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酒店消费报告-旅游饭店发展趋势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旅游饭店发展趋势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精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据2017年国家旅游部发布的《精品旅游饭店》(LB/T066-2017),对精品酒店的定义为:地理位置优越、设计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质精良、运营专业的小型精致旅游饭店,也称为精品酒店。
精品酒店:规模小、时尚与个性化
从国际上看,精品酒店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英文原意是“Boutique Hotel”,Boutique的意思可理解为小,时尚或与时尚、潮流紧密联系的。人们普遍认为1984年Ian Schrager在美间纽约麦迪逊大街开办的Morgans精品小饭店是精品酒店的鼻祖。
从国内角度而言,与世界各地酒店发展历程一样,中国酒店业在经过一味追求“越大越好、越高越好”的发展后,加快了向“个性化”方向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自己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精品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并将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精品旅游饭店》规定了精品旅游饭店的定义、基本特征、必备要求、一般要求和评定要求,适用于要求创建精品旅游饭店的住宿企业。明确精品旅游饭店是指地理位置优越、设计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质精良、运营专业的小型精致旅游饭店。精品旅游饭店也称为精品酒店。
精品酒店一般具有设计理念独特、服务模式体贴入微、私密性强等特点。具体如下所示:
供给端:近三年来增速放缓
根据专业酒店、公寓、办公、景区等商业空间产业品牌研究平台迈点研究院的数据,过去十年,受益于经济环境和市场驱动等多重因素,精品酒店在国内市场实现快速扩张,2014年中国有精品酒店500多家,但近三年这一趋势出现明显放缓,2016-2024年精品酒店市场新增供给数量一共为38家。
由于精品酒店的建设、管理、运营的要求较高、投资和回报周期长和消费者定位在中高收入者阶层,精品酒店在酒店整体市场占有率较小。2017年,精品酒店占国内精品酒店比例不足0.1%,而2024年国内精品酒店占酒店整体市场份额仍不到1%。
需求端:消费客群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体验经济”逐渐兴起的背景下,而精品酒店以个性化、档次较高的产品服务水准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尤其是中高收入者和年轻群体的青睐。
而伴随着轻中产人群的扩大、消费升级对品牌服务与定制化的追求和新生一代个性化的消费喜好的发展,我国精品酒店消费客群将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代表性精品酒店以其独特设计风格、周到的服务体验和品牌溢价吸引了一批较稳定的会员群体,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感较高;或者依托其所属集团丰富的会员资源,用户规模稳定。
精品酒店定位相对小众,个性化明显,精细化运营成本和高端独立的品牌形象塑造使得酒店平均消费单价也较高,受众群体依然较为有限,因而我国精品酒店市场规模依然较小,品牌扩张方面也较为谨慎。
根据美国实时流处理公司Fastdata数据,我国酒店行业规模稳中有升,2024年中国酒店住宿业总体量6770亿元,近年来行业收入增速在2%-6%之间,而根据商业空间资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我国精品酒店占酒店整体市场份额不到1%,结合行业发展相关影响因素初步测算2024年我国精品酒店市场规模约为54.16亿元。
多方因素利好 我国精品酒店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居民消费不断升级 中产阶级人群扩大
中国消费升级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大众消费到品牌消费再到个性化定制消费。中国消费升级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对产品价格接受能力增加,导致产品结构分化明显。部分品牌凭借高价高质量优势俘获大量消费者。另一方面是中国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90后成为新一代消费主体。相对比上一代,90后消费群体学历更高,消费决策更加成熟自主,对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更高。国内商品品质化消费需求逐渐向个性化需求过渡。
此外,随着国内消费结构日益优化,消费热点逐渐由传统的实物消费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者主体改变,对精品酒店产品或服务的“非大众”的个性时尚体验的追求将更加明显与鲜明,而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定位于中高端的精品酒店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个性化、高品位人士的青睐。
假日制度的变化促进旅行经济的兴起
国家的相关政策缩短了五一长假,增加了端午、中秋等小假日,带动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的发展,且这些产业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的特点。以次相关产业发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购物、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随着国家对文化旅游的大力推进,假日期间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展览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报告显示,受景区降价、高速免费、文旅融合等积极因素刺激,旅游消费屡创历史新高。2024年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和国庆期间,国内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增长为7.6%、10.9%、13.7%、7.7%、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2%、13.7%、16.1%、8.6%、8.47%。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2024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产。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蜂窝旅游与人民文旅联合发布了《诗和远方:文旅融合发展报告2024》,报告依托马蜂窝的海量用户数据对文旅融合进行了深入解析,其中红色旅游、乡村游、文化消费上涨等成为2024文旅发展的关键词。据悉,在文化旅游整体热度的增长中,红色旅游热度的飞速提升尤为显眼。报告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红色旅游目的地人气暴涨。其中,延安旅游热度同比上涨123.1%,吉安、遵义、枣庄等目的地旅游热度涨幅均超过100%。不少游客在马蜂窝搜索全国各大城市的庆祝活动,红色旅游相关的旅游目的地和景点都迎来了新一波客流高峰。
而文化和旅游融合让假日旅游消费更时尚、更有品质。节假日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和假日旅游产品,特别是非遗、自然遗产旅游深度融合的体验活动持续走热,文化展演、博物馆以及主打文化IP的景区逐渐赢得游客喜爱。由此可见,节日假期的游客暴增对旅游收入意义非同一般,尤其对精品酒店来说,又是一个大机遇。
从消费客源看,精品酒店所面对的消费者多为上层高端消费人士。目前,我国精品酒店消费者从商旅逐渐转向散客,而我国主要城市尤其是重点旅游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升高,富人群体规模近年来不断膨胀,完全可以满足精品酒店的客户需求。随着经济的开放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富人来华参加会议活动、投资,也造就了一大批商务客源
从环境资源看,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很多境外高消费游客的涌入给精品酒店带来极大的市场。我国目前拥有众多国际化都市,它们既是世界潮流文化的及中地,也是精品酒店客源的汇集地,这些面向世界开放的大城市为精品酒店提供了区位优势。此外,我国众多的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和景区,也为精品酒店提供了设计主题和人文自然环境。
从经验借鉴看,酒店行业的经验支持与借鉴,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中国酒店行业的规模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品牌、品质及积累的管理水平和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经济发达区域的高星级酒店经营状况比较理想,这将为中国精品酒店的发展提供管理经验上的支持和借鉴。
在新基建和酒店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基于乐观预测至2025年我国精品酒店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亿元。但由于国外疫情控制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深度衰退风险加剧和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我国宏观经济环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性因素,出于谨慎角度预测到2025年我国精品酒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6亿元。
综上所述,从较长期来看,伴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和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酒店智能化与个性化的不断提高,国内精品酒店文化内涵将更加丰富,品牌建设也进一步成熟,精品酒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行业拐点已至,中高端酒店存量市场格局再变
酒店业改革2024酒店消费报告的火烧到2024酒店消费报告了高端酒店存量市场。
2024年,黑天鹅导致中国酒店行业被按下暂停键,直到2024年,还未完全恢复。
疫情导致行业的低谷,在业内一些人看来,这也是继2017年国家推出“只租不售,自持物业”政策后的又一行业洗牌“催化剂”。从整体发展看,中国酒店行业历经40多年发展,酒店物业的市场保有量趋近饱和。前瞻经济学指出2017-2024年我国酒店业市场酒店数量增速放缓,对比2017年的7.9%、2018年的2.8%,2024年进一步下降仅为2%。
如今,中国酒店业虽尚未进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市场阶段,但由于核心物业稀缺等因素,也正从过往的增量时代逐步迈进存量时代。
中国 旅游 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曾公开表示:“经济型饭店市场饱和程度越来越明显,未来增长的空间相对狭小,高端品牌酒店可能成为下一个住宿行业发展的风口。”事实或许也是如此,据公开数据,我国中高端酒店约占酒店业的27%,经济型酒店则为65%,连锁化率不足22%。美国的中高端酒店占比达到50%,经济型的30%,酒店连锁化率超70%。
相较于过往酒店行业持续开拓经济型酒店市场,到了2024年中国酒店行业的拐点已至。
品牌连锁的存量之争
近年来,国内有着近4亿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以及疫情坚冰虽仍将出境游的牢牢封锁住,但国内 旅游 业经济开启“内循环”模式,高端出境游的消费回流也将带动国内高端酒店市场的潜在需求。在黄金周期间,携程平台四星级以上的高端酒店订单占总体订单的近半数。
同时,有别于连锁酒店的高抗风险能力,单体酒店遭受了疫情的重创。有行业专家指出,受疫情影响单体酒店被酒店集团连锁化的进程被按下快进键,甚至都可能出现中小型连锁酒店被兼并重组的可能性。
在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酒店存量市场硝烟味也已初步弥漫开来。高端酒店存量市场改造中,外资品牌依托深耕高端酒店市场的经验、技术和管理理念,有着先行者的优势。即便在2024年,希尔顿集团也在中国扩张数十家高端酒店。
同年,洲际酒店集团(IHG)则宣布旗下高端酒店品牌voco品牌正式入华。9月中旬,voco品牌首家酒店明豪voco酒店在杭州正式开业。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王蔺曾对媒体解释道:“2024年上半年,洲际酒店集团存量转换项目占到总体签约数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我们认为现在是引进voco品牌的合适时机。”
同时,洲际旗下高端精品酒店品牌逸衡酒店,在国内也已拥有12家在建酒店。
外资酒店持续深入中国酒店市场腹地,注定避免不了与国内品牌的一场正面交锋。华住虽试图依托下沉市场的酒店达成“千城万店”,但在高端酒店市场也未停下动作,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曾公开表示未来华住将持续加码高端品牌门店,在2024年完成500家的布局。
但值得一提的是,酒店集团大多追寻多元化品牌的发展,导致中国酒店市场连锁品牌繁多到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24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头部70家饭店集团拥有的品牌达到了492个,酒店集团旗下品牌繁杂,随之而来的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单体酒店们的十字路口
在连锁品牌酒店不断争夺存量市场的背景下,单体酒店的投资人也在进行着选择,他们早就在国内连锁品牌中进行各种考察和比较,选择一个合适的酒店品牌加盟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2024年的新冠疫情,让酒店投资人刘先生和老吴的单体酒店盈利情况每况愈下。他们此前都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再三考虑,最终未能加入连锁酒店集团。但现在,做出加入品牌连锁的决定他们没花多少时间。
深圳龙华大浪商业中心亚朵X酒店的投资人刘先生,在一次出差住酒店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亚朵,被亚朵浓郁的人文气质和温暖的住宿体验所打动,萌生了也要做一家有温度的酒店的想法,随后在酒店最初装修时也曾经考虑加盟亚朵,不过也许是机缘未到,由于种种原因和亚朵失之交臂。不过,在最终酒店的呈现上,都能看见一些亚朵的影子,所以“在大浪的这个商圈,酒店虽然算不上价格最高的,但是客人的认可度和复购率都还不错。”刘先生说道。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刘先生和联合投资人算了一笔账,如果还是按照单体品牌酒店的打法,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完成盈利,加盟一个强有力的连锁体系,是他们得出的结论。
经过多番权衡,亚朵的品牌理念、管理输出能力和背后庞大的会员体系,让刘先生最终和亚朵牵手合作,走到了一起。
在华南市场的酒店行业中,不少投资人都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酒店品牌,然而,现实与梦想总有一些距离。
与初涉酒店行业的刘先生不同,被朋友称为“齐富路解晓东”的老吴,则是这个行业是资深人士。十年前,老吴就在广州齐富路上经营着一家自有品牌的精品酒店,言语中他提起酒店开业时的盛况,满是自豪。随着周边商圈和其他酒店品牌的崛起,老吴的酒店生意大不如前。
改造升级是老吴想到的最好的方式,而亚朵当时的房间风格也成为改造参考的主要方向。让老吴没有想到的是,装修酒店和新冠疫情的叠加,让酒店的生意跌入冰点,一些挽救措施也杯水车薪。就在他为酒店生意一筹莫展的时候,朋友推荐了“亚朵X酒店”,“我们当时也是考察了不少酒店品牌,发现在深圳地区亚朵这个品牌的调性和议价能力确实不错。”凭着对亚朵品牌和服务的服气,老吴知道该是时候进入亚朵大家庭了,去年10月,“广州齐富路亚朵X酒店”挂牌。
在翻牌改造的过程中,老吴更是深刻体会到了亚朵的“温暖”。
之前老吴酒店的卫生间下水管道使用的都是直管,每次使用卫生间后,由于水流撞击管道壁引起的震动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从而影响入住体验。在亚朵X酒店改造的过程中,亚朵监造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坚持要将直管改为螺旋管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噪音。不仅如此,为了给用户营造更好的入住体验,他们对墙体也进行了加厚隔音的处理……
攀谈中,老吴回忆着从开业至今亚朵种种对于服务用户细节上的追求,既感慨又钦佩。亚朵派驻门店的总经理大本向笔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广州齐富路亚朵X酒店”去年10月中旬开业至今,在携程的评分从4.2一路攀升到4.8。
新势力进场
作为新晋高端市场存量改造的“玩家”,亚朵凭借着独特的生活哲学赋予品牌更高的溢价能力,通过产品和服务形成鲜明的市场和用户认知度,进而推动品牌价值提升。亚朵如今已经在全国170多个城市布局,并自2018年起蝉联三届中国饭店协会评选的“中国高端连锁酒店”桂冠。
目前,亚朵通过主推“亚朵X酒店”这一新的品牌进入高端存量市场,迄今为止已经在深圳、广州、重庆、厦门推出了四家酒店。
“作为中国最高品质的非标品牌,我们允许硬件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但是软性的服务与用户的体验需要保持亚朵集团的一致性,这次疫情很多精品单体酒店整体复苏的速度应该说远远低于连锁品牌,尤其是亚朵酒店业务快速的复苏,给了单体酒店投资业主极大的信心,有很多品质不错的精品酒店主动找到亚朵,希望加入到亚朵的大家庭里。”亚朵集团酒店BU总裁非鱼坦言。
据了解,目前多数咨询加盟亚朵的单体酒店中,都是当地比较高品质的酒店,有些甚至按照五星级酒店打造并且装修的时间也比较短。“如果加盟亚朵或是亚朵S这样的标准产品肯定要砸掉重新做,这是一种浪费。”非鱼指出,“亚朵X酒店就是为这类酒店来打造的,更轻的投入就可以达到我们亚朵对于用户体验标准的要求。再加上亚朵有口皆碑的品质和运营能力,将帮助这些酒店大大提升原有的入住体验和经营数据。”
此外,后疫情时代,单体酒店加盟品牌最优先级考虑的因素是酒店品牌能否带来确切、快速的资产回报率。非鱼表示,亚朵的收益闭环如今已初步形成,亚朵酒店的消费者复购率比同行业同等级的酒店高出30%。
进入2024年,亚朵将亚朵X酒店的战略布局版图,扩大至全国范围。
不过,无论因何种因素导致酒店业的形式发生改变,酒店忠于用户需求是自古未变的不二法则。正如亚朵集团创始人兼CEO耶律胤曾在产品趋势发布会上表示:“定义酒店的标准应该是酒店能满足用户什么需求。”
酒店行业前景如何?
根据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监测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酒店业在数量规模和档次上保持着金字塔形的市场结构。
iiMedia Reserach(艾媒咨询)大数据监测显示,服务大众市场的比例达到92.6%,体现了酒店业服务大众消费的民生属性。
这一时期,以旅游为主要场景的在线短租平台也逐渐获得消费者青睐。酒店行业结构将逐步完善成熟,投资者应针对不同档次酒店的发展特点,考虑酒店对市场投入的差异策略等因素进行投资。
中国旅游业发展刺激酒店业增长
2011-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保持增长,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5.1万亿元,预计2024年达到6.1万亿元。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刺激着酒店业需求的增长。
中国酒店行业总体经营情况:企业负担较重
2017年,中国酒店应付职工薪酬为营业额的27.2%,较上年增长13.3%;房租为营业额的10.7%,较上年增加42.7%。成本费用的上涨抵消了营业额增长的空间。总体来看,酒店行业企业负担较重,利润率仅为1.0%,比上年下降9.1%,盈利水平低,面临转型压力。
中国酒店行业的市场结构:向大住宿业转型
从行业构成来看,酒店业在数量规模和档次上保持着金字塔形的市场结构,高端酒店占7.4%,中端酒店占28.6%,经济型连锁酒店占21.1%,其他旅店占41.9%。总体来看,服务大众市场的业态占比高达92.6%,体现了酒店业向大住宿业转型,并服务大众消费的民生属性。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酒店产业的报告,请点击下载《2024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监测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携程联合STR发布酒店业大数据报告 天津表现亮眼
“2018年的光彩不再,全国酒店行业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双双跳水,分别以0.8%和2.7%的业绩回落迫使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下降3.5%。”酒店数据供应商STR北亚区经理刘博发布报告时表示,在一片“忧愁”之下,天津今年数据颇为亮眼,2024年前七个月,在旺盛需求刺激下,天津酒店入住率提升了5.0%,平均房价增长1.9%,每间可售房收入增长7.0%,客房收入增长7.5%。
内地酒店业绩两极分化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七个月全国酒店业平均入住率(OCC)为65.35%,同比下降0.8%;平均房价(ADR)为451.29元,同比下降2.7%,每间可售房收入(RevPAR)为294.91元,同比下降3.5%。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内地酒店业自2017起业绩强势恢复,但这一势头并未得到长久延续。
从供需方面看,市场需求涨幅放缓。STR 历史 十二月均线数据显示,从2012年起,中国内地酒店业 市场供给量 持续增长,酒店数量不断增加,但涨幅逐年收窄; 市场需求量 的涨幅在经历了跌宕起伏后,自2016年起稳步上升,在2018年达到顶峰后逐渐回落; 每间可售房收入 在2017年下半年之后,先后分别由入住率和平均房价的带动,使其不断提升,在2018年下半年起出现明显下降,直至近四个月出现负增长。
从地方数据来看,几家欢喜几家愁,各地差异十分明显。尽管大部分城市都有明显新增供给涌入,只有武汉、大连和沈阳需求同比减少。武汉和大连在入住率的下降更为明显。深圳尽管ADR下降10.3%,需求犹在,入住率超过高达82.4%。上海需求增长不明显,在一线城市中业绩排第四。
图1:主要城市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同比变化率
中国的消费升级和经济的不确定性的相遇,使得中国内地酒店业呈现严重两极分化。除奢华和中档经济型酒店市场业绩呈正增长外,超高端、高端和中高端酒店(传统五星,四星和三星级酒店)每间可售房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超高端和高端酒店降幅均超过4.0%。
图2:2018年至2024年7月,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变化率
究其原因,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好的服务和产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然而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将会成为其出行所将考虑的第一因素。
天津酒店业表现亮眼
聚焦天津来看,2024年前七个月,天津酒店业入住率提升了5.0%,平均房价增长1.9%,每间可售房收入增长7.0%,客房收入增长7.5%,整体数据十分亮眼。
STR 历史 十二月均线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天津酒店业市场供给量持续增加,但涨幅逐年收窄;市场需求量的涨幅在经历了跌宕起伏后,2018年下半年起逐渐回升;每间可售房收入历经波折,在2018年达到较高水平后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后涨幅逐渐增长。
天津各类别酒店的数据也印证了上述情况。2024年各级别酒店双指标上升,仅仅高端酒店入住率出现下滑,致每间可售房收入出现负增长。
图3:2017年至 2024年,前7月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变化率
对比天津城区和滨海新区数据可以发现,无论在入住率还是平均房价上,城区酒店表现都优于滨海新区;城区酒店周末表现同工作日同样优秀。应该警惕的是,整个城市周日RevPAR 下降明显,挑战加大。
分析天津各节假日表现情况可以看到,休闲游带动了假日经济持续增长。2015-2017年,各节假日期间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增长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至今,增长率也实现了大幅提升。元旦和国庆期间的同比增长率均达到100%以上,优于其他节假日。
图4:天津各节假日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变化率
从入住天数来看,平均71%的客户入住1天,23%的客户入住2-3天,同比持平。从商圈来看,35%的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滨江道、小白楼、五大道风景区以及天津站、古文化街和意大利风情区周围的酒店,12%的客户会选择在梅江会展和奥体中心区附近。有意思的是,在下单来源地分析中可以看到,50%的客户选择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下单。
高铁发展有望刺激天津酒店业
图5:2024-2025年,中国已签约新增客房数量
STR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7月,2024-2025年,海南已签约新增客房数量 23961间,京津冀已签约28722间,川渝已签约40200间,粤港澳已签约56261间,江浙沪已签约67698间。
京津冀已签约的28722间中,高端和超高端酒店占比达53%,39%的酒店将于2024年底前开业。从地域分布来看,近一半为河北,北京略高于天津。
刘博最后,总体来看,北方高铁线路增加有望带动天津市场需求,表现可期,天津酒店业可以更好利用高需求期机会,在精细化管理中寻求突破,并可以借助夜间经济提高外地客停留天数,创造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