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聚-麻烦翻译:《明史 费聚传》,求翻译,一定要翻译准确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麻烦翻译:《明史 费聚传》,求翻译,一定要翻译准确
- 2、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翻译成现代汉语?
- 3、费聚字子英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 4、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最后被他杀掉的有哪些人?
- 5、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30个,剩下的都是谁?
麻烦翻译:《明史 费聚传》,求翻译,一定要翻译准确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
父亲叫费德兴,因才智勇猛担任游徼卒。
费聚年少时就操练击技。
和太祖相遇于濠州,因费聚相貌伟岸,深得太祖喜爱,被接纳。
定远张家堡的民兵没有归属,郭子兴想招抚,但思虑着没有使者。
太祖立即请求前往,带上了费聚和步兵九人。
到了宝公河,看到民兵的兵营十分整齐,弓弩都向外。
步卒害怕,想逃走。
太祖说:“他们像坐骑一样,如果踢我,又能逃到哪里去?”于是抵达了民兵的军营。
招谕事宜已定,约定三天后,太祖先回去了,留下费聚等候。
民兵的首领想另附他人,费聚回去报告。
太祖和费聚带领三百人再次前往,用计谋抓住了民兵的首领,收编了其部下三千人。
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再次招降了他们。
于是从太祖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
授予承信校尉。
平定江东后,攻克长兴,设立永兴翼元帅府,耿炳文为元帅,费聚为副。
张士诚入侵,被打败。
召领宿卫。
援助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费聚都从战。
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费聚仍协助耿炳文担任指挥同知。
张士诚再次入侵,费聚等俘虏其帅宋兴祖,再次将其击败。
张士诚元气大伤,不敢再窥视长兴。
随征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
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舟师从海道袭击。
浙东平定了,费聚又从海道攻取福州,攻破延平。
回到昌南,在兰秀山围剿叶、陈二姓海寇,至此,费聚开始独立作战了。
洪武二年(1369),会同大军攻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为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
三年,封为平凉侯,年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当时诸将在边疆屯田招兵,每年都上缴常规的赋税。
费聚沉溺酒色,无所事事。
又因招降无功,被召回,受到痛责。
第二年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大战白石江,活捉了达里麻。
云南平定后,进而攻取大理。
没多久,诸蛮又叛乱,命安陆侯吴复担任
总兵,费聚协从,授以计策,分头攻击关索岭和阿咱等寨,全部被攻下,蛮地最终得以平定。
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任命费聚担任司事。
十八年,受命担任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人征讨广南,活捉了火立达,俘虏其部下上万人。
回守云南。
二十三年被召回。
李善长事败,供词中牵连到费聚。
太祖说“:费聚以前出使姑苏不称旨,我曾谴责他,于是他想造反了!”最终费聚坐胡惟庸党而被杀,削去了爵位。
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越三日,聚还报,曰 : 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译文大意】过了三天,费聚回来报告,说:“事情没有成功,他们还是想去其他的地方”
“ 俟”sì
等待、等候。
俟于门外。——《仪礼·士昏礼》
“费聚”明朝开国名将
此文载:明史纪事本末
……元璋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元璋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于是营兵焚旧垒悉降,得壮士三千人,
附:(此段落原文。)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益人。太祖曰:“多人无益,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请留物示信。太祖解佩囊与之,彼以牛脯为献,请诸军促装,且申密约。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于是营兵焚旧垒,悉降。得壮士三千人。又招降秦把头,得八百余人。定远缪大亨以义兵二万屯横涧山,太祖命花云夜袭破之,亨举众降,军声大振。
费聚字子英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费聚字子英》文言文你读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费聚字子英文言文翻译及答案,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参考译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
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宿卫。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问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5分)
参考答案:
4、C
5、C;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士诚”“寇”“宋兴祖”“之”“士诚”“气”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
6、C;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C项中“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可知,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一直辅佐耿炳文,直到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才独挑大梁。
7.①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采分点:蹴、走、安、遂)
②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采分点:曩、称、詈、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蹴”,追击;“走”,逃跑;“安”,哪里;“遂”,于是;“走将安往”,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走将往安”。(2) “曩”,从前过去;“称”,符合;“詈”,责备;“坐”,因为……获罪。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最后被他杀掉的有哪些人?
朱元璋二十五岁时费聚,投身到郭子兴的红巾军费聚,但当时的红巾军内部矛盾重重。朱元璋对这些未成大业就在争权夺利的行为感到很厌烦费聚,于是他亲自去招募新兵,并且精挑细选出二十四人,作为自己的心腹。朱元璋带着这人,远赴定远作战,这可视为他独立打天下的开始,而这二十四人,史称为中“淮西二十四将”。
这些将领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大部分人活到了明朝建立,成为开国功臣,但朱元璋过桥抽板,他们的命运颇令人唏嘘,有些病死,有些被杀死,有些善终。
非“正常”死亡的将领
一、徐达
徐达是与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文武双全,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可媲韩信,明朝建立后,官拜右丞相、魏国公,位极人臣。1385年,朱元璋明知徐达有背疽病,不能吃鹅肉,朱元璋却赐以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发病而亡,享年53岁。
二、费聚
费聚的最大功劳是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被封为平凉侯。胡惟庸密谋造反时,拉费聚入水,事情暴露之后,费聚被朱元璋处死,诛灭九族。享年67岁。
三、耿再成
1362年,耿再成奉朱元璋之命,攻取处州。处州的苗人降将李祐之、贺仁德叛变,耿再成被杀死,没有活到明朝建立。朱元璋登基后,追封他为高阳郡公,配享太庙。
四、耿炳文
耿炳文是最了解朱元璋的武将,他坚守军事要地长兴十年,功劳巨大,被封为长兴侯。耿炳文封侯后,猜到朱元璋可能会杀功臣,他为人低调,尽量不谈朝廷之事,不参与朝廷党派之事,独来独往,巧妙地躲过朱元璋的毒手。
但朱元璋死后,一向不参与朝廷事务和党派之争的耿炳文,在皇位之争的“靖难之役”中,他选择支持皇帝朱允炆,讨伐朱棣。后朱棣打败朱允炆,成功夺位。耿炳文深知朱棣不会放过自己,于1403年在家中自杀。享年70岁。
五、唐胜宗
唐胜宗十八岁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所谓英雄出少年,他勇猛无比,谋略过人,明朝建立后被封为延安侯,食禄千五百石,1390年因参与胡惟庸谋反案被杀,享年55岁。
六、花云、陆仲亨、常遇春
花云长得高大魁伟,英勇善战,因为脸长得黑而被大家称为“黑将军”。1360年,陈友谅攻陷太平,花云拒不投降,被乱箭射死。享年41岁。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
陆仲亨,文武双全,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平定广东、湖南等战役中有大功,被封为吉安侯。1390年因胡惟庸谋反案被朱元璋诛杀,享年54岁。
常遇春,因为参加渡江战役,威猛地平定陈友谅之战,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因为胡惟庸案被杀,享年40岁。
七、陈桓、谢成、李新、周德兴
陈桓、谢成因战功分别被封为普定侯、永平侯,但因为参与了蓝玉案,都被杀。
周德兴是朱元璋的同乡,从小一起长大,朱元璋常常称之为兄,因战功被封江夏侯。他倒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他的死是因为儿子。1392年,他的九子周骥色胆包天,与宫中宫女淫乱,周德兴受到牵连被杀。
李新,曾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战争,因负责孝陵有关事宜有功,1382年被封为崇山侯。1395年,因贪污罪被诛杀。
其它的得以“善终”的将领。
一、汤和
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因功封中山侯,改封信国公。汤和是朱元璋唯一没有起过杀心的功臣。1389年汤和告老还乡,1394年病死。
二、吴良、吴桢
吴良,因成功坚守江阴十年,屡挫张士诚,成为朱元璋的东南屏障,被封为江阴侯。1381年病死于青州。
吴桢是吴良的弟弟,深通水战兵法,因功封靖海将军、靖海侯。1379年病死。
三、陈德、顾时
陈德,因参加长兴守卫战、鄱阳湖之战,后跟随徐达北伐,被封为临江侯。1377年,陈德告老还乡,翌年病死。
顾时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同知、济宁侯。1379年,顾时病死。
四、华云龙、张赫常
华云龙,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后又追随徐达北伐,因功封淮安侯。后巡边云州、协守北平,1374年死于回返京师途中。
张赫常追随常遇春、徐达征战,建国后主要在福建、辽东为官,从事抗击倭寇及开辟海上航道的事务,很久之后才被封为航海侯。1390年,张赫病死。
五、胡海、张龙、郭兴、郭英
胡海,参与消灭张士诚之战,又破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1384年被封为东川侯。后告老还乡,1393年病死。
张龙,曾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战,又参与北伐、西征及平定云南战役,1385年因功封凤翔侯。后告老还乡,1397年病死。
郭兴,曾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伐西征、平定四川等战役,因功封巩昌侯。后巡视北疆,1384年病死。
郭英,他是郭兴的弟弟,长期宿卫朱元璋,曾参加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北伐中原、平定云南等战役,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忠诚谨慎,加以为朱元璋宁妃之弟,故深受恩宠。因参与讨伐朱棣,“靖难之役”后被罢官,1403年病死。
六、张铨
张铨,参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战,又参与北伐、征伐明夏及平定云南战役,1390年封永定侯,之后的事迹,史料中没有记载。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30个,剩下的都是谁?
严格意义上来说你要问的应该是24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这24人是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自立门户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可以说是明朝资格最老的开国功臣。
这24人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事实上,明初淮西二十四将真正因朱元璋而死的只有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陈桓、谢成、周德兴等7个人,还有李新材死因不明,其余16个人都是或病逝,或战死。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1385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伤重不治而亡,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并配享太庙。《明史.徐达传》载:“明年二月,病笃,遂卒”,显然徐达是病死的。
当然有野史说徐达的死与朱元璋有关。如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就是被朱元璋赐食烧鹅,然后病发而死。再如徐祯卿《翦胜野闻》说他是被朱元璋下令毒死。
不过以上说法个人都觉得不可信。以朱元璋在徐达死后赐予他如此的荣耀,如赐他为王,并赠三世皆王爵,这等待遇可不是朱元璋想毒死的人能够获得的。
汤和。明初七王之一,1395年因病去世,并追封东瓯王。《明史.汤和传》载:“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显然汤和也是病逝。
吴良。1381年病逝于青州,追封江国公,时年五十八岁,朱元璋为其辍朝三日。《明史.吴良传》载:“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显然吴良也是病逝。
吴桢。1379年病逝,追封海国公。史书未对其单独列传,但从朱元璋对其进行追封来看,吴桢显然不会被朱元璋所杀。
花云。1360年五月,花云被陈友谅所俘,他誓死不降,最终被陈友谅乱箭射死,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明史.花云传》载:“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显然花云为战死。
陈德。1378年病逝于凤阳,追封杞国公,朱元璋为其停朝三日。《明史.陈德传》载:“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显然陈德为善终。
顾时。1379年十一月去世,享年四十六岁,朱元璋为其停朝两日,次年被追封为滕国公。《明史.顾时传》载:“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祔祭功臣庙”,显然顾时为善终。
费聚。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明史.费聚传》载:“竟坐党死,爵除”,显然费聚因陷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所杀。
耿再成。1362年二月,处州苗族降将叛乱,耿再成为叛军所杀,死后朱元璋追封为高阳郡公。《明史.耿再成传》载:“再成方对客饭,闻变,上马,收战卒不满二十人,迎贼骂曰:“贼奴!国家何负汝,乃反。”贼攒槊刺再成。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胡深等收其尸,藁葬之。”,显然耿再成为战死。
耿君用。1356年七月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耿君用力战而死。
唐胜宗。1390年陷胡惟庸案,爵除被杀。《明史.唐胜宗传》载:“坐胡惟庸党诛,爵除”,显然唐胜宗是被朱元璋所杀。
陆仲亨。1398年陷胡惟庸案,爵除被杀。《明史.陆仲亨传》载:“二十三年,治胡惟庸逆党,家奴封贴木告仲亨与胜宗、费聚、赵庸皆与通谋,下吏讯。狱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遂诛仲亨,籍其家”,显然陆仲亨是被朱元璋所杀。
华云龙。1374年,从云州边境返京途中病逝。《明史.华云龙传》载:“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显然华云龙为病逝。
郑遇春。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明史.郑遇春传》载:“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显然郑遇春是被朱元璋所杀。
郑遇霖。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在攻打芜湖时战死。《明史·郑遇春传》载:“攻芜湖,遇霖战死”,显然郑遇霖为战死。
郭兴。1384年,郭兴因病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陕国公。《明史.郭兴传》载:“十六年巡北边。召还,逾年卒”,显然郭兴为病逝。
郭英。1403年死于家中,享年67岁,追赠营国公。《明史.郭英传》载:“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显然郭英死于永乐年间,再怎样也与朱元璋无关。
胡海。1391年七月病死,享年63岁。《明史.胡海传》载:“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显然胡海为病死。
张龙。洪武三十年去世。《明史.张龙传》载:“以老疾请告。三十年卒”,显然张龙为善终。
陈桓。1393年坐蓝玉案死。《明史.陈桓传》载:“还,坐玉党死”,显然陈桓是被朱元璋所杀。
谢成。1394年坐蓝玉案死。《明史.谢成传》载:“二十七年坐事死,没其田宅”,显然谢成是被朱元璋所杀。
李新材。死因不明。
张赫。1390年因病逝世,追封恩国公。《明史.张赫传》载:“病卒,追封恩国公”,显然张赫是病逝。
周德兴。1392年八月十日,因子作乱宫廷坐死。《明史.周德兴传》载:“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显然周德兴是被朱元璋所杀。