所有的连接都只是下一个简单的指令。鸿蒙操作系统不但能够进行简单的连接,还能够做到数据的一体、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让所有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像一台设备一样。
王成录还指出,中国的制造业,例如家电行业、办公设备行业,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大家买了一台空调,其实,几乎所有人的空调都是一样的;大家买了一个家电系统,也几乎都是一样的。而鸿蒙操作系统有可能让这些硬件厂家能够真正生产出来个性化的,满足每一位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我相信,这对中国所有基础制造业来讲,是非常巨大的、转型升级的机会。”他说。
在颁奖典礼现场,多位大赛优秀作品的开发者代表分享了他们基于Harmony OS,实现奇思妙想的创新体验:比如,智能农场是一款智能养殖设备解决方案。它通过使用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技术实现了多设备(传感器、智慧屏等)的互联互通、自动控制,打造了全场景多设备协同智能养殖体验。又比如,分镜头APP通过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技术,实现了用一部手机控制组网内多个相机进行拍照、录像,并提供分布式相册、分布式图片美化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创新的拍摄体验。再比如,Labo涂鸦鸿蒙亲子版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能力,实现了孩子与家人或朋友在不同终端上进行协同绘画、你画一笔我画一笔、你画一部分我画一部分、绘画比赛、一起画五种模式,不仅实现了亲子互动功能还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创作。
开发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鼓励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到Harmony OS开发生态中,华为在此次颁奖典礼上还正式宣布启动Harmony OS高校人才培育计划,计划推动超过15款Harmony OS课程走入高校,打造华东、华北、西南等7大片区鸿蒙高校创新训练营,并通过每年3场Harmoy OS相关的开发者大赛来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培养更多Harmony OS全栈开发后备力量,为万物互联时代打下基础。
2,华为鸿蒙系统对整个 科技 产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不只是对华为一家有好处
截至目前,苹果的市值2.1万亿美元,微软的市值将近1.9万亿美元,谷歌的市值也达到了1.6万亿美元。美国这三大 科技 巨头有着一个共同点——各自拥有操作系统。iPhone手机操作系统iOS,iPad平板操作系统iPadOS和Mac电脑操作系统MacOS,由苹果自行开发设计;谷歌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被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等移动终端设备厂商采用;微软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则由联想、惠普、戴尔。宏碁、华硕等PC厂商采用。 在全世界范围内,手机、平板、电脑这三大类终端电子设备所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由苹果、谷歌和微软提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这三大 科技 巨头扼住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命脉。
如果说,在PC个人电脑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国产操作系统尚没有能力抓住时机做大成气候;那么在万物互联时代,国产操作系统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再一次错过了时机。美国极尽所能对华为进行封杀,其中包括,美国不让谷歌授权华为GMS,逼迫三星、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不给华为代工芯片…… 而华为大力推广鸿蒙系统,当然也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反正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华为最想做成的,无疑就是让鸿蒙系统能够像今天的苹果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一样,成为全球主流操作系统之一。
站在华为的角度来看,鸿蒙系统有着三方面的意义——是华为跻身全球生态巨头的入场券,也是华为手机+物联网的非硬件延续,还是华为智能电动 汽车 的战略支点。美国能够对华为进行封杀,说到底还是因为在核心技术层面受制于人。而华为直接推出鸿蒙系统,意在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操作系统),是华为整个商业运行一次重大突破。
最近两年,美国对华为的封杀层层加码。美国第一轮是封锁芯片成品供应链,华为被逼无奈,转而由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开发芯片以达到全面替代。但美国并不愿意就此罢休,于是第二轮封杀芯片制造代工供应链,华为只得从台积电等供应链向外转移。美国还是不甘心,第三轮封杀,算是彻底堵死华为的芯片来源。于是,留给华为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超越硬件制造的另外一个阶段,类似于微软Windows和谷歌Android,通过鸿蒙操作系统,华为的技术将可以无处不在,也就是所谓的“HUAWEI INSIDE”。 而手机鸿蒙系统的意义,是倒逼华为改变过去主要靠卖硬件挣钱的商业模式,从而摆脱芯片封锁给自身业务带来的风险,通过鸿蒙操作系统来实现业务的延续。
根据最新一份华为内部备忘录显示,华为后续业务将更加注重发力软件业务。创办人任正非在备忘录中说,华为正专注于软件开发,因为在软件领域,华为未来从根本上来看“不受美国控制,将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该备忘录中说,由于华为很难在短期内生产出先进的硬件,所以应该专注于建立软件生态系统,例如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人工智能计算框架Mindspore,以及其他IT产品。同时,备忘录还显示,华为要面向市场推动软件产品,将取决于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华为应该采取开源的方式,呼吁员工通过开源社区“吸取营养”。
毫无疑问,智能电动车产业,已经是华为重大战略方向之一。而鸿蒙系统,则是华为智能电动 汽车 的战略支点。华为自动驾驶包括三大计算平台+三大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对应于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也就是鸿蒙操作系;统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对应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智能车控计算平台,对应于智能车控操作系统。无人驾驶电动 汽车 是一个软硬件异构系统,所以未来的电车tier1一定会由智能座舱、无人驾驶、执行控制三大系统(芯片+操作系统)组成。
3,谷歌Fuchsia OS操作系统进度突然有所加快,可能对华为鸿蒙系统起了杀心
谷歌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 OS自2016年首次曝光以来,过去五年里一直显得很神秘。谷歌Fuchsia OS基于全新Zircon微内核而非Linux开发,可以在智能手机、PC电脑及其他智能设备上运行,在本质上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有着相似的定位。
果不其然的是,当华为加速力推鸿蒙操作系统时,谷歌并非是在冷眼旁观,而是同样在行动。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谷歌一反常态,不仅高调开源了Fuchsia OS,呼吁开发者们参与其中,内部测试阶段也相继完成,更是在源码中陆续创建分支。作为对比,在2024年末开放Fuchsia OS源代码时,谷歌回应称,Fuchsia 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呼吁开发者们不要尝试将 Fuchsia作为主要操作系统运行。
此外,在华为刚一宣布将于6月2日正式推出鸿蒙系统Harmony OS,谷歌紧接着也确认正式推出Fuchsia OS:即日起,第一代Nest Hub(一种智能显示屏,第一代于2018年首次推出)的用户将接收系统更新提醒,升级后,系统将从之前基于Linux的Cast OS迁移为Fuchsia OS。谷歌表示,Nest Hub系统升级为Fuchsia OS后,并不会改变或新增任何功能,界面体验也不会发生变化,唯一区别就是背后搭载的系统由基于Linux的Cast OS转变为基于Zircon微内核的Fuchsia OS。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变更操作系统这样的大事,目前谷歌的态度依然显得较为谨慎。
从谷歌将Fuchsia OS导入智能显示屏Nest Hub的举动,就可以推断得出,谷歌Fuchsia OS跟华为鸿蒙系统是竞争关系——两大操作系统都聚焦万物互联,定位不止是物联网操作系统,还要将智能手机、PC电脑等设备囊括其中。
结语: 鸿蒙系统不只是华为的鸿蒙系统,而应该更是“大家”的鸿蒙系统。 华为鸿蒙系统最终的成与败,实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 游戏 。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直言:“对于一个生态来讲,特别是操作系统这类的底层平台,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最核心的因素,16%市占率是一个生死线。”杨海松还称,操作系统开发出来只是九牛一毛,完成度仅有1%,剩下99%是多少产业伙伴愿意采用你的平台。“华为需要1~2年走完别人5~7年的路,完成生态快速起量。” 历史 已经多次证明,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初期都没有太大起色,之后再翻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鸿蒙系统能不能尽快迈过“16%市占率”的生死线,更关键还是要靠“大家”来推动,而非只靠华为自己。
(我为 科技 狂整理,部分内容参考自CSDN、半导体风向标)
google市值多少?
Google股价今天在纳斯达克报收于293.12美元谷歌市值,再创上市以来谷歌市值的新高。同时Goolge谷歌市值的市值也一举突破800亿美元大关谷歌市值,从而Google上市仅十个月就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媒体公司。证券分析师普遍预测Google股价将攀升至325美元到3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